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

百部

BAI BU

  • 英文名稱: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Franch. & Sav. Stemona Root
  • 別名:九蟲根,山百根,嗽藥,百部草,藥虱藥,九叢根,一窩虎,鬧虱藥,百條根,百奶,牛蝨鬼,野天門冬,九十九條根,牛虱鬼
  • 藥品來源: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對葉百部的幹燥塊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無白心,取出,曬幹。
  • 道地藥材:陝西, 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華東地區
  • 生長環境:灌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百部的傳統功效


1. 止咳平喘

百部,古籍中記載其止咳平喘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作用機理值得探討。

《名醫別錄》即指出其「主咳嗽上氣」,點明百部能治療咳嗽和氣喘。 《藥性論》則進一步說明其「治肺家熱,上氣,咳嗽,主潤益肺」,認為百部能清肺熱,並滋潤肺陰,從而緩解咳嗽和氣喘。 《滇南本草》也提及其「潤肺,治肺熱咳嗽;消痰定喘,止虛癆咳嗽,殺蟲」,同樣強調其潤肺止咳平喘,並兼具殺蟲功效。 《本草綱目》李時珍則將百部與天門冬相比較,指出百部「氣溫而不寒」,適合治療寒咳;而天門冬性寒,適用於熱咳。此說明百部在治療咳嗽類型上具有一定選擇性。

《本草述鉤元》認為百部能治療久咳,並建議根據寒熱證候配伍其他藥物,例如寒咳加生薑,熱咳加蜂蜜。此說明百部並非單純的止咳藥,其應用需考慮患者的具體病情。 《本草正義》則更為深入地分析,認為百部「潤而不燥,且能開洩降氣,凡嗽無不宜之」,強調其潤肺而不燥熱的特性,適合各種咳嗽,尤其對久咳虛咳有良好療效,並指出其與紫菀合用,效果更佳。《本草新編》更進一步指出,百部殺蟲而不傷氣血,但藥力較弱,可加大用量,或與其他補益藥物如人參、茯苓等同用,以增強療效。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表明百部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其機理可能與潤肺、清熱、殺蟲等作用相關,且其應用需考慮患者的寒熱虛實證候,並可與其他藥物配伍以提高療效。 需注意的是,以上僅為古代醫籍記載的分析,並非現代醫學結論,實際應用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2. 止咳化痰

百部,其止咳化痰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充分的論證。

從古代醫書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百部功效的幾個面向。首先,《名醫別錄》和《藥性論》都指出百部能「主咳嗽上氣」,「治肺家熱,上氣,咳嗽」,說明其在治療咳嗽,尤其是肺氣上逆引起的咳嗽方面,具有明顯的療效。 《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的記載更進一步說明,百部經過炮製(火炙酒漬)後,療效更佳,可治療咳嗽,甚至暴嗽。 《滇南本草》則更精確地指出其能「潤肺,治肺熱咳嗽;消痰定喘,止虛癆咳嗽」。

《本草綱目》李時珍將百部與天門冬作比較,指出百部「氣溫而不寒」,適合寒嗽;而天門冬性寒,適合熱嗽,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本草正義》則更深入地分析,認為百部「潤而不燥,且能開洩降氣,凡嗽無不宜之」,尤其適合久嗽、虛嗽。其「善於殺蟲」的特性,也為其治療咳嗽提供了另一層次的理解,例如《本草新編》指出百部能殺蟲而不耗氣血,尤其適用於肺癆患者。 《神農本草經疏》則進一步解釋,百部味苦,能降氣,因此能治療因肺氣上逆引起的咳嗽,並強調脾胃虛弱者應配合健脾胃藥物同用。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百部止咳化痰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其藥性及臨牀應用。它不僅能治療不同類型的咳嗽,更能針對不同體質,通過不同的炮製方法和配伍,發揮最佳療效。 歷代醫家對百部功效的深入研究,為其在現代臨牀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3. 驅蟲殺蟲

百部,此味中藥自古便以其驅蟲殺蟲之效著稱,且在治療咳嗽方面亦有顯著貢獻。諸多古代醫籍對其功效多有記載,茲將其彙整如下:

《名醫別錄》、《藥性論》等書皆指出百部能治咳嗽、上氣,並潤肺。此說明百部對於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因肺熱或肺虛引起的咳嗽,具有治療作用。其驅蟲之效,則見於《本草經集註》、《本草拾遺》、《日華子諸家本草》等。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記載百部可去蝨,而《本草拾遺》則提到其能治療蟲蠶咬傷及疥癬瘡。《日華子諸家本草》更進一步指出百部能殺滅蛔蟲、寸白蟲、蟯蟲等腸道寄生蟲,以及治療疳蛔和因寄生蟲引起的骨蒸勞。

《本草綱目》將百部與天門冬作比較,指出兩者皆能治肺病殺蟲,但百部氣溫而不寒,適合治療寒嗽;天門冬性寒,則適用於熱嗽。此說明百部在殺蟲的同時,還能根據病症寒熱虛實進行調整應用。

《本草新編》認為百部殺蟲而不傷氣血,但藥力較弱,可加大用量,並建議與人參、茯苓、黃耆、蒼朮等藥材合用,以增強療效。對於肺癆患者伴有寄生蟲的情況,則建議與地骨皮、沙參、丹皮、熟地、山茱萸等藥物同用。

《本草正義》則深入闡述百部殺蟲的機理,認為其適用於因虛熱引起的肺部寄生蟲感染,並指出其潤而不燥,能開洩降氣,故各種咳嗽都可使用,尤其適用於久咳虛咳。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百部驅蟲殺蟲功效的記載,涵蓋了外寄生蟲(如蝨子)以及內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且其應用範圍廣泛,從單獨使用到與其他藥材配伍,都顯示出百部在中醫藥領域中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其潤肺止咳的功效,更與驅蟲作用相互輔佐,共同促進疾病康復。

