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號癬藥水中加入百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殺菌止癢: 百部具有殺滅真菌、細菌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引起皮膚癬症的真菌生長,同時亦能止癢消炎,緩解因皮膚感染而引起的瘙癢、紅腫等症狀。
- 清熱解毒: 百部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有助於促進皮膚傷口癒合,預防感染加重。
因此,二號癬藥水中加入百部,能有效治療皮膚癬症,起到殺菌止癢、清熱解毒的作用。
「二號癬藥水」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其抗菌、抗真菌的藥理作用。
蛇牀子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殺蟲止癢、燥濕止癢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包括蛇牀子素、蛇牀子內酯等,對皮膚癬菌、真菌等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皮膚癬菌的繁殖,達到治療癬症的效果。因此,在「二號癬藥水」中添加蛇牀子,能發揮其抗菌、抗真菌功效,進而達到治療皮膚癬症的效果。
「二號癬藥水」中添加硫磺,是基於其強效的抗菌消炎特性。硫磺能抑制真菌生長,對於因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例如癬症,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此外,硫磺還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因癬症引起的瘙癢不適。
因此,硫磺作為「二號癬藥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治療癬症具有多方面的功效,有助於控制病情,緩解症狀。
二號癬藥水中加入羅漢松根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殺菌消炎: 羅漢松根皮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其所含的生物鹼成分,可有效抑制真菌生長,減輕皮膚癬症的瘙癢和炎症。
- 活血化瘀: 羅漢松根皮亦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患處的毒素,加速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羅漢松根皮在二號癬藥水中發揮著重要的抗菌消炎和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癬症。
二號癬藥水中包含砒霜(As2O3),其主要原因在於砒霜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具有特殊療效的成分。砒霜具備解毒、消腫、祛瘀的功能,對於皮膚癬症等病症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砒霜能夠抑制真菌的生長,從而減輕癬癖患者的病症。同時,砒霜在適當劑量下,也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改善局部的炎症反應。
然而,使用砒霜必須謹慎,因為其毒性較強,對人體存在潛在的危害,因此在製作這類方劑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以避免中毒風險。此外,醫師在使用含砒霜的藥物時,通常會先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確保在安全的基礎上進行治療。因此,砒霜的使用,反映了中醫在療法上的多元性與歷史傳承,但也需遵循醫學倫理,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號癬藥水中包含斑蝥,主要是因為斑蝥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有效地對抗皮膚疾病,尤其是各類癬病。斑蝥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蝥毒素,這種成分對真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夠破壞其細胞膜,進而達到抗菌和抗真菌的效果。
此外,斑蝥還具備促進血液循環和消炎的功效,這使其在治療皮膚病時,不僅能消除感染,還能減緩因癬病引起的紅腫、疼痛等不適症狀。使用斑蝥作為中藥成分,能夠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提高皮膚癬病治療的有效性。
然而,由於斑蝥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需謹慎,並遵循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和療效。這是該成分在中藥方劑中被選用的重要考量。
二號癬藥水的組成中包含輕粉(即氧化鋅),主要是因其具有抗菌、抗炎和收斂的特性,對於治療癬症等皮膚疾病相當有效。輕粉在中藥方劑中的使用,可以幫助減輕皮膚發炎和刺激,並促進傷口的癒合。同時,輕粉具有吸附水分的能力,有助於控制皮膚的濕潤度,削弱真菌生長的環境。
在中醫理論中,癬病的發生往往與濕熱有關,輕粉可用於祛濕,清理體內的邪氣。此外,輕粉也有冷卻的作用,可以舒緩因癬症而引起的灼熱感和癢感。因此,加入輕粉使得二號癬藥水更加全面,能有效針對癬症的多方面症狀,提升療效。綜合以上原因,輕粉在此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改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二號癬藥水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鵝掌風」(手部濕疹或真菌感染)、「濕腳氣」(足部濕氣重伴隨瘙癢或潰爛)、「圓癬」(體癬或錢幣狀皮膚癬菌感染)。三者皆與「風濕蟲毒」蘊結皮膚相關,表現為瘙癢、脫屑、水皰或糜爛,屬中醫「癬瘡」範疇。傳統認為此類病症多因濕熱內蘊、外感蟲毒,或接觸不潔之物所致,故治法以「殺蟲止癢、燥濕解毒」為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殺蟲攻毒為主
- 白砒(砷礬):大毒之品,古人用其腐蝕瘡毒,殺滅皮膚深層蟲癬,現代理解為抑制黴菌生長。
- 斑蝥:劇毒破血逐瘀,發泡攻毒,能刺激皮膚穿透藥力,針對頑癬深層蟲毒。
- 硫黃: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對疥癬濕瘡有效,可破壞真菌細胞結構。
- 輕粉(甘汞):汞化合物,古人用其殺蟲攻毒,現代理解為抑制表皮寄生蟲與細菌。
燥濕止癢為輔
- 土槿皮:祛風除濕,殺蟲療癬,現代研究證實其抗真菌活性,直接破壞菌絲。
- 蛇床子:溫腎燥濕,祛風止癢,能減少滲出並抑制局部炎症反應。
- 百部:殺蟲滅虱,對皮膚寄生蟲及癬菌有抑制作用。
滲透與溶劑選擇
- 米醋:酸性溶劑,可軟化角質、增強藥物滲透,助殺蟲藥深入皮損。
- 冰醋酸、水楊酸(後世加入):現代藥理中,兩者具角質溶解與抗真菌作用,強化古方療效。
局部收斂與防腐
- 醋酸鋁:收斂傷口,減少滲出,防止繼發感染。
- 白國樟(樟腦):辛香走竄,能止癢止痛,促進局部血行以助藥效發揮。
推理機制與協同作用
此方以「毒藥攻毒」為核心,通過砷、汞、硫等劇毒成分直接殺滅病原(古人稱「蟲」),配伍燥濕藥(土槿皮、蛇床子)減少濕熱環境,醋與有機酸(冰醋酸)破壞真菌適宜的酸鹼平衡。斑蝥的發泡作用可能增強藥物穿透力,而樟腦與百部則緩解症狀。整體構成「殺蟲—燥濕—透皮」的治療鏈,符合古人「以毒制毒,外治瘡癬」的思路。
傳統服藥法
米醋1千克,百部240克,蛇床子240克,硫黃240克,土槿皮300克,白砒6克,斑蝥60克,白國樟36克,輕粉36克,或加水,楊酸330克,冰醋酸100毫升,醋酸鋁60克。
殺蟲止癢。
先將白砒、硫黃、輕粉各研細末,再同其餘藥物和米醋浸在瓶中或缸中,俟1周後使用。
外搽,每日1至2次;亦可浸用,每次約浸20分鐘左右。
皮膚糜爛者禁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二號癬藥水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號癬藥水,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土槿皮1.25kg,千金子6g,斑蝥40隻(布包)。 主治:滅菌止癢。主治:體癬,汗斑,單純糠疹(桃花癬)。
二號癬藥水, 出處:《中醫外科學》。 組成:米醋1kg,百部240g,蛇床子240g,硫黃240g,土槿皮300g,白砒6g,斑蝥60g,白國樟36g,輕粉36g,或加水楊酸330g,冰醋酸100ml,醋酸鋁60g。 主治:殺蟲止癢。主治:鵝掌風,濕腳氣,圓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