血風湯

XUE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9%
肺經 16%
心經 12%
胃經 9%
膽經 6%
腎經 6%
膀胱經 6%
心包經 3%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血風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濕: 秦艽性苦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血風湯主治風濕痺痛,以血瘀阻絡、筋脈不通為病機,秦艽可疏通經絡,散瘀止痛,改善風濕痺痛症狀。
  2. 清熱解毒: 秦艽除祛風濕外,還具有一定清熱解毒之效。血風湯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生地、赤芍等,秦艽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熱痹。

血風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羌活性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與血風湯中其他藥材如防風、當歸等,共同發揮驅散風寒、舒筋活絡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血風湯整體偏溫,加入羌活可以更有效地驅散寒邪,配合其他藥材如川芎、桃仁等,共同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以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筋骨疼痛、血瘀不通等病症的效果。

血風湯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因為防風具有散風解表的功效。血風湯主要用於治療由血虛引起的風邪侵襲,導致的皮膚瘙癢、紅疹等症狀。防風能夠驅散風邪,調和身體的陰陽氣機,對於風症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防風還具備強壯肌肉、舒緩疼痛的特性,對於伴隨血風症狀的關節疼痛也有幫助。防風的使用不僅能提升其他藥材的效能,還能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讓身體更快地恢復平衡。再者,防風作為一味常見的藥材,其性味平和,適合廣泛的患者使用,降低了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因此,防風在血風湯中的運用,體現了中醫藥對於辨證施治的重視,進一步彰顯了中藥在調理身體方面的獨特魅力。

血風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血風湯主治風濕痹痛,而白芷可以驅散寒濕,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2. 消腫生肌:白芷還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血風湯中加入白芷,可以幫助改善風濕引起的關節腫脹,加速恢復。

綜上所述,白芷在血風湯中發揮著祛風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是治療風濕痹痛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血風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祛風: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散寒的功效。對於血風濕痹引起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驅散風寒濕邪,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2. 引藥入血: 川芎氣味芳香,入血分,能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深入血脈,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與當歸、赤芍等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血風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疼痛,止血止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止血的作用。血風湯多用於治療血瘀氣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白芍能緩解疼痛,並幫助止血,改善局部血運,促進疼痛消退。
  2. 調和藥性: 血風湯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藥性偏溫熱,白芍性微寒,能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熱傷陰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定。

血風湯中加入當歸,乃因其藥性溫和,具補血活血之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契合。

首先,當歸能補血養血,改善血虛所致的氣血不足,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提升整體氣血運行,促進疾病康復。

其次,當歸亦有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血瘀凝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助於消除病竈。

因此,血風湯中加入當歸,不僅能補血養血,更能活血化瘀,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功效,達到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療效。

血風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 涼血活血、清熱解毒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血風湯中常用於治療風溼熱痹、血瘀腫痛、皮膚瘙癢等症,而生地黃可以 清熱涼血,降解體內因風濕熱引起的熱毒,同時 活血化瘀,緩解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

此外,生地黃還有 養陰生津 的功效,可以滋養血脈,改善因血風熱引起的口乾舌燥等症狀。因此,生地黃在血風湯中起到重要的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血風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止癢:血風湯多用於治療濕熱血燥、風濕痺痛等症,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癢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虛弱,祛除體內濕氣,為藥物發揮治療作用提供良好基礎。
  2. 補氣固表,助藥力達病所:血風湯中多用辛散之品,容易耗氣傷津,白朮補氣固表,可以防止藥物過度耗傷正氣,並使藥力更好地到達病所,提高療效。

血風湯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1. 利水滲濕:血風湯主要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常伴有濕邪困阻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可協助祛除體內濕邪,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2. 健脾寧心:風濕痺痛患者常伴有脾虛氣弱、心神不安等症狀。茯苓可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有助於提高患者體質,緩解精神焦慮,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血風湯」是一種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引起的各種風疾,身體麻木攣縮,無力等症狀。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血風湯的組成包含:秦艽、羌活、防風、白芷、川芎、白芍、當歸、生地黃、白朮、茯苓,這些藥材搭配使用,可以起到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從而緩解產後引起的各種風疾,身體麻木攣縮,無力等症狀。

中醫認為,產後婦女身體虛弱,氣血不足,容易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從而引發各種風疾。血風湯中的藥材可以幫助產婦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血養肝,健脾胃,從而增強抵抗力,預防和治療產後風疾。

血風湯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產後風疾的中藥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血風湯之前應先諮詢醫生或中醫師。

傳統服藥法


秦艽、羌活、防風、白芷、川芎、芍藥、當歸、地黃、白朮、茯苓各等分。上為細末。一半作散,溫酒調下;一半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
(《萬氏家抄方》卷五)。本方方名,《醫學綱目》(世界書局本)引作血氣湯"。製成丸劑,名"血風丸"(見《醫學入門》)。《活法機要》有半夏、黃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血風湯,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秦艽、羌活、防風、白芷、川芎、芍藥、當歸、地黃、白朮、茯苓各等分。 主治:産後諸風,痿攣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