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救命丹

神效救命丹

SHEN XIAO JIU M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8%
脾經 13%
胃經 12%
腎經 12%
肺經 11%
大腸經 7%
膽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硃砂在中藥方劑「神效救命丹」中的作用是清熱解毒、安神。硃砂能夠安撫心神,改善因心神不安引起的焦慮、失眠等問題,並且具有清熱作用,對於降低體內熱毒有良好的效果,使方劑的效果更為全面。

「神效救命丹」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源於其獨特藥性: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極溫,能迅速透達心竅,開通心脈,用於昏迷、中風、卒厥等危重症狀,可起到迅速回陽救逆的效果。

2. 闢穢解毒: 麝香具有較強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對於瘟疫、疫癘等傳染病具有解毒功效。

因此,古代醫家將麝香視為救急之藥,常用於急症危重之時,以期迅速扭轉病情,故而「神效救命丹」中會包含麝香。

雄黃在中藥方劑「神效救命丹」中的作用是解毒、燥濕止痒。雄黃具有強效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夠清除體內的濕氣和毒素,對於治療皮膚病、濕疹等有顯著效果。然而,雄黃的毒性也需謹慎控制。

鉛丹在中藥方劑「神效救命丹」中的作用是燒灼乾燥病灶,促進癒合。鉛丹具有強烈的燒灼性質,能夠有效地處理皮膚病灶,促進癒合,但由於鉛丹含有毒性,應謹慎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巴豆在中藥方劑「神效救命丹」中的作用是強效的瀉下劑,能夠快速清除腸道中的毒素。巴豆的強烈瀉下作用有助於治療由於腸道積滯引起的便秘、腹脹等問題。然而,由於其刺激性強,使用時需注意劑量。

斑蝥在中藥方劑「神效救命丹」中的作用是具有刺激性和毒性,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瘤。斑蝥的強效作用能夠幫助治療某些疾病,但由於其毒性,應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神效救命丹」方劑中加入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蜈蚣性寒、味辛,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可治療中風、偏癱、肢體麻木、風濕痺痛等症狀,其活血化瘀的特性能有效緩解疼痛。
  2. 解毒消腫:蜈蚣亦有解毒消腫、止癢止痛的作用。對於蛇蟲咬傷、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神效救命丹」中加入蜈蚣,旨在利用其獨特的藥性,達到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療效。

「神效救命丹」中包含「山豆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山豆根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抗菌消炎,抑菌止癢: 山豆根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抑菌止癢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細菌感染、皮膚瘙癢等疾病。

因此,「神效救命丹」中加入山豆根,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抗菌消炎等功效,對於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以及細菌感染、皮膚瘙癢等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續隨子葉在中藥方劑「神效救命丹」中的作用是具有強效的活血化瘀作用。續隨子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對於治療由於血瘀引起的疼痛、經絡不通等問題有顯著效果。然而,其使用也需注意劑量和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神效救命丹」,主治「諸蛇毒、蠱毒、一切藥毒」,為古代急救解毒專方。其特色在於針對毒性劇烈、發病急驟的中毒症狀,強調「解毒從速」,使毒邪從目口鼻或二便排出。古籍記載使用後「心頭如斷皮條之聲」,形象描述藥效發揮時體內毒邪被截斷、排出的反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解毒攻毒為核心

    • 朱砂、雄黃:傳統礦物解毒藥,殺蟲辟穢,直折毒勢,尤其對蛇蟲蠱毒有效。
    • 麝香:通竅醒神,開經絡之閉塞,助毒邪外透,從竅道排出。
    • 斑蝥(生熟合用)、蜈蚣(生熟并用):以毒攻毒,生品性猛,熟用緩其烈性,針對深伏之蠱毒、瘀毒。
    • 巴豆、續隨子:瀉下逐水,使毒從大便出,巴豆去油減緩峻烈之性。
  2. 輔助解毒與護正

    • 黃丹(鉛丹):外用殺蟲解毒,內用少量有鎮驚墜痰之效。
    • 苦藥子、山豆根:清熱解毒,針對熱毒上攻咽喉腫痛,防止毒邪內犯心肺。
    • 糯米糊為丸:緩和藥性,固護脾胃,避免攻逐過猛傷正。
  3. 雙向調節與排毒路徑

    • 生熟藥并用(斑蝥、蜈蚣):生藥急攻,熟藥緩行,形成藥效層次。
    • 多竅排出:利用麝香開竅、巴豆瀉下,使毒從上(竅孔)、下(二便)分消,符合「給邪出路」原則。

三、方劑設計思維
此方體現「毒藥攻毒」的古代急救思維,重在「截毒」與「透毒」並行:

  • 礦物藥(朱砂、雄黃)鎮攝毒邪,防止內攻心包。
  • 蟲類藥(斑蝥、蜈蚣)搜剔絡中毒瘀,尤其對潛伏性蠱毒有效。
  • 植物瀉下藥(巴豆、續隨子)與竅藥(麝香)協同,開通排毒通道。

四、潛在應用邏輯
古籍強調「中毒未久即血,久即成蟲」,暗示此方對急性中毒(如毒血)與慢性積毒(如蟲蠱)皆有作用,可能通過:

  1. 直接中和毒性(如雄黃解蛇毒)。
  2. 刺激機體排毒反應(如瀉下、發泡)。
  3. 改變體內環境,使蟲蠱難以存活(如殺蟲藥組合)。

(註:以上分析基於古籍記載之傳統藥理,符合歷史用藥邏輯。)

傳統服藥法


朱砂1兩,麝香半兩,雄黃2錢半,黃丹2錢半,巴豆2分(去皮油),斑蝥2錢半(去頭足,一半生一半炒用),蜈蚣2條(1生1熟上7味各細研),苦藥子2錢半,山豆根1兩,續隨子2錢半(去皮,生用)。
解中毒。
上為細末,和勻,用糯米煮糊為丸,如10斤魚眼大。
每粒可救男5婦3。凡初中毒,便令人嚼生黑豆取驗,急將藥用真臘茶清送下1丸,須臾,患人自覺心頭如斷皮條之聲,其毒從目口鼻出或大便下,中毒未久即血,久即成蟲,更將藥淨洗收之再用;
大忌酒肉毒物一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毒性較大,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救命丹, 出處:《雞峰》卷二十七。 組成:朱砂1兩,麝香半兩,雄黃2錢半,黃丹2錢半,巴豆2分(去皮油),斑蝥2錢半(去頭足,一半生一半炒用),蜈蚣2條(1生1熟上7味各細研),苦藥子2錢半,山豆根1兩,續随子2錢半(去皮,生用)。 主治:解中毒。主治:諸蛇毒,蠱毒,一切藥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