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穢消脹湯

ZHU HUI XIAO ZH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五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胃經 15%
心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0%
大腸經 9%
小腸經 5%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2%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逐穢消脹湯,始載於唐代藥王孫思邈所撰《千金要方》,方中所用之藥味均為常見之藥材,且配伍嚴謹,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之功效,適用於治療蟲臌、血臌等症。

蟲臌,即寄生蟲寄生在血液之中,患者面色淡黃,常伴有紅點或紅紋,腹部脹滿,未進食時亦會感到疼痛,進食後疼痛減輕,四肢手足不浮腫,小便通暢,胃口良好,即使症狀持續數年也不會危及生命。此症非水臌。

血臌,即血液中含有過多之營養物質,導致腹部膨脹、疼痛,常伴有面色蒼白或蠟黃、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逐穢消脹湯組成如下:

  • 白朮: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雷丸:味甘辛,性溫,歸肝、脾經,具有補氣活血、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 白薇:味寒甘,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虛熱、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肺熱利咽、滋陰潤燥、消腫排毒等功效。
  •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大黃:味苦寒,性寒,歸大腸、胃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牡丹皮:味苦寒,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萊菔子:味辛、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
  • 紅花:味辛溫,性溫,歸心、肝經,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此方藥味配伍嚴謹,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之功效,適用於治療蟲臌、血臌等症。

傳統服藥法


白朮1兩,雷丸3錢,白薇3錢,甘草1錢,人參3錢,大黃1兩,當歸1兩,丹皮5錢,萊菔子1兩,紅花3錢。
水煎服。1劑腹內必作雷鳴,少頃下惡物滿桶,如血如膿,或有頭無足之蟲,或色紫色黑之狀。又服1劑,大瀉大下,而惡物無留矣。然後以人參1錢,茯苓5錢,薏仁1兩,山藥2兩,白芥子1錢,陳
忌鹽一月。蟲血之臌,若胃弱者,雖本方補多於攻,亦未可輕用。

方劑組成解釋


逐穢消脹湯由白朮、雷丸、白薇、甘草、人參、大黃、當歸、牡丹皮、萊菔子、紅花等中藥組成。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雷丸具有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白薇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的功效;大黃具有瀉火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萊菔子具有消食化痰、下氣消脹的功效;紅花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逐穢消脹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溏等。因此,在服用逐穢消脹湯時,患者應遵醫囑,並注意以下事項:

  • 逐穢消脹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逐穢消脹湯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 逐穢消脹湯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時服用,以免加重腹瀉、便溏等症狀。
  • 逐穢消脹湯不宜與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服用,以免加重胃腸道不適。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慢性肝硬化腹瀉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逐穢消脹湯, 出處:《辨證錄》卷五。 組成:白朮1兩,雷丸3錢,白薇3錢,甘草1錢,人參3錢,大黃1兩,當歸1兩,丹皮5錢,萊菔子1兩,紅花3錢。 主治:蟲臌,血臌。蟲結於血之中,面色淡黃之中有紅點或紅紋,單腹脹滿,未飲食而腹痛,既飲食而不痛,四肢手足不浮腫,小便利而胃口開,經數年不死,非水臌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