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止痛散

YAN HU ZHI T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心經 20%
肺經 20%
脾經 20%
肝經 20%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延胡止痛散中包含延胡索,主要源於延胡索的藥理作用與方劑的功效相符。

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鬱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緩解疼痛,且對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胸脅、脘腹、肢體疼痛有顯著療效。

延胡止痛散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脘腹、肢體疼痛等症。延胡索的活血止痛、行氣解鬱之效,恰好能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疏通氣血、緩解疼痛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延胡止痛散」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功效

「延胡止痛散」組方極簡,僅以延胡索一味為藥。延胡索性溫,味辛、苦,歸肝、脾經。其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透過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之效。現代藥理研究亦證實延胡索具有鎮痛、鎮靜等作用,故常用於治療各種痛症。

古籍記載與臨牀應用

《赤水玄珠》記載:「延胡止痛散,治血痢疼痛,飲食不進。」明確指出本方主治血痢疼痛,並伴隨飲食不進之症狀。所謂「血痢」,是指痢疾過程中,大便中帶有血液,常伴隨腹痛、裡急後重等不適。此處的「疼痛」,乃因氣血阻滯,不通則痛所致。飲食不進,則可能是因腹痛劇烈,或脾胃功能受損,導致食慾不振。

治療原理分析

延胡索在此方中扮演關鍵角色。其活血化瘀之功,能散開腸道內的瘀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因血瘀所引起的疼痛。同時,延胡索之行氣止痛,可疏通經絡,使氣機運行順暢,進一步緩解腹痛。

血痢的發生,多與濕熱、瘀滯有關。延胡止痛散雖未直接清熱祛濕,但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能間接改善腸道局部環境,促進病邪的散解,緩解疼痛。而疼痛的減輕,則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故能改善飲食不進之症狀。

相較於同書記載的「木香散」,木香散組成較為複雜,用藥包括木香、地榆、黃連、赤芍、青皮、枳殼、乳香、甘草,主治腹痛下痢膿血,裡急後重。而延胡止痛散則主治血痢疼痛,飲食不進。兩者主治的側重點略有不同。木香散組方較為複雜,可能針對痢疾多個環節進行治療,而延胡止痛散則專注於活血止痛,以緩解血痢帶來的疼痛不適。

綜上所述,延胡止痛散以其簡潔而精準的組方,透過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專治血痢疼痛及飲食不進之症,為一治療痢疾疼痛之良方。

傳統服藥法


延胡(炒)。
上為末。
每服2錢,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延胡止痛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八。 組成:延胡(炒)。 主治:血痢疼痛,飲食不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