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斑玄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斑蝥,主要是因為斑蝥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斑蝥是蝦蟆科的一種昆蟲,傳統中醫認為其性味辛、寒,具有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各類腫塊、痺痛等症狀。此外,斑蝥的主要成分包括斑蝥素等,可以對抗腫瘤細胞,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
在斑玄丸的配方中,斑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其獨特的性質能夠幫助驅邪氣、排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氣血不暢的情況。因此,斑蝥在斑玄丸中的使用不僅強調了其藥物特性,也展現了中醫在治療疾病時對於不同藥材的綜合運用,體現了中醫藥的辯證施治思想。在服用此方劑時,應謹遵醫囑,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斑玄丸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 延胡索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斑玄丸主治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延胡索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二、疏肝解鬱: 延胡索還具備疏肝解鬱的功效。斑玄丸中常搭配其他疏肝理氣的藥材,如柴胡、香附等,共同作用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情緒抑鬱等症狀,使患者肝氣疏暢,心情舒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斑玄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鬼胎,惑于妖魅,狀似癥瘕,及一切氣血痛」。
- 鬼胎與癥瘕:古醫書中「鬼胎」多指婦人腹中異常積塊,或由情志異常(如「惑于妖魅」)、氣血瘀滯所致,其症狀與「癥瘕」(類似現代子宮肌瘤、囊腫等)相似,屬有形之瘀結。
- 氣血痛:泛指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可能涉及經閉、產後瘀阻或腹部刺痛等症。
此方以「胎墜為度」,顯示其藥性峻烈,旨在破血逐瘀、攻積墮胎,適用於實證瘀結,非虛弱體質者可輕用。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斑蝥:
- 性味辛熱,有大毒,入肝、胃經。
- 傳統功效:破血逐瘀、散結消癥,常用於癥瘕積聚、經閉。其毒性峻烈,能刺激組織充血,促進瘀血消散。
- 現代理解:斑蝥素可局部刺激,引起充血炎症反應,或間接促進血流代謝,但過量易致組織損傷。
玄胡索(延胡索):
- 性味辛苦溫,入肝、脾經。
- 傳統功效:活血行氣止痛,善治氣血瘀滯之痛證(如胸腹刺痛、經痛)。
- 現代理解:含延胡索乙素,具鎮痛、鬆弛平滑肌作用,可緩解瘀血所致疼痛。
配伍邏輯
- 峻下與調氣並行:斑蝥攻逐瘀血、破結消癥,然其毒性易傷正氣;玄胡索既能輔助活血,又能行氣止痛,緩解斑蝥所致經脈拘急疼痛,二者一猛一緩,共奏破瘀消癥之效。
- 丸劑與酒送服:面糊為丸可稍緩斑蝥毒性,酒性辛溫,能增強活血藥力,助藥勢直達病所。
適用機理
此方針對「實證瘀結」,尤其是氣血壅滯成癥、疼痛劇烈者。斑蝥破血力強,佐以玄胡索調和氣血,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直接作用於異常組織(如子宮肌瘤),促使局部充血、代謝加速,進而消散瘀塊。
- 鎮痛成分緩解瘀血阻塞引起的疼痛,改善氣機不暢。
總評
斑玄丸為「以毒攻毒」之劑,以峻藥解決頑固瘀結,體現中醫「通則不痛」的治則。然須嚴格辨證,限定於體實瘀重者,虛證或孕婦絕對禁忌。
傳統服藥法
斑蝥、玄胡索各等分。
上為末,面糊為丸。
酒送下。以胎墜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斑玄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斑蝥、玄胡索各等分。 主治:鬼胎,惑於妖魅,狀似癥瘕,及一切氣血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