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地黃湯

QIN JIAO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肺經 20%
脾經 15%
胃經 15%
心經 10%
膀胱經 7%
膽經 5%
心包經 2%
腎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秦艽地黃湯 」,主要成分是:秦艽,生地黃,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甘草,白芷,升麻,白芍,牛蒡子,蔓荊子。

秦艽地黃湯 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秦艽、生地黃、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甘草、白芷、升麻、白芍、牛蒡子和蔓荊子等13味藥材組成。這種藥方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血養肝等功效,臨牀上用於治療風熱血燥引起的筋骨疼痛。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牛蒡子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總體而言,秦艽地黃湯 是一種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血養肝等功效的中藥方劑,臨牀上用於治療風熱血燥引起的筋骨疼痛。

傳統服藥法


秦艽1錢,熟地黃(自制)1錢,當歸1錢,川芎1錢半,芍藥1錢半,牡丹1錢半,白朮1錢半,茯苓1錢半,鈎藤鈎1錢,柴胡3分,甘草(炙)3分。
水煎服。
本方改為丸劑,名「秦艽地黃丸」(見《中國醫學大辭典》)。

方劑組成解釋


秦艽地黃湯由秦艽、生地黃、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甘草、白芷、升麻、白芍、牛蒡子、蔓荊子等15味中藥組成。秦艽、生地黃、當歸、川芎、羌活、防風、荊芥、甘草、白芷、升麻、白芍、牛蒡子、蔓荊子均具有清熱涼血、活血通絡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風熱血燥引起的筋骨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秦艽地黃湯性涼,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秦艽地黃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六。 組成:秦艽、丹皮、茯苓、白朮、鉤藤、甘草、生地、柴胡。 主治:臂熱。

秦艽地黃湯, 出處:《癧瘍機要》卷下。 組成:秦艽1錢,生地黃1錢,當歸1錢,川芎1錢,羌活1錢,防風1錢,荊芥1錢,甘草1錢,白芷1錢,升麻1錢,白芍藥1錢,大力子(蒸)1錢,蔓荊子1錢。 主治:風熱血燥,筋骨作痛。

秦艽地黃湯,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組成:秦艽1錢,熟地黃(自制)1錢,當歸1錢,川芎1錢半,芍藥1錢半,牡丹1錢半,白朮1錢半,茯苓1錢半,鉤藤鉤1錢,柴胡3分,甘草(炙)3分。 主治:肝膽經風熱血燥,肩臂疼痛,或筋脈引急,或時牽痛,其內症發熱,或寒熱晡熱,月經不調,或肢體痠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