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風湯

擒風湯

QIN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7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肺經 32%
胃經 13%
脾經 7%
膀胱經 5%
腎經 4%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擒風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引起的抽搐、痙攣、肢體麻木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疏散風熱:擒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白僵蠶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能有效地清除風熱,緩解感冒症狀。

擒風湯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痙: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之效。對於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所致的肢體抽搐、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等症狀,全蠍能有效抑制風邪,平息痙攣,使患者症狀得到緩解。

2. 通絡止痛:全蠍亦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關節疼痛、麻木、肢體不靈等症狀。對於風濕痹痛、中風後遺症等病症,全蠍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

因此,擒風湯中加入全蠍,可發揮其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風邪入絡、肝風內動所致的痙攣抽搐、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

擒風湯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其具有以下藥理作用:

  1. 通絡止痛: 蜈蚣性溫,具有通經活絡、散風止痛之功效。其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解毒消腫: 蜈蚣亦具有解毒消腫之功效,能治療毒蛇咬傷、疔瘡腫毒等症。在一些風濕性疾病中,蜈蚣也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因此,擒風湯中加入蜈蚣,旨在發揮其通絡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抽搐等症狀。

擒風湯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發散風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通鼻竅的功效。在風邪入侵,導致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時,蔥白能幫助驅散寒邪,通利鼻竅,緩解鼻塞和流涕。

2. 溫陽散寒: 蔥白能溫中散寒,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改善畏寒、肢冷等症狀。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狀,蔥白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體而言,蔥白在擒風湯中起到發散風寒、溫陽散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相關症狀。

擒風湯中包含薄荷,主要因為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

薄荷性寒,味辛,入肺經,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薄荷還能疏風止癢,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擒風湯中加入薄荷,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之功效,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

擒風湯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痛: 薑黃性溫,味辛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疼痛,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薑黃能有效驅散寒邪,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2. 消腫止血: 薑黃還具有消腫止血的作用,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以及一些內傷出血,都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在擒風湯中,薑黃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發揮其止痛消腫的功效。

擒風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對於風邪入絡、筋脈拘急所致的抽搐痙攣,天南星能起到舒筋活絡、平息痙攣的作用。
  2. 輔助主藥: 擒風湯通常會配合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等,共同發揮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天南星則可輔助主藥,加強祛風止痙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擒風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散風寒: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功效。對於風寒襲表,引起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麻黃能有效疏散風寒,使邪氣從表散出,達到治療目的。

二、 宣肺通竅:麻黃能宣肺通竅,對於風寒阻滯肺氣,導致呼吸不暢、鼻塞不通等症狀,麻黃能使肺氣宣暢,鼻竅通利,緩解呼吸道症狀。

總而言之,麻黃在擒風湯中發揮着疏散風寒、宣肺通竅的作用,是治療風寒表證的常用藥物。

擒風湯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祛風解表: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對於風寒襲表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羌活能有效疏散風邪,解除表邪,達到解表止痛的效果。

二、 升散止痛:羌活氣味芳香,能上行頭面,對於風寒頭痛、鼻淵頭脹等症狀,能有效疏通經絡,升散風寒,止痛止癢。

綜上,羌活在擒風湯中,發揮著祛風解表、升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

擒風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解毒:芒硝性寒,味鹹苦,入肝、胃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軟堅的功效。擒風湯多用於治療風熱邪毒引起的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芒硝能清熱解毒,同時也能通利二便,使邪熱之氣得以排出體外。
  2. 引藥下行: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下焦,使藥效更好地發揮。擒風湯中包含一些上行藥物,如葛根、柴胡等,芒硝可以將這些藥物引導至下焦,以達到治療風熱上攻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擒風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急驚」,為中醫兒科常見急症,表現為突然抽搐、肢體僵直、目睛上視、神昏躁動等,多因外感風邪、熱極生風,或痰熱內擾引動肝風所致。傳統認為其病機屬「風痰相搏,壅塞經絡」,故方劑以「定搐」為主要功效,即平息抽搐、祛風化痰。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祛風止痙藥組

    • 白附、僵蠶、全蠍、蜈蚣:為核心止痙藥對,白附祛風痰、定驚搐;僵蠶化痰息風;全蠍、蜈蚣(蟲類藥)性善走竄,搜剔經絡風邪,合用以急挫風勢,控制抽搐。
    • 炮南星:燥濕化痰、祛風解痙,助主藥化解風痰之結。
  2. 解表散邪藥組

    • 麻黃、羌活:開泄腠理,透發外風。小兒急驚常有外感誘因,此二藥辛溫發散,使邪從表解,避免風邪內陷。
  3. 活血通絡與清熱佐藥

    • 川薑黃:活血行氣,助氣血運行,緩解經絡拘急。
    • 牙消(芒硝):微量使用,取其鹹寒軟堅、瀉熱導滯,防止痰熱互結。
  4. 引經與調和

    • 薄荷湯送服:薄荷清輕宣散,協同解表,兼清頭目,引藥上行。

整體治療原理

  • 急則治標:以蟲類藥為主力,迅速鎮痙定搐,防止驚風傷正。
  • 標本兼顧:解表散邪(麻黃、羌活)與化痰通絡(南星、薑黃)並施,既祛外風又消內痰,切中「風痰壅盛」病機。
  • 藥性峻猛而制劑輕緩:雖用全蠍、蜈蚣等峻藥,但製法上酒浸、焙乾減其毒性,且每服僅「一字」(約0.3-0.5克),適合小兒體質。

此方體現中醫「治風先治痰,痰去風自滅」的思路,針對急驚風的急性期設計,以祛風化痰為主軸,輔以解表、通絡,組成嚴謹。

傳統服藥法


白附1錢,僵蠶1錢,全蠍1錢(焙),赤蜈蚣1個(去足,酒研生蔥、生薄荷浸1宿;焙乾),川薑黃1錢,炮南星1錢,麻黃(去節)1錢,羌活1錢,牙消半錢。
定搐。
上為末。
每服1字,薄荷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發散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小兒驚巒四肢抽搐

相同名稱方劑


擒風湯, 出處:《直指小兒》卷一。 組成:白附1錢,僵蠶1錢,全蠍1錢(焙),赤蜈蚣1個(去足,酒研生蔥、生薄荷浸1宿;焙乾),川薑黃1錢,炮南星1錢,麻黃(去節)1錢,羌活1錢,牙消半錢。 主治:定搐。主治:小兒急驚。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