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神明丸

TAI YI SHEN M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6%
肺經 16%
心經 15%
腎經 10%
胃經 10%
大腸經 5%
膀胱經 3%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太一神明丸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邪避穢: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古人認為雄黃能辟邪驅毒,可鎮壓邪祟,故將其納入方劑中以驅除病邪,達到「神明」庇佑的效果。
  2. 治療疾病: 雄黃對於某些疾病,如皮膚病、寄生蟲感染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其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治療疥瘡、濕疹等皮膚病;驅蟲作用,可治療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感染。因此,太一神明丸中加入雄黃,也意在治療疾病,達到「神明」治癒的效果。

太一神明丸方劑中包含珍珠,主要原因有二:

一、 平肝潛陽: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作用。對於肝陽上亢導致的頭暈目眩、心煩失眠等症狀,珍珠可以起到鎮靜安神、降火平肝的功效。

二、 清熱解毒: 珍珠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因此,太一神明丸方劑中加入珍珠,不僅可以平肝潛陽,還可以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太一神明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安神鎮驚。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是一種廣為人知的中藥材,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驅邪鎮靜的特性。硃砂的主要成分是汞,其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可以治療焦慮、失眠等症狀。

硃砂的加入使得太一神明丸在安神的同時,也能夠引導體內的邪氣外出,達到更全面的療效。傳統中醫認為,心火過旺往往會影響睡眠及精神狀態,因此硃砂的靜心作用能有效調節心神,使人恢復內心的平靜。此外,硃砂對於某些相對罕見的病症治療也具備潛在的療效,增強了方劑的綜合治療效果。然而,由於硃砂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調配方劑時應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有效。

太一神明丸中包含藜蘆,主要原因有二:

  1. 驅蟲止癢:藜蘆性寒,味苦辛,有毒,具驅蟲止癢之效。對於因蟲積或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等,可發揮一定療效。
  2. 消腫散結:藜蘆亦有消腫散結之功,可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病症。

然而,藜蘆毒性較強,需嚴格控制用量,且需配合其他藥物以緩解其毒性。因此,使用太一神明丸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太一神明丸方劑中加入附子,主要是因為附子具有強烈的回陽救逆之效。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效。

該方劑多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凝血脈、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神志昏迷等症狀。附子的加入,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使陽氣回升,恢復正常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一神明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斑蝥,這是因為斑蝥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在中醫理論中,斑蝥被認為具有行氣、活血、解毒的功效,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的不適。此外,斑蝥也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例如蟲腥腺苷和斑蝥酮,這些成分對於抗腫瘤、抗炎及抗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太一神明丸的配方設計充分利用了斑蝥的這些特性,使其在治療某些疾病時,尤其是與血液循環和解毒相關的病症中,能夠增強療效。然而,由於斑蝥毒性較強,使用時需謹慎,以確保劑量適當,且最好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調配和服用,以避免產生不良反應。這也提醒我們,在推廣中藥的同時,需重視安全性與有效性之間的平衡。

太一神明丸中包含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降氣之功效。對於因肺燥咳嗽、痰多粘稠者,杏仁能潤肺化痰,幫助緩解咳嗽症狀。
  2. 清熱解毒: 杏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在太一神明丸中,杏仁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使用,能增強藥效,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太一神明丸中加入白礬,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燥濕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止瀉之效。對於脾胃濕熱、泄瀉不止的症狀,白礬可以有效地乾燥濕氣,止瀉止痢。
  2. 止血生肌: 白礬亦有收斂止血、生肌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情況,白礬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因此,白礬在太一神明丸方劑中,主要發揮著燥濕止瀉和止血生肌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相關疾病。

太一神明丸中包含蜈蚣,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痙: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風邪入侵所致的痙攣、抽搐、麻木等症狀,蜈蚣能有效驅散風邪,緩解症狀。
  2. 解毒消腫:蜈蚣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對於因毒蟲咬傷、蛇蟲傷、癰疽腫毒等引起的局部紅腫、疼痛、潰爛等症狀,蜈蚣能解毒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太一神明丸中包含蜈蚣,旨在發揮其祛風止痙、解毒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相關的疾病。

