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雄豆丸中包含雄黃,主要源於其解毒之效。
雄黃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其對於濕熱毒邪引起的瘡瘍腫毒、濕疹、疥癬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雄黃還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對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效果。
因此,雄黃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雄豆丸方中包含巴豆,此藥性峻猛,乃為峻下逐瘀之要藥。其加入之原因如下:
- 破瘀通絡: 巴豆性烈,能強力破瘀,對於經絡阻塞、血瘀不通所致之病症,如癥瘕積聚、痛經閉經等,能有效打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
- 攻堅逐邪: 巴豆性寒,能驅除寒邪,對於寒凝血瘀、腹痛拒按等病症,能迅速攻散寒邪,解除病痛。
然巴豆毒性較強,故雄豆丸需慎用,並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避免不良反應。
雄豆丸方劑中包含鬼臼,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鬼臼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雄豆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癰腫疔瘡、瘰癧等症,鬼臼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2. 攻毒拔毒,活血化瘀:鬼臼具有攻毒拔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雄豆丸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當歸、赤芍等,鬼臼可增強其攻毒拔毒的效果,促進瘀血消散,加速瘡瘍癒合。
雄豆丸中含有莽草,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莽草性溫,味辛,具有溫陽散寒、止痛的功效。雄豆丸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泄等症,而莽草的溫陽散寒作用能夠改善腎陽虛的症狀,起到溫補腎陽的效果。
- 化瘀止痛: 莽草還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雄豆丸中也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如川芎、當歸等,莽草的加入可以加強化瘀止痛的效果,緩解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腰痛、腿痛等症狀。
雄豆丸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雄豆丸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硃砂能有效平息心火,安定心神,緩解患者的精神症狀。
- 化瘀止痛:硃砂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雄豆丸中可能加入硃砂,除了鎮心安神作用,也期望能通過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症狀。
雄豆丸方劑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其活血通絡、解毒消腫的藥性。
蜈蚣性寒,味辛,歸肝、脾經。其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通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等症狀。
在雄豆丸中,蜈蚣與其他藥材配合,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治療因血瘀阻滯引起的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豆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鬼胎,脈實者」。所謂「鬼胎」,屬中醫婦科疑難雜症,古籍多認為其病機與「邪氣結聚胞宮」相關,臨床可見腹中異常腫塊、經閉腹脹如孕,然脈象沉實有力(非妊娠滑脈)。此症或因氣滯血瘀、痰濕凝結,甚或古人所謂「祟邪」所致。雄豆丸以峻烈之品攻逐瘀毒,旨在破結下惡,使「惡物」排出而癒。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峻下逐瘀,開通竅道
- 巴豆(1兩):辛熱大毒,能「斬關奪門」,峻瀉積滯、逐痰破癥。此處用量較大(全方第二),取其迅捷攻下之力,使胞宮瘀滯從二便而出。
- 雄黃(2兩,君藥):辛溫有毒,善殺蟲辟穢、活血散結。古人認為其能「解百毒,殺諸蟲」,對痰瘀蟲積互結之「鬼胎」尤宜。與巴豆相配,一者消積,一者通下,共逐有形之邪。
殺蟲解毒,破血消癥
- 獺肝(3兩,全方最重):古人視其為治「鬼疰蠱毒」要藥,能化瘀通絡,針對「祟邪」概念下的頑固瘀結。
- 蜈蚣、蜥蜴(各1兩,炙):蟲類藥搜剔經絡,玫破血瘀,助雄黃、巴豆深入病所。蜈蚣「走竄之力最速」,蜥蜴(似指蠍虎)古方多用於消癥瘕。
辟穢鎮驚,佐制毒性
- 丹砂(1兩):重鎮安神,兼能解毒,或防攻邪過猛引發氣血逆亂。
- 鬼臼、莽草(各1兩):二藥均有毒,古籍載其「殺鬼魅精物」「破積血」,協同雄黃強化辟穢之力。
外用給藥之道
此方製為藥挺「納陰中」,直達病所,避免口服劇毒傷胃。蜜搗緩釋藥性,綿裹留頭則便於取出,符合古代婦科外用技術。以「惡物下為度」為療效指標,反映「給邪出路」之治則。
邏輯推衍與方義核心
全方以「毒攻毒」為核心,集中醫「毒藥攻邪」思想之大成:
- 病位深痼:鬼胎多屬沉痼積結,非草木藥可效,故重用動物藥(獺肝、蜈蚣)與礦物藥(雄黃、丹砂)深入血絡。
- 邪實正未虛:脈實提示患者元氣未衰,可耐受峻攻。若脈虛則不宜此方,當另擬補瀉兼施之法。
- 外用避險:劇毒內服易生變證,納陰中局部作用,既減毒性又增藥效,設計頗具巧思。
此方反映古代對疑難雜症「以峻制險」的治療思維,今人當深究其理而慎用其法。
傳統服藥法
雄黃2兩,巴豆1兩,鬼臼1兩,莽草1兩,丹砂1兩,獺肝3兩,蜥蜴1兩(炙),蜈蚣1兩(炙)。
上為末。
蜜搗作挺,綿裹納陰中,留頭外出,藥深尺許。以惡物下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禁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雄豆丸,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組成:雄黃2兩,巴豆1兩,鬼臼1兩,莽草1兩,丹砂1兩,獺肝3兩,蜥蜴1兩(炙),蜈蚣1兩(炙)。 主治:鬼胎,脈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