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基於其解毒辟邪的功效。
雄黃性溫,味辛,歸肝、肺、心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祛風止痛之效。古人認爲雄黃可驅邪避瘟,故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疾病,並用於驅除蛇蟲鼠蟻等。
此外,雄黃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其藥效,例如與硃砂、冰片等配伍,可加強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因此,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加入雄黃,旨在發揮其解毒辟邪、驅邪避瘟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一神明陷冰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症狀,其中的硃砂成分尤為重要。硃砂即辰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硃砂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因其能夠平衡心神,消除焦慮。同時,硃砂還具備一定的抗菌作用,能有效對抗體內的炎症反應,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由於其化學特性,硃砂的使用需謹慎,應依據醫師指導,確保安全有效地發揮其淨化心靈、安定情緒的功效。因此,在太一神明陷冰丸的配方中,硃砂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患者提供了更為全面的健康保障。綜合來看,硃砂的運用不僅是基於其藥理作用,更是中醫對於心與身的整體觀唸的具體體現。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為其寒涼瀉下之性,用以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等功效。方中以大黃配伍其他藥材,針對熱毒壅盛、腸胃實熱、便祕腹痛等症狀,起到清熱瀉火、通利大便的作用。此外,大黃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炎症消退,進一步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以當歸補血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達到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
- 調和藥性:當歸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其他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效發揮更為穏定,並減少副作用。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加入巴豆,乃因其具有攻堅逐瘀之效。巴豆味辛性熱,入脾胃經,其性峻烈,能瀉下攻積,消腫散結,用於治療寒凝血瘀、積滯不通之症。方中以巴豆配伍其他藥物,可溫陽散寒,通絡止痛,針對寒邪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疼痛及腫脹,起到消腫止痛,化瘀散結之效。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含有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桂枝,旨在溫煦陽氣,驅散寒邪,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肢體冰冷、疼痛等症狀。
- 調和營衛: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方劑中加入桂枝,可協同其他藥物,改善營衛失調引起的氣血瘀滯、經絡不通等問題。
總之,桂枝在太一神明陷冰丸中起着溫經散寒、調和營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寒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等病症。
太一神明陷冰丸方劑中加入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潛陽的功效。對於熱毒內盛、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等症狀,珍珠可起到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狀。
- 鎮心安神:珍珠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在太一神明陷冰丸中,珍珠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搭配使用,可起到綜合治療心神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狀的作用。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包含附子,乃因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用。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其能溫補陽氣,回陽救逆,溫經散寒,且能止痛,通痺,消腫。
此方多用於寒邪入體,陽氣不足,導致的諸症,如陽虛畏寒、四肢冰冷、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附子可溫暖陽氣,驅散寒邪,振奮心陽,改善陽氣不足之症,故為方中必不可少之藥。
「太一神明陷冰丸」方劑中包含蜈蚣,主要原因有二:
- 解毒消腫: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解毒消腫、通絡止痛之功效。古人認為其能解蛇毒、蠍毒等,並用於治療癰疽、疔瘡、瘰癧等症,故而加入此方以解毒消腫,消散瘀滯。
- 祛風止痙: 蜈蚣亦有祛風止痙之效,可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抽搐痙攣等病症。此方可能因患者同時出現以上症狀,故以蜈蚣輔助治療,以達到祛風止痙之目的。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 寒性主寒: 烏頭性寒,可入厥陰、少陰經,能散寒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寒厥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太一神明陷冰丸主治寒邪客於經絡,氣血凝滯所致的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烏頭的散寒止痛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 引藥入經: 烏頭性烈,可引其他藥物深入經絡,加強藥效。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其他藥物如附子、川烏、草烏等,也具有散寒止痛作用,烏頭的引導作用能使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古人認為其能清解熱毒,尤其對熱毒攻心、神昏譫語等症狀有較佳療效,故用於治療熱病、瘟疫、中暑等。
二、鎮驚安神:犀角亦有鎮驚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狀。古人認為其能鎮驚定神,使神志清明,故用於治療熱病 delirium、驚風、癲癇等疾病。
太一神明陷冰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鬼臼,這主要是因為鬼臼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可以有效增強方劑的療效。鬼臼,又名鬼臼木,主要成分為鬼臼毒素,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各類症狀特別有效。在中醫理論中,鬼臼被認為可以驅邪解毒,改善血液循環,進一步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對於因外感而產生的疾病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在太一神明陷冰丸中,鬼臼的加入讓方劑更具針對性,能夠提高其對各類病症的治療效果,特別是在對抗病毒、促進康復方面。此外,鬼臼能夠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幫助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抵抗外界的侵襲,達到更好的療效。由此可見,鬼臼在太一神明陷冰丸中的作用不僅是輔助,還是關鍵成分之一,彰顯了中醫方劑中各藥材之間的相互協作。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包含藜蘆,主要原因如下:
