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杏煎丸
JIN XING J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十六引《靈苑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金杏煎丸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對於因肺燥津傷、痰熱壅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杏仁可有效緩解。
- 清熱解毒:杏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肺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
因此,金杏煎丸中加入杏仁,旨在發揮其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金杏煎丸方中使用瓜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瓜蔞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藥材協同作用,清解肺熱,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同時,其利濕消腫之效可協助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積痰,減輕呼吸道炎症。
- 利咽開音,止痛止咳:瓜蔞可利咽開音,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此外,其止痛止咳之效,亦可配合金銀花、杏仁等藥材,緩解咳嗽、胸痛等不適。
總而言之,瓜蔞在金杏煎丸方中,發揮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利咽開音、止痛止咳等功效,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炎症,緩解咳嗽、喘息、咽痛等症狀,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金杏煎丸方劑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潤腸通便的功效。皁莢味苦、甘,性寒,入脾、胃、大腸經。其皁苷成分能促進腸蠕動,潤滑腸道,幫助排泄宿便,對於便祕、腹脹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皁莢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壅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病症。因此,在金杏煎丸方劑中加入皁莢,可以起到潤腸通便、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
金杏煎丸中包含百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 百部性甘、微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金杏煎丸主要針對肺熱咳嗽,百部可以潤燥止咳,並輔助金銀花、杏仁等清熱解毒藥物,達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 殺蟲止癢: 百部還有殺蟲止癢的作用。金杏煎丸若用於治療因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百部可以幫助殺滅寄生蟲,緩解皮膚瘙癢。
綜上所述,百部在金杏煎丸中扮演著潤肺止咳和殺蟲止癢的重要角色,使方劑的功效更加全面。
金杏煎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源於其瀉下逐水之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之功效。其能清熱利濕,對於水腫、腹脹、便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金杏煎丸通常用於治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牽牛子在此方劑中起到瀉下逐水、清熱利濕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杏煎丸中加入木香,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苦,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金杏煎丸主治肝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胃脘脹滿等症狀,木香能行氣止痛,疏肝理氣,緩解疼痛症狀,並促進消化吸收。
2. 燥濕健脾:木香還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金杏煎丸中常加入一些滋潤的藥物,如杏仁、生地等,容易導致脾胃虛寒、濕氣內阻,木香加入可以燥濕健脾,使藥物更易於吸收,並減少副作用。
主治功效
金杏煎丸
金杏煎丸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杏仁、瓜蔞、皁莢、百部、牽牛子、木香。
杏仁:杏仁味甘、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瓜蔞:瓜蔞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等功效。
皁莢: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百部:百部具有止咳化痰、驅蟲殺蟲、潤肺、止咳平喘等傳統功效。
牽牛子:牽牛子,中藥名,為旋花科植物牽牛的種子。其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木香: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主治功效:小兒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12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慎用。
總結:金杏煎丸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杏仁、瓜蔞、皁莢、百部、牽牛子、木香。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祛風除濕、驅蟲殺蟲等功效。用於治療小兒咳嗽。
傳統服藥法
杏仁四十九個(去皮尖,生研) 瓜蔞(大者)一枚 不蛀皂角一錠(捶碎) 生百部一兩(三味各用水挼搗碎,續取濃計,入銀器內,慢火熬成膏,入後藥) 牽牛子(搗為末)一兩 木香半兩(為細末)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7丸,用糯米飲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杏煎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六引《靈苑方》。 組成:杏仁49個(去皮尖,生研),瓜蔞(大者)1枚,不蛀皂角1錠(捶碎),生百部1兩(3味各用水挼搗碎,續取濃計,入銀器內,慢火熬成膏,入後藥),牽牛子(搗爲末)1兩,木香半兩(爲細末)。 主治:小兒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