太一神明丸中包含巴豆,主要因其峻烈瀉下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具有攻逐寒積、瀉熱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寒積便祕、腹痛、水腫等症。然而,巴豆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辯證施治,不可自行服用。

此外,太一神明丸屬於攻下逐瘀類方劑,旨在快速清除體內寒積瘀滯,故使用巴豆以增強瀉下作用,促進排毒,達到治療目的。

太一神明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鬼臼,這是因為鬼臼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驅蟲殺菌的功效。鬼臼的主要成分為鬼臼甙,這種物質對於多種病原體的抑制作用,使其在治療各類感染和炎症方面展現出良好的效果。此外,鬼臼還被用於促進消化,改善腸胃功能,對於某些消化不良的症狀有輔助療效。由於太一神明丸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增強人體免疫力,並改善整體健康,添加鬼臼可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與理論依據。中醫強調整體觀,鬼臼的加入不僅可以針對特定症狀,還能增強整體方劑的協同作用,使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獲得更全面的支持。這種傳統智慧反映了中醫深厚的醫學根基與臨牀經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太一神明丸

成分介紹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蜈蚣:具有清熱、息風、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 珍珠:具有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滋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止血、清肝明目、補血養肝等功效。

  • 硃砂: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 斑蝥: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藜蘆: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

功效主治

  • 腹中癥瘕積聚支滿:腹部有腫塊,積聚成塊,脹滿不適。

  • 寒熱鬼疰:寒邪、熱邪和鬼邪引起的疾病。

  • 久病咳逆吐血:長期的疾病導致咳嗽、嘔逆和吐血。

  • 蠱註:指被毒蟲或毒藥傷害而引起的疾病。

  • 胸中結氣:胸部出現的氣滯。

  • 咽中如有物:咽喉部有異物感。

  • 宿食久寒:飲食積滯,寒邪積聚。

總結

太一神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杏仁、附子、蜈蚣、珍珠、硃砂、雄黃、巴豆、斑蝥、白礬和藜蘆組成。它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溫裡溫中、散寒止痛、清熱、息風、止痛、活血化瘀、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滋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止血、清肝明目、補血養肝、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破血消癥、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腹中癥瘕積聚支滿、寒熱鬼疰、久病咳逆吐血、蠱註、胸中結氣、咽中如有物、宿食久寒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雄黃4兩,真珠2兩,丹砂2兩,藜蘆1兩半,附子1兩半(去皮,炮),斑蝥20枚(熬),杏仁80枚(去尖皮雙仁,熬),地膽27枚,礬石1兩(燒),赤足蜈蚣2枚(炙),巴豆70枚(去皮心),鬼臼3兩,特生礜石5兩(燒)。
上藥治下篩,(口父)咀礜石令如麥大,桑白皮如錢大14枚,令於鐵器中熬桑白皮焦黑止,搗二千杵,納丹砂、雄黃諸藥,合搗四千杵,白蜜和為丸,如小豆大。
縱不知病進退,繞臍相逐,上下不定,按之挑手,心中溫溫如有蟲者,病走皮中,相次即取1丸摩病上,急挼手下皮青,不青當白黑,若有赤,病死皮中也;若為蜂蛇所中,中惡,服1丸,1丸著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消化不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胃腸出血咳嗽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太一神明丸,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 組成:雄黃4兩,真珠2兩,丹砂2兩,藜蘆1兩半,附子1兩半(去皮,炮),斑蝥20枚(熬),杏仁80枚(去尖皮雙仁,熬),地膽2-7枚,礬石1兩(燒),赤足蜈蚣2枚(炙),巴豆70枚(去皮心),鬼臼3兩,特生礜石5兩(燒)。 主治:腹中癥瘕積聚支滿,寒熱鬼疰,久病咳逆吐血,蠱註,胸中結氣,咽中如有物,宿食久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