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風湯

Wei F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二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6%
膀胱經 8%
腎經 8%
心包經 4%
膽經 4%
胃經 4%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胃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侵入腸胃所引起的痢疾,特別是痢疾症狀複雜且患者身體虛弱的情況。此方劑通過其獨特的成分組合,能夠有效地治療不同類型的痢疾,並強化患者的體質。

中藥白芍在此方劑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能。它可以有效緩解因肝陰不足或肝陽偏亢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頭痛、眩暈和抽搐等。

白朮則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等多種功效,對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等症狀特別有效。它還可以促進水分代謝,減少水腫。

川芎的加入則有助於活血化瘀、祛風除濕。它對於緩解頭痛眩暈、風濕痹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的整體狀態。

當歸則在補血活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以及緩解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

防風則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等功效,對於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等症狀特別有效,並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茯苓在方劑中則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等多種功效,對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羌活作為方劑的一部分,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能,特別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身痛等症。

最後,人參的加入為方劑增添了補氣、增強免疫力的功能,對於提高患者的整體體質和抵抗力有顯著作用。

總結來說,「胃風湯」通過其精心搭配的中藥材組成,不僅能有效治療風侵入腸胃所引起的痢疾,還能增強患者的體質,改善虛弱狀態,提高生命力。

傳統服藥法


川芎1兩,白朮1兩,人參5錢,白茯苓5錢,五味子1兩,訶子3個(濕紙裹,煨),訶黎勒3個(濕紙裹,煨),檳榔2個,官桂5錢(去皮),川乾薑5錢(油塗炙),陳皮1兩(去白),薏苡仁1兩(微炒),神曲5錢,麥糵5錢,甘草5錢(炙),附子1個(去皮,炮製,去尖,切作片)。
上為細末。
每服2錢,以水1盞,加大棗1個,煎7分,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人參、白朮、茯苓、川芎、白芍、當歸、羌活、防風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健脾益氣;川芎、白芍、當歸和胃止瀉;羌活、防風祛風止瀉。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和胃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麻痺腎絲球腎炎肥胖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全身性水腫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腹中有鳴叫聲

相同名稱方劑


胃風湯, 出處:《便覽》卷二。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羌活、防風、黍米。 主治:風入腸胃作痢,或赤或白,或如豆汁,或痢久人弱脈虛,色如陳腐將危者。

胃風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莊氏家傳》。 組成:人參(去蘆)、官桂(去皮)、白朮、川芎、天麻(肥白者)、大附子(炮裂,去皮臍)各等分。 主治:小兒風冷入腸胃,腹痛泄瀉。

胃風湯, 出處:《脾胃論》卷下。 組成:蔓荊子1分,乾生薑2分,草豆蔻3分,黃柏3分,羌活3分,柴胡3分,藁本3分,麻黃5分(不去節),當歸身1錢,蒼朮1錢,葛根1錢,香白芷1錢2分,炙甘草1錢5分,升麻2錢,棗4枚。 主治:虛風證。能食麻木,牙關緊搐,目內蠕瞤,胃中有風,獨面腫。

胃風湯, 出處:《局方》卷六。 組成:白朮、川芎、人參(去蘆)、白芍藥、當歸(去苗)、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各等分。 主治:補血活血,益胃氣。主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疒丂)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小兒風水,小便澀,飲食不進。形腫如腹,四肢皆滿,狀若水晶。

胃風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三引《衛生家寶》。 組成:川芎1兩,白朮1兩,人參5錢,白茯苓5錢,五味子1兩,訶子3個(濕紙裹,煨),訶黎勒3個(濕紙裹,煨),槟榔2個,官桂5錢(去皮),川乾薑5錢(油塗炙),陳皮1兩(去白),薏苡仁1兩(微炒),神曲5錢,麥糵5錢,甘草5錢(炙),附子1個(去皮,炮制,去尖,切作片)。 主治:脾胃久冷,心脅脹滿,腹脹腸鳴,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