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鵝掌風膏中加入蒼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癢: 蒼耳性溫,味辛,具有祛風解毒、止癢消腫之效。鵝掌風常伴隨皮膚瘙癢,蒼耳可有效緩解症狀,改善皮膚表面的不適。
- 殺蟲止癢: 蒼耳亦具有一定的殺蟲作用,能有效抑制引起皮膚病的寄生蟲,從而達到止癢的目的。對於由蟲咬或真菌感染引起的鵝掌風,蒼耳能發揮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
綜上所述,蒼耳在鵝掌風膏中起到了祛風止癢、殺蟲止癢的作用,為治療鵝掌風提供一定幫助。
鵝掌風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 活血化瘀: 血餘炭為血竭的炭化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鵝掌風症狀常伴隨局部紅腫、疼痛,血餘炭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
- 收斂生肌: 血餘炭性寒,具收斂作用,可加速傷口癒合,促進組織再生。鵝掌風引起的皮膚損傷,血餘炭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改善皮膚損傷。
鵝掌風膏中包含虎骨,主要原因有二:
- 袪風除濕: 虎骨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對於鵝掌風引起的痺痛、麻木、關節僵硬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鵝掌風是一種風寒濕痺證,虎骨能驅散風寒濕邪,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強筋壯骨: 虎骨具有強筋壯骨的功效,可以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對於鵝掌風引起的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有改善作用。鵝掌風會導致關節組織損傷,虎骨能促進骨骼生長和修復,減輕關節疼痛,改善活動能力。
鵝掌風膏中加入百部,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濕、止癢、殺蟲的功效,針對鵝掌風的病因和症狀進行治療。
鵝掌風,又稱手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表現為掌心、指縫等部位的脫皮、瘙癢、糜爛等。百部具有殺滅真菌的作用,可以抑制引起鵝掌風的真菌繁殖,並減輕其對皮膚的損害。同時,百部的祛風濕作用,可以緩解因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瘙癢和炎症。因此,百部在鵝掌風膏中起到了抗菌消炎、止癢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鵝掌風。
鵝掌風膏中加入茜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茜草味苦性寒,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鵝掌風常伴隨皮膚發紅、腫脹、疼痛等症狀,茜草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炎症反應。
- 清熱解毒:茜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鵝掌風為濕熱蘊結肌膚所致,茜草能清熱解毒,祛除濕邪,從而抑制病情的發展。
總而言之,茜草在鵝掌風膏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鵝掌風的症狀。
鵝掌風膏中加入人指甲,其原因主要基於傳統中醫理論中的「以形補形」理念。
人指甲,性寒、味鹹,入肝經。中醫認為,指甲為人體精血所化,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鵝掌風,又稱手足癬,是一種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常伴有瘙癢、脫皮、龜裂等症狀。
將人指甲研磨成粉末加入膏藥中,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殺菌止癢的作用,同時也藉由指甲的形狀特徵,來對應治療鵝掌風引起的皮膚病變。
鵝掌風膏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穿山甲性味辛、鹹,歸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鵝掌風,又稱手足癬,是一種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常伴有瘙癢、脫皮、龜裂等症狀。穿山甲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幫助藥物滲透皮膚,從而達到消腫止痛、止癢的效果。
- 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穿山甲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祛風散寒作用。鵝掌風久治不愈,容易出現瘀血阻滯,導致疼痛加劇。穿山甲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達到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
鵝掌風膏中添加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痛: 羌活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鵝掌風所引起的疼痛、麻木、灼熱等症狀。其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尤其有效。
