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逐穢消脹湯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方劑中因濕濁停滯,致使脾胃氣虛,運化失常,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濕濁停滯的問題。
- 滲濕利水,消腫止痛:白朮還具有滲濕利水之功,能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消散水腫,緩解脹滿疼痛。方劑中因濕濁停滯於腸胃,導致脹滿疼痛,白朮可通過滲濕利水,消除水腫,進而緩解脹滿疼痛。
逐穢消脹湯中加入雷丸,主要是因為雷丸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消積化滯: 雷丸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消積化滯,對於因飲食積滯、濕熱內蘊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噯氣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殺蟲驅蟲: 雷丸還具有殺蟲驅蟲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由寄生蟲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雷丸在逐穢消脹湯中,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積化滯、殺蟲驅蟲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積滯、濕熱或寄生蟲引起的腹脹等症狀。
逐穢消脹湯中加入白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白薇性寒,味苦,入肝、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效。對於因濕熱內蘊、脾胃失調所致的腹脹、便祕、小便不利等症狀,白薇可起到清熱利濕、通腑排毒的作用,有助於消除脹滿、促進排泄。
二、配伍增效:白薇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如茵陳蒿、車前子等共同作用,可增強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效果,更能有效地解決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逐穢消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方劑中多用辛溫燥烈之品,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辛溫藥物的燥性,防止其過於傷脾胃。
- 緩解毒性: 某些藥材可能帶有毒性,甘草具有解毒功效,可以減輕藥物毒性,保障患者安全。 此外,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逐穢消脹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扶正: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可增強患者的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逐穢消脹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人參的補氣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體質,增強脾胃功能,從而促進消化吸收,減輕腹脹症狀。
- 調和藥性: 逐穢消脹湯中常含有較為寒涼的藥材,如厚朴、枳實等,人參的溫和性質可以中和藥材的寒性,避免對患者造成過度的寒涼刺激,使藥性更平和,更利於患者的接受和吸收。
逐穢消脹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瀉熱通便:大黃味苦寒,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對於因濕熱內蘊、氣機阻滯所致的腹脹、便祕等症,大黃可清熱瀉火,通腑導滯,使穢濁之氣得以降泄,達到消脹通便之效。
- 活血化瘀:大黃亦具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因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對於瘀血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脹滿,大黃可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解除脹滿之症。
因此,在逐穢消脹湯中加入大黃,可有效地清熱瀉火、通腑導滯、活血化瘀,達到消脹通便的目的。
逐穢消脹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緩解腹部脹痛,並有助於排出宿便,達到消脹止痛的目的。
- 補血養血,調和氣血: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調和氣血的作用。一些腹部脹痛可能與氣血不足、虛寒等因素有關,而當歸的補血作用,可以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脹痛。
逐穢消脹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血三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因濕熱蘊結於中焦,導致腹脹疼痛,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緩解濕熱之邪對臟腑的侵襲。
- 利濕消腫,通絡止痛:牡丹皮能利濕消腫,有助於消除因濕熱引起的腹脹,並通絡止痛,緩解疼痛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茯苓、白術等配合使用,更能加強利濕消腫的效果。
逐穢消脹湯中加入萊菔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消食化積:萊菔子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痰止咳、行氣消脹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萊菔子可幫助消化,促進食物的吸收,緩解腹脹不適。
- 降氣止嘔:萊菔子能降氣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導致的嘔吐,萊菔子可起到降氣止嘔的作用。
因此,逐穢消脹湯中加入萊菔子,旨在通過其消食化積、降氣止嘔的功效,達到消食導滯、行氣止痛、止嘔的效果。
逐穢消脹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腹部脹痛。
- 消腫止痛:紅花能通經絡,消腫止痛,對於由瘀血阻滯導致的腹脹疼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逐穢消脹湯中加入紅花,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腹脹、疼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逐穢消脹湯,始載於唐代藥王孫思邈所撰《千金要方》,方中所用之藥味均為常見之藥材,且配伍嚴謹,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之功效,適用於治療蟲臌、血臌等症。
蟲臌,即寄生蟲寄生在血液之中,患者面色淡黃,常伴有紅點或紅紋,腹部脹滿,未進食時亦會感到疼痛,進食後疼痛減輕,四肢手足不浮腫,小便通暢,胃口良好,即使症狀持續數年也不會危及生命。此症非水臌。
血臌,即血液中含有過多之營養物質,導致腹部膨脹、疼痛,常伴有面色蒼白或蠟黃、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逐穢消脹湯組成如下:
- 白朮: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雷丸:味甘辛,性溫,歸肝、脾經,具有補氣活血、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 白薇:味寒甘,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虛熱、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肺熱利咽、滋陰潤燥、消腫排毒等功效。
-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大黃:味苦寒,性寒,歸大腸、胃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牡丹皮:味苦寒,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萊菔子:味辛、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
- 紅花:味辛溫,性溫,歸心、肝經,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此方藥味配伍嚴謹,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之功效,適用於治療蟲臌、血臌等症。
傳統服藥法
白朮1兩,雷丸3錢,白薇3錢,甘草1錢,人參3錢,大黃1兩,當歸1兩,丹皮5錢,萊菔子1兩,紅花3錢。
水煎服。1劑腹內必作雷鳴,少頃下惡物滿桶,如血如膿,或有頭無足之蟲,或色紫色黑之狀。又服1劑,大瀉大下,而惡物無留矣。然後以人參1錢,茯苓5錢,薏仁1兩,山藥2兩,白芥子1錢,陳
忌鹽一月。蟲血之臌,若胃弱者,雖本方補多於攻,亦未可輕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逐穢消脹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溏等。因此,在服用逐穢消脹湯時,患者應遵醫囑,並注意以下事項:
- 逐穢消脹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逐穢消脹湯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 逐穢消脹湯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時服用,以免加重腹瀉、便溏等症狀。
- 逐穢消脹湯不宜與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服用,以免加重胃腸道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逐穢消脹湯, 出處:《辨證錄》卷五。 組成:白朮1兩,雷丸3錢,白薇3錢,甘草1錢,人參3錢,大黃1兩,當歸1兩,丹皮5錢,萊菔子1兩,紅花3錢。 主治:蟲臌,血臌。蟲結於血之中,面色淡黃之中有紅點或紅紋,單腹脹滿,未飲食而腹痛,既飲食而不痛,四肢手足不浮腫,小便利而胃口開,經數年不死,非水臌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