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散

AN HU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十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4%
胃經 21%
心經 16%
脾經 13%
肝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安魂散中加入桔梗,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宣肺氣,利氣降逆: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開胸散結的作用。安魂散中常加入安神藥材,容易造成氣機鬱結,而桔梗可以宣肺開鬱,使藥氣通達,更好地發揮安神功效。
  2. 利咽化痰:桔梗亦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痰濁上擾而導致的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使患者更易入眠,提高安魂散的療效。

安魂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安魂散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味苦的藥材,甘草可以調和其寒涼之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心氣、安神定志的功效。安魂散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甘草的安神作用可以增強安魂散的療效,幫助患者安神定志,改善睡眠質量。

安魂散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的功效。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肝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治熱毒熾盛、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瘡瘍腫毒等症。

安魂散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恍惚等症。青黛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清除心火,涼血定驚作用可以安神定志,從而達到安神定魂的效果。

安魂散中加入百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鎮咳平喘,安神定志: 百部味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對於因痰多咳嗽、心神不寧引起的失眠,百部可以起到鎮咳平喘、安神定志的作用,使患者得以安然入眠。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安魂散通常包含其他安神鎮靜藥材,如龍眼肉、遠志等。百部與這些藥材搭配使用,可以增強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安魂散中加入山豆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針對失眠多夢、心神不安的症狀起到舒緩作用。

山豆根味苦性寒,入肺、肝經,能清熱解毒,尤其善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對於因心火亢盛、熱擾心神導致的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山豆根能清熱瀉火,使心神安寧,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此外,山豆根亦能涼血消腫,緩解因熱毒上炎引起的頭脹、頭疼等不適。

安魂散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補氣安神的功效。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能益氣補脾、生津止渴、安神定志。對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氣短等症狀,人參能起到滋養心氣、鎮靜安神的作用。

此外,人參還可補益氣血,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改善因氣血虧虛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因此,在安魂散中加入人參,有助於改善失眠症狀,恢復心神安寧

安魂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寧心安神,健脾益智: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智的功效。安魂散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茯苓能起到鎮靜安神、改善睡眠質量的作用,同時還能健脾益氣,提高機體抵抗力,輔助治療失眠。
  2. 利水滲溼,健脾燥濕:茯苓還有利水滲溼、健脾燥溼的功效,可以幫助機體去除體內溼氣,改善脾胃功能,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安魂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除煩躁,並能生津止渴,緩解因心火亢盛導致的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

此外,天花粉還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毒素,進一步達到安神的作用。因此,在安魂散中加入天花粉,可以有效改善因熱擾心神、煩躁不安所致的失眠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安魂散]主治功效分析

安魂散,綜觀各醫家典籍,其組方雖略有出入,但核心藥味與功用卻一致。此方並非單純一味藥,而是一種根據時辰、症狀及臟腑歸經,以不同藥物配伍而成,針對性極強的治療思路。其主要功效在於鎮驚安神、清熱解毒、調和氣血,以治療邪氣侵擾所致的諸多病症。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味:

  • 青黛: 其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之功。《續名醫類案》提及「青入肝,肝藏魂」,故以青黛為主,能清肝火、安魂魄,對於驚恐、癲癇等肝經熱盛之證有良好療效。
  • 甘草: 性平味甘,入脾、肺、心經,能調和諸藥、益氣緩急,並有解毒之效。在安魂散中,主要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
  • 桔梗: 性平味苦辛,入肺經,可宣肺利咽、祛痰止咳。對於肺氣虛弱、邪氣入侵者,可助肺氣恢復,促進邪氣排出。
  • 人參: 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大補元氣、益氣養血。對於正氣虛弱、邪氣侵擾者,可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
  • 茯苓: 性平味甘淡,入心、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可助脾胃運化,消除體內濕邪,為正氣恢復提供基礎。
  • 百部: 性溫味苦,入肺經,能殺蟲滅蝨、潤肺止咳。對於肺部有邪或蟲積者,可起到清肺、殺蟲之效。
  • 山豆根: 性寒味苦,入肺、胃、肝經,具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對於咽喉腫痛、熱毒內盛者,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天花粉: 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胃經,可清熱生津、潤燥止渴。對於體內熱盛、津液耗傷者,可清熱生津,恢復津液。

綜合分析:

安魂散之組方,以青黛入肝,清瀉肝火、安魂定魄為核心,再配以桔梗宣肺、甘草調和、人參扶正、茯苓健脾、百部殺蟲、山豆根清熱、天花粉生津,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扶正祛邪、安魂定魄之效。此方並非單純的鎮驚安神,而是從病因入手,兼顧臟腑、氣血,達到整體治療的目的。

治療原理:

  1. 針對邪氣入侵: 古籍記載此方適用於「肺氣虛而中邪,目見鬼神,口出胡言」,以及「猝中邪氣,眼目昏花,或見婦女之妖嬈,或遇兒童之嬌媚」,此類皆屬邪氣入侵導致的神志異常。安魂散中青黛、山豆根等藥,能清熱解毒,驅散邪氣。
  2. 調和臟腑氣血: 此方並非僅針對某一臟腑,而是兼顧心、肝、脾、肺等,通過人參、茯苓等藥,益氣養血、健脾利濕,從整體上恢復機體功能,增強抵抗力,以達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3. 安魂定魄: 肝藏魂,肺藏魄,此方中青黛入肝,可清肝火、安魂魄;桔梗宣肺,助肺氣,使魄安定。對於驚恐不安、神志恍惚等症狀,具有明顯的鎮靜安神作用。
  4. 分時治療: 根據《續名醫類案》、《廣嗣紀要》、《育嬰家祕》、《幼科驚搐門》等記載,安魂散多搭配硃砂或輕粉,分別製成寧神散與定魄散,且根據寅卯時(屬木)、巳午時(屬火)、申酉時(屬金)分時服用,此亦體現中醫天人合一,因時制宜的治療思想。

主治功效:

綜合各家論述,安魂散主要適用於以下病症:

  • 驚風、癇症: 尤其適用於小兒驚風、失治成癇,表現為驚恐、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狀者。
  • 精神神志疾病: 如目見鬼神、口出胡言、譫語淫亂、忽忽如失等,屬於邪氣入侵導致的精神神志異常。
  • 邪氣入侵: 適用於猝然中邪、邪氣擾亂心神所致的諸多病症。
  • 熱盛、肝火旺盛: 可見於肝火上炎、筋脈攣急等症狀。
  • 其他: 有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應用於咽喉腫痛等症狀。

總結:

安魂散為一複方,其治療核心在於清熱解毒、扶正祛邪、安魂定魄。通過組方藥物的協同作用,能有效應對因邪氣入侵、臟腑失調所致的精神神志疾病、驚風癇症等,具有較高的臨牀應用價值。 此方之精髓在於不僅僅是對症治療,更是從整體上調理臟腑,恢復機體平衡,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桔梗3錢,甘草1錢,青黛5錢,百部1錢,山豆根1錢,人參3錢,茯苓5錢,天花粉3錢。
補土瀉火,消痰逐邪。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安魂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安魂散,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桔梗3錢,甘草1錢,青黛5錢,百部1錢,山豆根1錢,人參3錢,茯苓5錢,天花粉3錢。 主治:補土瀉火,消痰逐邪。主治:肺氣虛而中邪,目見鬼神,口出胡言,或說刀斧砍傷,或言弓矢射中,滿身疼痛,呼號不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