- 活血化瘀: 羌活不僅能祛風,也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緩解鵝掌風所導致的皮膚增厚、粗糙、龜裂等症狀。
鵝掌風膏中添加龍骨,主要有兩個原因:
- 鎮靜止痛: 龍骨性寒、味甘,具有鎮靜安神、止痛消腫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鵝掌風帶來的疼痛和瘙癢,並抑制病竈的發展。
- 收斂生肌: 龍骨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皮膚的修復,加速傷口癒合,改善鵝掌風導致的皮膚粗糙、龜裂等症狀。
總而言之,龍骨在鵝掌風膏中起著鎮痛止癢、收斂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病症。
鵝掌風膏中含有麻黃,其主要原因如下:
- 發散風寒: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之效。鵝掌風常伴有寒邪入侵、經絡痺阻,麻黃可發散風寒,使經絡通暢,緩解疼痛。
- 溫經通絡:麻黃性溫,可溫經通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增強治療效果。鵝掌風多見於肢體末端,麻黃可溫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目的。
鵝掌風膏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鵝掌風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所致,導致局部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而艾葉的溫熱之性可溫通經絡,驅散寒濕,緩解疼痛,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艾葉亦有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作用。鵝掌風常伴有局部血瘀,艾葉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血腫消散,促進傷口癒合。
鵝掌風膏中使用威靈仙,主要是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之效。鵝掌風,又稱手足皸裂,是由於風寒濕邪入侵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皮膚開裂、疼痛等症狀。威靈仙能驅散風寒濕邪,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鵝掌風的目的。
此外,威靈仙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緩解鵝掌風引起的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鵝掌風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鵝掌風(手掌皮膚皸裂、脫屑、瘙癢,類似現代真菌感染或濕疹)、風癩(風邪引起的皮膚疥癬)、頑癬(慢性難癒的皮膚癬症)、死肌(局部氣血瘀阻導致皮膚麻木萎縮)、麻痹(風濕阻絡所致肌膚不仁)。其作用機理為祛風除濕、殺蟲解毒、活血通絡,外用以直達病所,改善皮膚病變。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 羌活、威靈仙、麻黃:辛溫散風,祛濕通絡,針對風濕痹阻皮膚之病機。
- 蒼耳草、絡石藤:祛風濕、止癢,治皮膚風瘙癢。
- 虎骨(古方用,今多以他藥代):強筋祛風,治頑痹麻木。
2. 殺蟲解毒、止癢療癬
- 百部、翦草、鳳仙花:殺蟲止癢,治疥癬濕瘡(現代藥理證實百部抗寄生蟲與真菌)。
- 銀硃(人工硫化汞,古方外用作殺蟲防腐):攻毒燥濕,但現代需注意安全性。
- 鉛粉(外用收斂殺蟲):傳統用於癬瘡,今宜慎用。
3. 活血散瘀、生肌潤膚
- 血余炭、茜草、人指甲、穿山甲:活血散瘀,改善局部氣血瘀滯(如指甲、穿山甲傳統認為能「透達病所」)。
- 鹿角屑、龍骨:斂瘡生肌,促進皮膚修復。
- 乳香、黃蠟:行氣活血、潤膚成膏,助藥物貼敷滲透。
4. 載藥透皮、溫通血脈
- 蘄艾、麻油:辛溫透竅,引藥深入,兼溫通血脈。麻油作為基質,能潤澤皸裂皮膚。
綜合推論
此方結合祛風藥、殺蟲藥、活血藥、生肌藥,通過外敷直接作用於患處:
- 風濕蟲毒:以蒼耳、百部、威靈仙等驅除。
- 氣血瘀滯:以血余、茜草、穿山甲等疏通。
- 皮膚損傷:以龍骨、黃蠟等修復。
- 成膏形式:麻油與鉛粉、銀硃等形成保護層,兼具殺菌收斂之效。
注意:此方含傳統重金屬成分(鉛粉、銀硃),現代應用需調整或替代,但其配伍思路對理解古代皮膚病外治仍有價值。
傳統服藥法
鳳仙花(連根花葉,曬乾)4兩,蒼耳草(用嫩頭)4兩,血余3兩,鹿角屑(生刮)2兩,絡石2兩,虎骨2兩,百部2兩,茜草2兩,翦草2兩,人指甲5錢,穿山甲1兩,羌活1兩,龍骨1兩,麻黃1兩,蘄艾1兩,威靈仙1兩。
麻油1斤,同熬至滴水不散,絞去渣,離火,再下鉛粉、銀朱各4兩,黃蠟、乳香各2兩,和勻,瓷器收貯。
隔湯燉化,攤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鵝掌風膏性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鵝掌風膏, 出處:《中國醫學大辭典》引《濟生》。 組成:鳳仙花(連根花葉,曬乾)4兩,蒼耳草(用嫩頭)4兩,血餘3兩,鹿角屑(生刮)2兩,絡石2兩,虎骨2兩,百部2兩,茜草2兩,翦草2兩,人指甲5錢,穿山甲1兩,羌活1兩,龍骨1兩,麻黃1兩,蕲艾1兩,威靈仙1兩。 主治:鵝掌風,風癩,頑癬,死肌,麻痹。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