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蛇牀子散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蛇牀子,這是由於蛇牀子具備多種顯著的藥理效果。首先,蛇牀子具有溫陽散寒的特性,適合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各種病症,特別是在冬季或潮濕氣候中,常見的腹痛、腹瀉等情況。其次,蛇牀子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舒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改善身體機能、消除疲勞有良好的效果。此外,蛇牀子還被用於驅蟲效果,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的寄生蟲。這些特性使得蛇牀子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進一步增強了方劑的療效。最後,蛇牀子也含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助於增加抵抗力,保護身體免受外邪侵害。因此,蛇牀子的包含使得蛇牀子散更加全面,有效地調理身體,促進健康。
蛇牀子散中包含硫磺,主要是因為硫磺具有以下功效:
- 殺蟲止癢: 硫磺具有殺滅寄生蟲和真菌的作用,能有效抑制皮膚病原體的滋生,達到止癢止痛的效果。蛇牀子散常用於治療濕疹、疥瘡、皮膚瘙癢等症,硫磺的殺蟲止癢作用可助其發揮療效。
- 燥濕祛風: 硫磺性燥,能燥濕祛風,對於風濕性關節炎、濕疹等因濕邪引起的疾病,硫磺能起到改善症狀的作用。與蛇牀子等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驅散濕氣,達到治療目的。
蛇牀子散中加入胡椒,乃因其辛溫散寒之性,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以下作用:
- 溫陽散寒:胡椒性溫,可溫陽散寒,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改善因寒邪入侵而引發的症狀,如陰寒凝滯、腹痛、泄瀉等。
- 促進藥力:胡椒辛散之性,能促進藥力滲透,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蛇牀子散中加入胡椒,有助於溫陽散寒,促進藥力,更好地治療因寒邪引起的疾病。
蛇牀子散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如下:
- 殺蟲止癢: 輕粉性寒,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皮膚病,例如陰囊濕疹、疥瘡等。蛇牀子散中的蛇牀子、苦參等藥材亦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與輕粉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 清熱解毒: 輕粉除了殺蟲止癢外,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皮炎等。蛇牀子散中的其他藥材如黃柏、地膚子等,亦具有清熱解毒功效,配合輕粉可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治病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蛇床子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綜合各家醫書古籍的記載,蛇床子散的主治病症主要涵蓋以下方面:
- 婦科疾病:
- 陰寒:表現為外陰部寒冷不適,或伴有疼痛、瘙癢等症狀。
- 赤白帶下:指女性陰道分泌物異常,呈紅色或白色,或兼有臭味、瘙癢等症狀。
- 月水不來:即月經不調,表現為月經週期紊亂、月經量異常等。
- 子宮寒冷:中醫認為子宮寒冷是導致不孕、痛經等婦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產後陰脫:指產後子宮脫垂,或陰道前後壁膨出。
- 皮膚疾病:
- 疥瘡:由疥蟎寄生於人體皮膚表皮層內引起的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表現為劇烈瘙癢,尤以夜間為甚。
- 瘑瘡及濕癬:瘑瘡指一種急性或亞急性皮膚病,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腫脹、瘙癢,甚至出現水皰、滲液等。濕癬則是一種慢性皮膚病,表現為皮膚增厚、粗糙、脫屑,伴有瘙癢。
- 膿窠瘡:一種化膿性皮膚病,表現為皮膚上出現膿皰,周圍紅腫,伴有疼痛、瘙癢等症狀。
- 小兒諸癬:泛指兒童的各種癬類皮膚病,表現為皮膚出現紅色或白色斑塊,伴有脫屑、瘙癢等症狀。
- 大風癩病(麻風病):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可導致皮膚潰爛、神經損傷等。
- 其他疾病:
- 久患走注疼痛:指長期遭受遊走性疼痛的困擾。
- 肛門瘙癢:表現為肛門周圍皮膚瘙癢難忍。
治療原理
蛇床子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溫陽散寒」、「燥濕止癢」、「殺蟲解毒」等理論。
- 蛇床子: 為方中主藥,性溫,味辛、苦,具有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止癢的功效。其溫熱之性可以溫經散寒,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陰寒症狀;燥濕之性可以去除局部濕邪,減輕瘙癢、滲出等症狀;殺蟲之性可以殺滅疥蟎等寄生蟲,治療疥瘡等皮膚病。
- 硫黃: 性溫,味酸,具有殺蟲止癢、溫通經絡的功效。其殺蟲作用可以殺滅疥蟎等寄生蟲;溫通經絡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瘙癢等症狀。
- 胡椒: 性熱,味辛,具有散寒止痛、健胃消食的功效。其溫熱之性可以輔助蛇床子溫陽散寒;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疼痛症狀。
- 輕粉: 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其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疼痛等症狀;鎮靜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煩躁等症狀。
- 白粉: 根據不同醫家的記載,白粉可能指的是鉛粉、粉錫或滑石粉等。這些藥物通常具有收斂、燥濕、止癢的作用,可以輔助蛇床子加強燥濕止癢的效果。
- 吳茱萸: 性熱,味辛、苦,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痛的功效。其溫熱之性可以輔助蛇床子溫陽散寒;燥濕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疼痛、瘙癢等症狀。
- 膩粉: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其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疼痛等症狀。
- 蕪荑: 性溫,味辛、苦,具有殺蟲療疥、消積除滿的功效。其殺蟲作用可以殺滅疥蟎等寄生蟲。
- 藜蘆: 性寒,味辛、苦,具有祛痰、殺蟲的功效。其殺蟲作用可以殺滅疥蟎等寄生蟲。
- 槐白枝: 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功效。其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滲出等症狀。
- 苦參: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其清熱燥濕、殺蟲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滲出等症狀,並殺滅疥蟎等寄生蟲。
- 白礬: 性寒,味酸、澀,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痰的功效。其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滲出等症狀,並殺滅疥蟎等寄生蟲。
