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增益四物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活血行氣,改善血虛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四物湯滋補肝腎、養血調經的功效,尤其對於血瘀阻滯、經行不暢等症狀有明顯改善作用。
- 疏肝解鬱,增強藥效: 川芎能疏肝解鬱,解除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月經不調等症狀,進一步提升四物湯整體的補血調經功效。
增益四物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四物湯本身以補血爲主,加入當歸能增強補血效果,並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流通,從而緩解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
- 促進其他藥材發揮作用:當歸與其他四物湯藥材如川芎、白芍、熟地黃等協同作用,能增強藥效。例如,當歸可與白芍、熟地黃一起滋陰補血,與川芎一起活血化瘀,共同發揮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增益四物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養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涼血止血的功效。四物湯本身以補血為主,加入生地黃可增強其滋陰養血的效果,適用於血虛兼有陰虛的患者。
- 緩解燥熱: 四物湯中含有熟地黃,性溫,容易燥熱,生地黃的加入可以起到緩解燥熱的作用,避免補血過於燥熱,更符合臨牀應用。
增益四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四物湯本身偏寒涼,容易造成脾胃虛寒。甘草性甘溫,能緩和四物湯的寒性,避免藥性過寒,減輕對脾胃的負擔,使藥效更平和。
- 增強補益效果: 甘草味甘,具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能增強四物湯的補血、養血功效,使補益效果更顯著。同時,甘草還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全面,更能發揮四物湯的整體作用。
增益四物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原因:
- 緩解四物湯的燥熱之性:四物湯以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為基本組成,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但同時也可能出現燥熱之性,白芍性涼,可緩解四物湯的燥熱,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更適合體質偏熱的人服用。
- 增強補血養血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與四物湯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補血養血,改善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
增益四物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作用。四物湯為補血養血之劑,若患者伴有風寒證,如頭痛、肢體痠痛、皮膚瘙癢等,則需配合防風以疏散風寒,減輕症狀,提升藥效。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防風兼具解表和止血作用,能調和四物湯的補血功效,避免藥性過於偏溫,導致血熱妄行。同時,防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有助於四物湯更好地發揮補血、活血功效。
增益四物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解表散邪: 四物湯滋陰補血,但若患者表寒未解,藥物難以到達病竈。荊芥辛溫解表,可散寒祛風,使藥力更容易透達血脈,提升藥效。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荊芥不僅解表,更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四物湯補血活血,加入荊芥可增強此功效,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疼痛,更具療效。
故增益四物湯加入荊芥,可使藥效更全面,治療效果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增益四物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瘡」,意指廣泛應用於各類皮膚瘡瘍、腫毒或癰疽等症。古代醫家認為瘡瘍多與「血虛風熱」或「氣血壅滯」相關,故以養血活血為基礎,佐以祛風清熱之品,旨在調和營血、疏風解毒,促使瘡癤消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架構:四物湯加減
原方以「四物湯」(川芎、當歸、地黃、芍藥)為基礎,此為中醫養血調血之經典配伍:
- 當歸、地黃:滋陰養血,潤澤皮膚,修復瘡瘍耗損之陰血。
- 川芎:活血行氣,疏通局部氣血壅滯,助瘡癤散結。
- 芍藥(應為白芍):緩急止痛,收斂瘡口,兼清血分微熱。
2. 祛風解毒之延伸配伍
- 防風、荊芥:辛溫解表,疏風透邪,適用於瘡瘍初期伴搔癢或風熱表證。此二藥能開腠理,助邪外透,防止熱毒內陷。
- 金星鳳尾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針對瘡瘍熱毒壅盛之紅腫熱痛,為民間治瘡癰要藥。
- 甘草:調和諸藥,緩解毒性,兼有潤膚生肌之效。
3.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養血為本,祛風解毒為標」,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
- 養血活血:改善局部血行障礙,促進瘡瘍癒合。
- 疏風透邪:防止外風引動內熱,阻截病情發展。
- 清熱解毒:直接針對瘡瘍之熱毒病機,抑制紅腫化膿。
三、臨床應用推論
綜合藥性,此方可能適用於:
- 慢性皮膚瘡瘍(如癰疽潰後不斂),因血虛而久不收口者。
- 風熱型瘡癤(如蕁麻疹、濕疹)伴血虛證候,搔癢明顯者。
- 輕度熱毒瘡腫,需兼顧養血與解毒之證。
全方標本兼治,結構簡潔,體現中醫「從血分論治瘡瘍」與「內外兼調」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川芎、當歸、地黃、甘草、芍藥、防風、荊芥、金星鳳尾草各等分。
上(口父)咀,每服3大錢,水1盞半,煎8分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增益四物湯,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組成:川芎、當歸、地黃、甘草、芍藥、防風、荊芥、金星鳳尾草各等分。 主治:一切瘡。
增益四物湯, 出處:《竹林女科》卷三。 組成:熟地黃3錢,當歸3錢,白芍2錢,川芎1錢,升麻1錢,白芷1錢,血餘炭5分(另入)。 主治:産後月餘,惡露淋漓不止,已爲陷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