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

BAN MOU

寒熱指數

41
  • 英文名稱: Mylabrisphalerata Pallas Large Blister Beetle, Lesser Blister Beetle, Telini Fly

  • 其他名稱:龍尾,花殼蟲,小豆蟲,斑貓,放屁蟲,老虎斑毛,斑菌,羊米蟲,龍苗,晏青,斑蠔,花斑蝥,花羅蟲,螌蝥,花斑毛,龍蠔,章瓦

  • 藥品來源:本品為芫菁科昆蟲南方大斑蝥 MylabrisphalerataPallas或黃黑小斑蝥 MylabriscichoriiLinnaeus的干燥體。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曬乾。

  • 道地藥材:雲南,四川,廣西,河南,安徽,江蘇,湖南,貴州,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2-09-23

斑蝥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炒炙研末,每次量0.03-0.06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貼發泡,酒、醋浸或製成膏塗。

斑蝥的炮製

  1. 斑蝥:揀淨雜質,除去足、翅。米斑蝥:將米置鍋內加熱,噴水少許至米粘貼鍋上,俟煙冒出時,加入斑蝥,輕輕翻炒,取出,去淨米粒,除去足、翅。(每斑蝥10斤,用米2斤)
  2. 《雷公炮炙論》:凡修事斑貓,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黃黑、出,去麻子等,去兩翅、足並頭。以血余裹懸牆角上一夜用之,則毒去也。
  3. 《綱目》:用麩炒過,醋煮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有劇毒,內服宜慎;體弱及孕婦忌服。
  • 《本草經集註》:馬刀為使。畏巴豆、丹參、空青。惡膚青。
  • 《日華子本草》:惡豆花。入藥除翼、足,熟炒用,生即吐瀉人。
  • 《本草衍義》:妊身人不可服,為能潰人肉。治淋藥多用,極苦人,尤宜斟酌。
  • 《綱目》:惡甘草。

斑蝥相關的方劑


斑蝥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甲狀腺腫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顏面神經麻痺疥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