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

斑蝥

BAN MOU

  • 英文名稱: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Mylabrisphalerata Pallas Large Blister Beetle, Lesser Blister Beetle, Telini Fly
  • 別名:龍尾,花殼蟲,小豆蟲,斑貓,放屁蟲,老虎斑毛,斑菌,羊米蟲,龍苗,晏青,斑蠔,花斑蝥,花羅蟲,螌蝥,花斑毛,龍蠔,章瓦
  • 藥品來源:本品為芫菁科昆蟲南方大斑蝥或黃黑小斑蝥的乾燥體。夏、秋二季捕捉,悶死或燙死,曬乾。
  • 道地藥材:雲南, 四川, 廣西, 河南, 安徽, 江蘇, 湖南, 貴州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斑蝥的傳統功效


1. 活絡止痛

斑蝥,一味劇毒中藥,其「活絡止痛」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疼痛本身,而是基於其峻烈的攻毒破瘀特性。古代醫籍對其功效多有記載,但使用需極其謹慎。

《神農本草經》記載斑蝥能主治寒熱、鼠瘻、惡瘡疽等,並能「蝕死肌」、「破石癃」,說明其具有強大的腐蝕和通利作用,能針對頑固的病竈,並能疏通經絡,間接起到止痛效果。《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指出其「專主走下竅,直至精溺之處,蝕下敗物,痛不可當」,強調其穿透力強,能直達病竈深處,針對下焦瘀阻、經絡不通引致的疼痛,具有較好的療效。葛洪認為斑蝥能「利小便,引藥行氣,以毒攻毒」,這也說明其活絡止痛的機理,是透過藥物在體內運行,排除病邪,間接達到止痛的效果。

《神農本草經疏》則明確指出斑蝥「近人肌肉則潰爛」,強調其毒性,並建議在治療瘰癧、癲犬咬傷等情況下,方可慎重使用,且需經過炮製,減輕毒性。 甄權則認為其能「追逐腸胃垢膩,復能破結走下竅」,說明其能清除體內瘀積,改善局部循環,從而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斑蝥的「活絡止痛」並非直接作用於疼痛感受器,而是通過其強大的攻毒、破瘀、通絡作用,清除病邪,疏通經絡,最終達到止痛的目的。但因其毒性極大,臨牀應用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使用。

2. 外用

斑蝥,古稱斑蝥蟲,為一種劇毒中藥,其外用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主要體現在消腫止痛、腐蝕壞死組織及治療皮膚病等方面。

從多部醫籍記載中可以看出,斑蝥外用具有很強的腐蝕性。《本草綱目》中提到斑蝥「專主走下竅,直至精溺之處,蝕下敗物,痛不可當」,說明其能深入病竈,腐蝕壞死組織,針對一些深層膿瘍或壞死組織有較強的治療效果。葛洪認為其「利小便,引藥行氣,以毒攻毒」,這也體現了其在治療某些疾病時的機理——利用其毒性來治療疾病。楊登甫更以治療瘰癧為例,說明斑蝥能使病根隨小便排出。

《神農本草經疏》則強調斑蝥的毒性:「近人肌肉則潰爛,毒可知矣」,並指出其主治鼠瘻、疽瘡、疥癬等疾病。甄權則認為其能「追逐腸胃垢膩,復能破結走下竅」,說明其外用可以清除積聚於體表的病邪。其他醫籍如《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諸家本草》等,也記載了斑蝥外用治療疥癬、血積、淋疾、惡瘡瘻爛等症。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中關於斑蝥外用的記載,主要圍繞其強烈的腐蝕性和通利水道的作用。其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且多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毒副作用並提高療效。需注意的是,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現代醫學對斑蝥的使用有更嚴格的規範,切勿自行使用。

3. 活血化瘀

斑蝥,一味劇毒中藥,其活血化瘀功效,主要體現在古代醫籍中對其攻破血瘀、通利水道等記載的分析。

《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古籍已記載斑蝥能治療血積,甚至墮胎,暗示其具有強力破血之效。其「破石癃」的功效,則說明它能打通經絡,疏通因瘀血阻滯而導致的小便不利等症狀。《本草綱目》中葛氏的觀點尤為重要,他認為斑蝥能「引藥行氣」,「以毒攻毒」,並以治療瘰癧為例,說明斑蝥能將瘀積的毒素經由小便排出,表現為排出如粉片、血塊或爛肉等物質。這說明斑蝥的「活血化瘀」並非單純的破血,而是具有引導瘀血排出體外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則更謹慎地指出斑蝥的毒性,強調其能「潰爛人肌肉」,並建議在使用時需謹慎,例如將其與米同炒,以減弱其毒性,取其氣而不取其質。這也從側面說明,斑蝥的活血化瘀功效,與其強烈的破壞性密切相關,需要精準的劑量控制和辨證施治。 總之,斑蝥的活血化瘀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以其強力破血、通利水道等功能來體現,但因其毒性劇烈,應用需格外小心。 其藥理作用機制,有待現代藥理學進一步研究闡明。

