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追命丹

TAI YI ZHUI M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熱 (1.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肺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7%
心經 6%
膀胱經 5%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太一追命丹中含有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在方劑中,它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疾病,透過其通絡作用,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
  2. 解毒消腫:蜈蚣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蛇蟲咬傷、無名腫毒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在太一追命丹中,蜈蚣的解毒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材,增強藥效。

太一追命丹中加入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攻逐寒邪: 巴豆性味辛熱,具有強力攻逐寒邪的作用。在某些寒邪凝滯、氣血瘀阻的病症中,可利用其峻烈之性,迅速驅散寒邪,疏通氣血,達到治療目的。
  2. 瀉下通便: 巴豆亦為強力瀉下藥,能刺激腸道蠕動,加速排泄。對於某些便祕、積滯等病症,可通過巴豆的瀉下作用,促進排毒,緩解便祕。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使用需慎之又慎,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嚴格把控用量,切忌自行服用。

太一追命丹中包含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溫陽救逆:附子性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之效。此方旨在救治陽氣衰微、寒邪內侵所致的危重症,附子可溫陽回陽,激發人體正氣,抵禦寒邪,救治危重病人。

二、 引藥入腎:附子性善下行,能引藥入腎,促進藥效直達病竈。太一追命丹中含有其他藥物,附子可引導這些藥物深入腎經,發揮其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增強方劑的療效。

太一追命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濕熱下注、脾虛泄瀉等症狀,白礬可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白礬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濕熱毒邪引起的瘡瘍、口舌生瘡等病症。

總之,太一追命丹中加入白礬,主要是為了發揮其燥濕止瀉和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太一追命丹是一種具有重要醫療價值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成分之一為藜蘆。藜蘆在中醫中被認為是一種具有良好藥效的藥材,尤其以其解毒、化痰和通經的特性而著稱。藜蘆的主要活性成分具備強效的清熱解毒功能,能有效地用於治療各種咳嗽、痰多的情況,並能幫助梳理體內的邪氣。

在太一追命丹的應用中,藜蘆的合理運用使得此方劑在應對各種重症患者時,可以快速排毒、減輕症狀。藜蘆的作用不僅僅限於化痰,它還能夠促進氣血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這樣的屬性在治療急性疾病時尤為重要。此外,藜蘆的加入還能提升整體方劑的協同療效,實現“以毒攻毒”的治療理念,進一步完善了太一追命丹的療法。因此,藜蘆的選擇對方劑的整體療效和針對性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

太一追命丹中包含雄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殺蟲解毒:雄黃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古人認為,此方主治諸般毒蟲及蛇傷,而雄黃恰可解毒殺蟲,抵禦毒邪入侵。

二、活血化瘀:雄黃還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太一追命丹亦治跌打損傷,雄黃可協助活血化瘀,加速傷口癒合。

綜上,雄黃在太一追命丹中,發揮著解毒殺蟲、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毒蟲、蛇傷及跌打損傷等病症。

太一追命丹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鬼臼,這是一種具有特特殊療效的藥材。鬼臼主要含有鬼臼甙,這種成分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備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的功效,因此在治療一些血瘀相關的疾病中,鬼臼的加入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並改善組織的營養供應。此外,鬼臼還有抗腫瘤的潛力,對於某些病症的輔助治療可能具有積極的效果。太一追命丹的其他成分也多是針對調理氣血、固本培元等方面進行搭配,在整體配伍上呈現出協同增效的特性。因此,鬼臼的使用不僅僅是增強方劑的療效,還能在整個方劑組閤中產生良好的協調作用,使其更加全面地應對複雜的症狀。對於中醫的臨牀應用來說,這樣的方劑組成確保了對患者的綜合調理,無疑提升了治療的效果與方案的靈活性。

主治功效


太一追命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太平聖惠方》記載,太一追命丹主治:

  • 五蠱: 指各種蠱毒之症。
  • 中惡氣: 指感受邪惡之氣而引起的疾病,表現為心腹脹滿、呼吸困難等。
  • 心腹脹滿,不得喘息: 指胸腹部脹滿不適,呼吸受阻的症狀。
  • 心痛積聚: 指心區疼痛及腹內有積塊、痞塊等病症。
  • 疝瘕: 指疝氣和腹中結塊。
  • 宿食不消: 指食物停滯胃脘,不能消化。
  • 吐逆嘔噦: 指噁心、嘔吐等症狀。
  • 寒熱瘰癧: 指發熱惡寒交替出現,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太一追命丹的組成包含蜈蚣、巴豆、附子、白礬、黎蘆、雄黃、鬼臼等中藥。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攻毒解毒: 方中巴豆、雄黃、鬼臼皆有攻毒、解毒之效。巴豆瀉下逐水,可排出體內毒素;雄黃驅邪避穢,解毒滅菌;鬼臼抗癌抗病毒,可抑制病邪。此三藥合用,可針對「五蠱」、「中惡氣」等病邪進行攻擊和清除。

  2.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 附子溫陽救逆,散寒止痛;黎蘆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二者合用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心痛」、「寒熱」等症狀,並可促進氣血運行,消除「心腹脹滿」、「不得喘息」之症。

  3. 破積消癥: 蜈蚣破血通經,消腫止痛;巴豆瀉下之力亦可幫助消除積聚。二者合用,可針對「積聚」、「疝瘕」等症狀,起到破積消癥的作用。

  4.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白礬解暑利尿,可祛除濕邪;其化痰止咳之效亦有助於緩解「吐逆嘔噦」等症狀。

總體而言,太一追命丹通過攻毒解毒、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破積消癥、燥濕化痰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上述多種病症的目的。其藥性峻猛,主要針對邪氣壅盛、實證、重症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蜈蚣1枚(微炙,去足),巴豆3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白礬半兩(燒令汁盡),藜蘆1分(去蘆頭),雄黃1分(細研),鬼臼1分(去須)。上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2丸,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時應注意用量,並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相關疾病


消化不良心臟病心臟痛氣喘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嘔吐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太一追命丹, 出處:《聖惠》卷五十六。 組成:蜈蚣1枚(微炙,去足),巴豆3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白礬半兩(燒令汁盡),藜蘆1分(去蘆頭),雄黃1分(細研),鬼臼1分(去須)。 主治:五蠱,及中惡氣,心腹脹滿,不得喘息。心痛積聚,及疝瘕宿食不消,吐逆嘔哆寒熱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