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麝香丸

DA SHE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二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肝經 17%
肺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4%
胃經 13%
大腸經 5%
膀胱經 0%
膽經 0%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麝香丸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1. 開竅醒神,活血通絡: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可直達心竅,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對於中風昏迷、痰迷心竅、跌打損傷等症狀,能迅速改善患者神志、恢復血脈流通。
  2. 消腫止痛,散瘀化結:麝香亦有消腫止痛、散瘀化結之效。對於外傷瘀血、腫痛、瘡瘍膿腫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腫,緩解疼痛。

大麝香丸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功效,可與麝香相輔相成,增強其開竅醒神之效,對於熱病神昏、痰熱阻竅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化瘀止痛: 牛黃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壅滯而導致的疼痛,配合麝香的活血通絡作用,有助於快速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大麝香丸中加入牛黃,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全面提升治療效果,達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化瘀止痛之目的。

大麝香丸中使用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可溫補心陽,助陽氣上行,與麝香合用,可溫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麻木、肢冷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回陽救逆:附子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陽氣衰微、心陽不足所致的昏迷、脈微欲絕等危重症狀。與麝香搭配,可增強麝香開竅醒神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大麝香丸方劑中包含鬼臼,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鬼臼性寒,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大麝香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鬼臼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驅風除濕,解毒止癢:鬼臼亦有驅風除濕、解毒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溼痹痛、溼疹瘙癢等症。大麝香丸中加入鬼臼,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止癢效果,並配合其他藥材,更有效地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大麝香丸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珍珠味甘鹹、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與麝香、牛黃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方劑鎮驚安神之效,適用於熱病神昏、驚癇抽搐等症狀。
  2. 清熱解毒:珍珠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與其他清熱藥物相輔相成,降低藥物的毒性,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總而言之,珍珠在大麝香丸中起到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

在中藥方劑[大麝香丸]中,莽草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殺蟲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莽草可以幫助清除體內寄生蟲,對於治療皮膚濕疹、瘙癢等問題有一定效果。此外,莽草還能幫助改善疼痛、腫脹等問題。

大麝香丸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古代醫學認為,犀角能清解熱毒,對於熱病、瘡瘍、瘟疫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而麝香則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兩者相輔相成,更能增強解毒功效。
  2. 鎮驚止痙: 犀角亦有鎮驚止痙之效,對於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古人認為,犀角能鎮驚安神,與麝香搭配使用,可更有效地治療熱病引起的驚厥、神志不清等症狀。

然而,由於犀牛瀕臨滅絕,現今已禁止使用犀角入藥。

大麝香丸中添加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瀉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腸道濕熱,減少腹瀉,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2. 清熱解毒:白礬還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協助其他藥材清除體內毒素,緩解炎症,進一步促進身體恢復。

因此,大麝香丸中添加白礬,不僅有助於止瀉,更能清熱解毒,綜合調節身體狀態,達到治療目的。

大麝香丸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其辛溫散寒、通竅止痛的藥性。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能溫肺散寒,通鼻竅,止痛。配伍麝香,可加強通竅止痛之力,並能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治療鼻塞、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症狀的效果。同時,細辛亦有祛風散寒的作用,可配合其他藥物治療風寒感冒、風寒頭痛等病症。

大麝香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經絡,活血化瘀: 桂枝性溫,具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大麝香丸主治血瘀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而桂枝的溫通作用,能幫助藥物更好地運行於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進而達到化瘀止痛的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桂枝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麝香、川芎等,具有協同作用。桂枝的溫性,能緩解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溫和,避免寒涼之氣損傷陽氣,同時也提高了藥物的整體療效。

大麝香丸中含有藜蘆,主要原因在於其 辛烈燥散 的特性。藜蘆味苦辛,性寒,歸肺、胃經,能 燥濕化痰、散結消腫

方劑中以麝香為君藥,起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但單用麝香,恐其走而不守,故需搭配藜蘆,以其辛烈之性,引麝香之氣下行,直達病所,以達到治療風寒濕痰阻滯、經絡不通之症。

大麝香丸方劑中包含蜈蚣,主要基於其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

蜈蚣性寒,味辛,歸肝、脾經,具有通絡止痛、解毒散結之效。其入肝經,能疏通經絡,散瘀止痛,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療效。同時,蜈蚣亦可解毒散結,對於腫毒、瘰癧、毒蛇咬傷等症亦有所助益。

大麝香丸乃針對氣血瘀滯、經絡不通、疼痛難忍等症而設,蜈蚣加入其中,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通絡止痛、化瘀消腫之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大麝香丸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大麝香丸中加入硃砂,旨在協同麝香、牛黃等藥物,增強其安神定志之效。
  2. 活血化瘀:硃砂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用於治療血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大麝香丸中加入硃砂,旨在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共同達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之效。

