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掃蟲湯方劑中加入人參,看似與驅蟲功效無直接關聯,實則有其深意。
- 扶正固本: 掃蟲湯多用於驅除腸道寄生蟲,過程中可能造成脾胃虛弱,甚至損傷正氣。人參補氣益脾,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避免因驅蟲而導致身體虛弱。
- 緩解副作用: 某些驅蟲藥物可能導致腹痛、噁心等副作用,人參能起到緩解作用,使驅蟲過程更為平穩順暢。
總而言之,人參在掃蟲湯中的加入,並非單純為了驅蟲,而是為了整體調理患者體質,確保驅蟲過程安全有效。
掃蟲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掃蟲湯旨在驅除蟲積,而脾胃虛弱則易生蟲。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之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濕盛之症,為驅蟲創造有利環境。
- 助藥力: 白朮性溫,可引導藥力下達腸道,增強驅蟲藥物的療效。同時,白朮還能保護脾胃,避免驅蟲藥物過於峻猛而傷及脾胃。
總而言之,白朮在掃蟲湯中起到健脾燥濕、助藥力之效,可提高驅蟲效果,並保護脾胃。
掃蟲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瀉下攻積」的藥性,用以驅除腸道寄生蟲。
大黃味苦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化瘀、涼血解毒之效。其瀉下作用強勁,能促進腸道蠕動,將寄生蟲排出體外。此外,大黃亦可抑制蟲體生長,減輕其對人體的危害。
因此,掃蟲湯中加入大黃,能有效地清除腸道寄生蟲,並輔助其他藥物發揮驅蟲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掃蟲湯中加入白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白薇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掃蟲湯主要針對蟲積、濕熱等病症,白薇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抑制寄生蟲的滋生,達到殺蟲止癢的效果。
- 利濕退黃,涼血止血: 白薇還具有利濕退黃、涼血止血的功效。蟲積、濕熱常伴隨黃疸、皮膚瘙癢等症狀,白薇可利濕退黃,緩解相關症狀,同時也能涼血止血,減輕蟲積引起的出血症狀。
綜上所述,白薇在掃蟲湯中發揮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利濕退黃、涼血止血等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掃蟲湯中包含百部,主要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 殺蟲止癢: 百部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對於因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膿皰瘡、濕疹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 潤肺止咳: 百部亦具潤肺止咳之效,能改善因肺熱或肺燥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狀。
掃蟲湯以百部為主要藥物,結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殺蟲止癢,同時兼顧潤肺止咳,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功效。
掃蟲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掃蟲湯多以苦寒之藥為主,具殺蟲之效,但容易損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藥物苦寒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傷害。
- 增強藥效:甘草具備調和脾胃、補氣益血的功效,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使殺蟲效果更佳。同時,甘草亦有解毒作用,能減輕藥物毒性,提高藥物安全性。
掃蟲湯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酸澀收斂,驅蟲止瀉:烏梅味酸澀,性收斂,能收斂腸胃,抑制蟲體滋生,並可止瀉止痢,輔助驅蟲效果。
- 清熱解毒,緩解蟲毒:蟲體寄生於人體,常會引發發熱、腹痛等症狀,烏梅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緩解蟲毒,減輕患者痛苦。
此外,烏梅還能生津止渴,健脾開胃,更利於患者恢復體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掃蟲湯所載主治「面黃體瘦,善食易饑,不食則痛,日以爲常,一旦大瀉,連蟲而下,如團如結,血裹膿包」,此證屬中醫「蟲積」範疇,尤其涉及腸道寄生蟲(如蛔蟲、絛蟲)或蟲積化熱所致病症。
- 面黃體瘦:蟲積日久,耗傷氣血,脾胃運化失司,肌膚失養。
- 善食易饑:蟲擾腸胃,腐熟水穀之功能亢進,實為「胃強脾弱」之象。
- 不食則痛:蟲體蠕動,阻滯腸道,空腹時蟲擾更甚,氣機不通而痛。
- 大瀉蟲出:方中峻下之藥迫使蟲體隨瀉而排,蟲聚成團,甚挾膿血,反映蟲積已傷腸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攻補兼施為核心,結合「殺蟲、瀉下、補虛」三法,分述如下:
人參(5錢)、白朮(1兩):
- 為方中主藥,重用白朮健脾燥濕,人參補益元氣,固護脾胃。
- 蟲積多因脾虛濕蘊而生,培土可杜絕生蟲之源;且瀉下易傷正氣,故先固本。
大黃(3錢):
- 瀉下攻積,導蟲體外出。其性寒下行,能通腑瀉熱,針對「蟲積化熱」之膿血便。
白薇(3錢)、百部(3錢):
- 白薇清虛熱解毒,蟲積日久易生鬱熱,此藥可清瀉伏熱。
- 百部為殺蟲要藥,《本草拾遺》載其「殺蛔蟲、蟯蟲」,直接針對蟲體。
烏梅(1個)、甘草(1錢):
- 烏梅酸澀安蛔,蛔蟲「得酸則伏」,能緩解蟲動腹痛。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大黃峻瀉之性,兼護胃氣。
治療原理:
- 先補後攻:補脾益氣(人參、白朮)以扶正,使攻蟲不傷根本。
- 蟲去熱清:大黃瀉下排蟲,百部、白薇殺蟲清熱,烏梅安蛔止痛。
- 後續調理:以四君子湯(參、朮、苓、草)善後,恢復脾胃功能,防蟲復生。
總結
掃蟲湯之設計,體現中醫「標本同治」思維,既補脾虛之本,又攻蟲積之標,其峻瀉與殺蟲之力強,故強調「不必二劑」,後續以溫補收功,符合「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原則。
傳統服藥法
人參5錢,白朮1兩,大黃3錢,白薇3錢,百部3錢,甘草1錢,烏梅1個。
水煎服。1劑大瀉蟲盡出矣,不必2劑。取此藥後,用四君子湯調理而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瀉下藥同時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掃蟲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人參5錢,白朮1兩,大黃3錢,白薇3錢,百部3錢,甘草1錢,烏梅1個。 主治:面黃體瘦,善食易饑,不食則痛,日以爲常,一旦大瀉,連蟲而下,如團如結,血裹膿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