- 附子: 性熱,味辛,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其溫熱之性可以輔助蛇床子溫陽散寒。
- 雄黃: 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的功效。其解毒殺蟲的作用可以殺滅疥蟎等寄生蟲。
- 獨活: 性微溫,味辛、苦,具有祛風除濕、通痺止痛的功效。其祛風除濕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滲出等症狀。
- 防風: 性微溫,味辛、甘,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的功效。其祛風勝濕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滲出等症狀。
- 荊芥穗: 性微溫,味辛,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的功效。其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滲出等症狀。
- 銅綠: 性寒,味酸,具有解毒、消腫、殺蟲的功效。其解毒、消腫、殺蟲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滲出等症狀,並殺滅疥蟎等寄生蟲。
- 大楓肉: 性熱,味辛,具有祛風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其祛風燥濕、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滲出等症狀,並殺滅疥蟎等寄生蟲。
- 松香: 性溫,味苦,具有燥濕、拔毒、生肌、止痛的功效。其燥濕、拔毒、生肌、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滲出等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
- 黃丹: 性微寒,味辛,具有解毒、生肌、收斂的功效。其解毒、生肌、收斂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滲出等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
- 大黃: 性寒,味苦,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其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疼痛等症狀。
- 乾地黃: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其清熱涼血的作用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疼痛等症狀。
- 木通: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尿、通經下乳的功效。其清熱利尿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水腫、滲出等症狀。
- 白芷: 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的功效。其祛風止痛、燥濕止帶的作用可以緩解疼痛、瘙癢等症狀。
- 黃連: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疼痛等症狀。
- 狼牙: 性平,味苦,具有破瘀、消腫、止痛、生肌的功效。其破瘀、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可以緩解疼痛、瘙癢等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
- 莨菪子: 性溫,味苦、辛,具有解痙、鎮痛、安神的功效。其解痙、鎮痛的作用可以緩解疼痛症狀。
- 蕓薹子: 性溫,味辛,具有散寒、行氣、化痰、消腫的功效。其散寒、行氣的作用可以緩解疼痛症狀。
- 胡荽子: 性溫,味辛,具有發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的功效。其發表透疹、止痛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瘙癢、疼痛等症狀。
- 芫花: 性溫,味辛、苦,具有瀉水逐飲、祛痰止咳、殺蟲療瘡的功效。其殺蟲療瘡的作用可以殺滅疥蟎等寄生蟲,治療瘡瘍。
- 川黃柏: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效。其清熱燥濕、解毒療瘡的作用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疼痛等症狀。
- 生石膏: 性寒,味甘、辛,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其清熱瀉火的作用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疼痛等症狀。
總結: 蛇床子散通過溫陽散寒、燥濕止癢、殺蟲解毒等多重作用,針對性地治療陰寒、帶下、疥瘡、濕疹等疾病。其配伍精妙,藥物之間相互協同,增強療效。
劑型與用法
根據古籍記載,蛇床子散的劑型和用法多樣,包括:
- 散劑: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直接外用或調和後外敷。例如,用麻油、豬脂、油蔥等調和後塗抹患處,或直接乾摻於濕爛的瘡面。
- 坐藥: 將蛇床子末與白粉等混合,製成棗子大小的藥丸,用棉花包裹後納入陰道,利用藥物的溫熱作用治療陰寒等症狀。
- 煎湯洗: 將蛇床子等藥物加水煎煮,取藥液清洗患處,如肛門、外陰等部位。
- 熨敷: 將蛇床子等藥物加水煎煮,取藥液或藥渣熱敷患處。
- 陰道栓劑: 將蛇床子散與礬石丸合用,並加入樟腦、煉蜜等製成陰道栓劑,納入陰道治療相關疾病。
以上是蛇床子散的詳細主治功效分析及治療原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半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別研為末),遠志半兩(去心),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巴戟3分,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熟乾地黃1兩。
上為細散。
每服2錢,食前溫酒調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蛇床子散,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蛇床子仁。 主治:溫陰中。主治:婦人陰寒。
蛇床子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組成:蛇床子、莨菪子各等分。 主治:大風癩病。
蛇床子散, 出處:《雞峰》卷二十二。 組成:蛇床子、臭硫黃、胡椒等分,輕粉少許。 主治:疥。
蛇床子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蛇床子1分,吳茱萸1分,膩粉1錢,硫黃1分(細研),蕪荑1分。 主治:小兒疥,搔癢不止。
蛇床子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蛇床子1分,附子1分,雄黃1分(細研),吳茱萸1分,白礬1分,苦參1兩。 主治:小兒瘑瘡及濕癬。
蛇床子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蛇床子半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别研爲末),遠志半兩(去心),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巴戟3分,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熟乾地黃1兩。 主治:虛勞陰萎,四肢乏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