大麝香丸中包含雄黃,主要源於其解毒闢穢之效。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化瘀止痛燥濕止癢等功效。在古代,人們認為雄黃可以驅邪避瘟,因此常被用於治療蛇蟲咬傷皮膚病等疾病。

此外,雄黃還可與其他藥材相配伍,發揮更佳的藥效,例如與麝香、冰片等藥物配伍,可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應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病症。

大麝香丸中添加巴豆,看似矛盾,實則遵循中醫「攻補兼施」的原則。

巴豆性峻烈,具有瀉下通便之效,能將體內積聚的病邪排出,起到「攻」的作用。而麝香則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氣血循環,起到「補」的作用。

因此,巴豆在方劑中起到引導藥力直達病竈的作用,而麝香則能緩解巴豆的毒性,並發揮其自身的補益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大麝香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杏仁味苦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對於肺氣不宣、痰多咳嗽等症狀,能有效緩解。與方中其他藥材如麝香、冰片等配合,可更有效地宣肺開竅,止咳化痰。

2. 潤燥止渴:杏仁亦有潤燥止渴之功,可緩解燥熱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在一些伴隨燥熱的咳嗽,如燥咳、熱咳等,杏仁的潤燥作用可以改善症狀,提高療效。

大麝香丸方劑中含有斑蝥,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斑蝥性溫熱,具有強力破血逐瘀之功效,可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斑蝥作為引藥,能將其他藥物引導至病竈部位,增強藥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病症的康復。

然而,斑蝥毒性較大,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且用量需嚴格控制,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大麝香丸」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鬼疰以及飛屍等病症的治療功效。

「大麝香丸」的主要成分包括麝香、牛黃、附子、鬼臼、珍珠、莽草、犀角、白礬、細辛、桂枝、藜蘆、蜈蚣、硃砂、雄黃、巴豆、杏仁、斑蝥等。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

  • 牛黃具有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鬼臼具有散風寒除濕、溫經通絡、止痛的功效。

  • 珍珠具有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促進血液循環、滋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止血、清肝明目、補血養肝等功效。

  • 莽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 犀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等功效。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藜蘆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

  • 蜈蚣具有平肝熄風、清肝熱、通絡定痛、活血化瘀之功。

  • 硃砂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斑蝥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大麝香丸」是一種具有多種功效的中藥方劑,可治療鬼疰以及飛屍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麝香3分,牛黃2分,附子2分,鬼臼2分,真珠2分,莽草2分,犀角2分,礬石2分,細辛2分,桂心2分,獺肝2分,藜蘆2分,蜈蚣1枚,蜥蜴1枚,丹砂2兩,雄黃1兩,巴豆50枚,杏仁50枚,地膽7枚,元青7枚,亭長7枚,斑蝥7枚,礜石8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1丸,1日2次。漸加至3丸。蟲毒所螯,摩之。以知為度。若欲入毒疫癘鄉,死傷病處,及惡鬼冢墓間,絳袋盛之,男左女右,肘後系之。又以少敷鼻下人中,及臥不魘。
《千金翼》有大黃,無莽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麝香丸, 出處:《深師方》引華佗方(見《外台》卷二十)。 組成:麝香3铢(研),雄黃6铢(研),甘遂12铢(熬),芫花12铢(熬)。 主治:水病。三焦決漏,水在脅外,腹獨腫大,水在腹裏。

大麝香丸, 出處:《千金》卷十二。 組成:麝香3分,牛黃2分,附子2分,鬼臼2分,真珠2分,莽草2分,犀角2分,礬石2分,細辛2分,桂心2分,獺肝2分,藜蘆2分,蜈蚣1枚,蜥蜴1枚,丹砂2兩,雄黃1兩,巴豆50枚,杏仁50枚,地膽7枚,元青7枚,亭長7枚,斑蝥7枚,礜石8分。 主治:鬼疰、飛屍諸病。

大麝香丸,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近效方》。 組成:麝香1分,牛黃1分,藜蘆(炙)1分,朱砂1分,蜀當歸1分,茯苓1分,桔梗1分,鬼箭羽1分,金牙1分,烏頭(炮)1分,桂心1分,吳茱萸1分,貫眾1分,丹參1分,蜈蚣(去足,炙)2分,乾薑2分,人參2分,虎骨2分,鬼臼半分,芍藥1分半,雄黃1分半,巴豆20枚(去心皮,熬),蜥蜴半枚(炙)。 主治:積年心痛,屍註蠱毒,癥癖氣乘心,兩肋下有塊,溫瘴毒氣,精魅邪氣,或悲或哭,蛇蠍蜂等所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