4. 破血消癥

斑蝥,作為一味劇毒的中藥,其「破血消癥」功效主要體現在其強烈的腐蝕性和通利作用上。多部古代醫籍均有記載,其作用機理值得探討。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疏》都記載斑蝥能「蝕死肌」、「破石癃」,說明其具有強烈的腐蝕作用,能攻破體內頑固的病竈,例如腫塊、瘀血等。「破石癃」中的「癃」指小便不利,「石」則指結石,這暗示斑蝥能通過強烈的刺激作用,促進尿液排出,並協助排除體內結石或其他阻塞物。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斑蝥「專主走下竅,直至精溺之處,蝕下敗物」,強調其藥力直達下焦,能有效清除下焦瘀血、積聚等病邪。 葛洪在《本草綱目》中提及「以毒攻毒」,認為斑蝥能通過其毒性,攻破體內毒邪,達到治療的目的。 楊登甫則以治療瘰癧為例,說明斑蝥能使病竈的根部隨小便排出,這也間接體現了其破血消癥的功效,但需配合其他藥物以緩解其副作用,例如《本草綱目》中提到的木通、滑石、燈心草等,用以利尿通便,減少其毒性對人體的傷害。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斑蝥的「破血消癥」功效,是基於其強烈的腐蝕性和通利作用,能攻破體內瘀血、腫塊等病竈,並促進其排出。但由於其毒性較大,應用需謹慎,並需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毒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醫學對斑蝥的應用持謹慎態度,其臨牀應用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斑蝥的古代典籍


斑蝥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斑蝥是一種中藥,具有抗腫瘤的功效。斑蝥抗腫瘤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斑蝥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從而抑制腫瘤的發展。
  2.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斑蝥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從而使腫瘤細胞死亡。
  3.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斑蝥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提高機體對腫瘤的抵抗力。
  4. 抗血管生成:斑蝥可以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從而切斷腫瘤的血液供應,使腫瘤無法繼續生長。

斑蝥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炒炙研末,每次量0.03-0.06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敷貼發泡,酒、醋浸或製成膏塗。

斑蝥的炮製


  1. 斑蝥:揀淨雜質,除去足、翅。米斑蝥:將米置鍋內加熱,噴水少許至米粘貼鍋上,俟煙冒出時,加入斑蝥,輕輕翻炒,取出,去淨米粒,除去足、翅。(每斑蝥10斤,用米2斤)
  2. 《雷公炮炙論》:凡修事斑貓,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黃黑、出,去麻子等,去兩翅、足並頭。以血余裹懸牆角上一夜用之,則毒去也。
  3. 《綱目》:用麩炒過,醋煮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斑蝥注意事項重點:

  1. 有劇毒,內服宜慎。
  2. 體弱及孕婦忌服。
  3. 畏巴豆、丹參、空青。
  4. 惡膚青。
  5. 惡豆花。
  6. 入藥須除翼、足,並需熟炒後方可使用,生用會導致吐瀉。
  7. 妊身人不可服,有潰肉作用。
  8. 治淋藥多用,味極苦,使用時需斟酌。
  9. 惡甘草。

斑蝥相關的方劑


斑蝥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甲狀腺腫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顏面神經麻痺疥癬損傷牛皮癬關節病變腹痛頭痛麻痺肝癌

斑蝥含有的化學成分


斑蝥素(Cantharidin), 脂肪(Fat), 樹脂(Resin), 蟻酸(Formic acid), 色素(Pigments), 羥基斑蝥素(Hydroxycantharidin), 磷(Phosphorus), 鎂(Magnesium), 鈣(Calcium), 鐵(Iron), 鋁(Aluminum), 鋅(Zinc), 鉻(Chromium), 錳(Manganese), 鎘(Cadmium), 鍶(Strontium), 銅(Copper)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