4. 潤肺

百部,其潤肺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古代醫籍記載中,我們可窺見其療效與運用。

《名醫別錄》簡潔指出百部「主咳嗽上氣」,已點明其治療咳嗽的功效。《藥性論》更進一步指出其「治肺家熱,上氣,咳嗽,主潤益肺」,強調了其清肺熱、潤肺的雙重作用。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記載將百部「火炙酒漬,飲之療咳嗽」,說明瞭古人已懂得運用炮製方法來提升藥效。

《本草綱目》李時珍將百部與天門冬作比較,指出百部「氣溫而不寒」,適合寒嗽,與性寒的天門冬有所區別,這也說明瞭百部潤肺的特性並非單純滋陰降火,而是更偏向溫潤之性,適合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

《滇南本草》則直接明瞭地指出百部「潤肺,治肺熱咳嗽;消痰定喘,止虛癆咳嗽,殺蟲」,進一步肯定了其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並指出其對虛癆咳嗽也有療效。 《本草正義》更深入地分析,認為百部「潤而不燥,且能開洩降氣,凡嗽無不宜之」,其潤肺之功並非單純滋膩,更能宣通肺氣,因此各種咳嗽都適用,尤其對久嗽、虛嗽有良好療效。 許多醫籍也提及百部可與其他藥材配伍,例如《本草新編》建議與人參、茯苓等補益藥材同用,以增強療效,同時避免單味藥物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百部潤肺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印證了其在治療咳嗽、肺熱等症狀上的作用。其溫潤而不燥的特性,使其成為治療各種肺部疾病的重要藥材,尤其在治療寒咳和虛弱咳嗽方面,更顯其獨特價值。

百部的古代典籍


百部的現代功效


1. 防癌抗腫瘤

百部以抗癌為效用,其護命良藥,有勝丹石。其治瘤毒,消核散結,軟堅破積,化痰定喘,功參黃耆、黨參,為益氣補虛之要藥。 百部中的某些成分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增殖和轉移,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癌症的效果。

2. 預防心血管疾病

百部之「調節心血管功能」:

成分擴張血管,增其彈性與通透性。

減輕血管阻力,降低血壓,改善血流。

減少血清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水平,降血脂。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3. 抗發炎

百部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百部含柴胡苷、柴胡素、甘草酸等,能調節免疫反應,抑制炎症因子釋放,減少炎症反應,緩解炎症症狀。柴胡素可抑制炎症反應發生,減輕腫脹和疼痛,常用於治療風濕性疾病、關節炎等。

百部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3-10g
  •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外敷;或浸酒塗擦。

百部的炮製


  • 百部:揀淨雜質,除去鬚根,洗淨,潤透後切段,曬乾。
  • 蜜制:取百部段,用煉蜜(百部段100斤用蜜12斤8兩)加入適量開水烊化,拌勻,稍悶,俟蜜水吸收,置鍋內文火炒至微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
  • 甘草制:取甘草加水煎湯,加入百部片浸泡後撈出曬乾,每百部片100kg,用甘草8kg。
  • 炒制:取百部用火炒至微黃色。《雷公炮炙論》:凡使百部,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數十條,於檐下懸令風吹,待上乾後,卻用酒浸一宿,濾出,焙乾,細銼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百部注意事項重點

  1. 熱嗽、水虧火炎者禁用:原因:百部性涼,熱性體質者易傷陰耗氣,加重症狀。
  2. 脾胃虛寒者慎用:原因:百部性涼,過量使用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3. 妊娠期間禁用:原因:百部含有對胎兒不利的成分,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
  4. 過敏者禁用:原因:百部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如皮膚發紅、瘙癢等。
  5. 其他禁忌:原因:脾胃濕重、氣滯血瘀、肝火旺盛者不適合使用百部。

百部相關的方劑


百部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腳氣病白帶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蕁麻疹蛔蟲病肺癌陰囊搔癢咳嗽痢疾麻疹疥癬疼痛低血壓血吸蟲病

百部含有的化學成分


百部鹼(stemonine), 原百部鹼(protostemonine), 對葉百部鹼(tuberostemonine), 百部定鹼(stemonidine), 異百部定鹼(isostemonidine), 霍多林鹼(hordorine), 直立百部鹼(sessilistemonine), 總生物鹼(Total Alkaloids), 百部鹼(stemonine), 百部定鹼(stemonidine), 異百部定鹼(isostemonidine), 原百部鹼(protostemonine), 蔓生百部鹼(stemonamine), 異蔓生百部鹼(isostemonamine), 蔓生百部葉鹼(stemofoline), 總生物鹼(Total Alkaloids), 百部鹼(stemonine), 對葉百部鹼(tuberostemonine), 異對葉百部鹼(isotuberostemonine), 百部次鹼(stenine), 次對葉百部鹼(hypotuberostemonine), 氧代對葉百部鹼(oxotuberostemonine), 滇百部鹼(stemotinine), 異滇百部鹼(isostemotinine), 對葉百部酮鹼(tuberostemonone), 對葉百部醇鹼(tuberostemonol), 對葉百部酰胺(stemoamide), 對葉百部螺鹼(tuberostemospironine), 二去氫對葉百部鹼(didehydrotuberostemonine), 糖(Sugar), 脂類(Lipid), 蛋白質(Protein), 灰分(Ash), 甲酸(formic acid), 乙酸(acetic acid), 蘋果酸(Malic acid), 枸櫞酸(citr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草酸(oxalic acid), 總生物鹼(Total Alkaloid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