- 散寒止痛: 藜蘆性溫,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濕的功效。此方旨在治療寒邪客於胸中,導致胸痛、氣喘、咳痰等症,故以藜蘆散寒止痛,緩解胸中寒邪。
- 燥濕化痰: 藜蘆亦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喘痰多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太一神明陷冰丸中的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也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與藜蘆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祛痰止咳的療效。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麝香性辛溫,能開竅醒神,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陷冰丸主治中風、昏迷、痰濁阻竅等症,麝香的開竅醒神之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幫助其恢復神志。
-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中風多因氣血瘀阻,導致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狀。麝香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恢復肢體功能。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
牛黃為牛膽結石,味苦甘,性寒,入心、肝經。其具有清心瀉火、開竅醒神、解毒止痙的功效,對於熱病神昏、驚厥抽搐、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都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在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加入牛黃,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的藥性,消除病邪,並輔助其他藥物開竅醒神,達到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狀的效果。
太一神明陷冰丸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固本,增強體力: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該方多用於治療虛寒證,人參可補虛扶正,增強體力,改善氣血運行,為其他藥物發揮療效提供基礎。
-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可能偏寒涼,人參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之品過度損傷陽氣,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妥。
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潤肺: 杏仁性微溫,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方中以杏仁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有效治療肺熱咳嗽、痰多黃稠等症。
- 宣肺解表: 杏仁具有一定宣肺解表之效,能幫助疏散風邪,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在方中,杏仁與其他宣肺解表藥物協同作用,可提升整體療效。
因此,太一神明陷冰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是為了發揮其清熱潤肺、宣肺解表的作用,以治療相關病症。
太一神明陷冰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體成分中包含斑蝥,這是一種具有特殊藥用價值的藥材。斑蝥主要含有生物鹼成分,這些成分具有強烈的活血化瘀及解毒作用。在中醫理論中,斑蝥被視為一種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體內瘀血的藥材,從而對於各種氣滯血瘀所引起的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此外,斑蝥還有助於強化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抵抗力,對於一些慢性疾病的輔助治療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此外,斑蝥的毒性成分在經過合理處理後,能夠促使藥劑的療效達到最佳狀況,這使得太一神明陷冰丸在特定病症的治療中發揮獨特的作用。然而,由於斑蝥的毒性,使用時必須遵循中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太一神明陷冰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古文記載,太一神明陷冰丸主治以下症狀:
- 心下支滿、脹滿: 感覺心窩處有支撐感或脹滿不適。
- 寒熱鬼疰: 發作時出現寒熱症狀,可能伴有精神恍惚、胡言亂語等類似「鬼附身」的表現。
- 長病咳逆唾噫: 長期咳嗽、打嗝、吐唾沫。
- 闢除眾惡,殺鬼逐邪氣: 辟除各種邪惡之氣,包括鬼怪、邪氣等。
- 鬼擊客忤中惡: 突然發病,症狀兇險,可能表現為昏厥、抽搐等,古代認為與鬼怪邪氣侵襲有關。
- 胸中結氣: 胸中氣機鬱結,感覺胸悶、憋氣。
- 咽中閉塞: 咽喉感覺有阻塞感,吞嚥困難。
- 有進有退: 症狀時好時壞,反覆發作。
- 繞臍絞痛: 肚臍周圍絞痛。
- 惻惻隨上下按之挑手: 疼痛部位不定,按壓時疼痛會轉移。
- 心中慍慍如有蟲狀: 心中煩躁不安,感覺像有蟲子在爬動。
- 毒疰相染滅門: 一種具有傳染性的嚴重疾病,古代認為是毒氣、邪氣侵襲所致,可導致全家感染甚至死亡。
治療原理
從方劑組成和功效來看,太一神明陷冰丸的治療原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 攻逐邪氣,破積聚: 方中巴豆、大黃、雄黃等藥物具有峻猛的攻下作用,可以破除體內的積聚,祛除停滯在體內的邪氣。
- 解毒殺蟲: 雄黃、硃砂、藜蘆等藥物具有解毒殺蟲的作用,可以針對「鬼疰」、「毒疰」等病症,清除體內的毒素和寄生蟲。
- 溫陽散寒: 桂枝、附子等藥物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以針對「寒熱鬼疰」等病症,溫暖身體,驅散寒邪。
- 行氣活血: 桂枝、巴豆等藥物可以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緩解「胸中結氣」、「繞臍絞痛」等症狀。
- 鎮靜安神: 硃砂、真珠等藥物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以針對「鬼擊客忤」、「心中慍慍」等症狀,安定心神。
- 辟穢化濁: 麝香、牛黃等芳香類藥物具有辟穢化濁的作用,可以淨化環境,抵禦邪氣的侵襲。
總體而言,太一神明陷冰丸是一個藥性峻猛的方劑,通過攻逐、解毒、溫陽、行氣、安神等多種作用,達到驅邪外出、扶正內固的目的,用於治療各種急症、重症和疑難雜症。
傳統服藥法
雄黃2兩,丹砂2兩,礜石2兩,大黃2兩,當歸3,巴豆1分,芫青5枚,桂心2兩,真珠1兩半,附子1兩半,蜈蚣1枚,烏頭8枚,犀角1兩,鬼臼1兩,射罔1兩,黎蘆2兩,麝香1兩,牛黃1兩,人參1兩,杏仁30枚,蜥蜴1枚,斑蝥7枚,樗雞7枚,地膽7枚。
破積聚,闢邪氣。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先食飲服2丸,每日2次。不知稍加之。以藥2丸安門戶上,令眾邪不近。傷寒服之無不即愈。若至病家及視病人,夜行獨宿,服2丸,眾邪不敢近。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太乙神明陷冰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毒性,使用時應慎重。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中藥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太一神明陷冰丸, 出處:《千金》卷十七。 組成:雄黃2兩,丹砂2兩,礜石2兩,大黃2兩,當歸3,巴豆1分,芫青5枚,桂心2兩,真珠1兩半,附子1兩半,蜈蚣1枚,烏頭8枚,犀角1兩,鬼臼1兩,射罔1兩,黎蘆2兩,麝香1兩,牛黃1兩,人參1兩,杏仁30枚,蜥蜴1枚,斑蝥7枚,樗雞7枚,地膽7枚。 主治:破積聚,闢邪氣。主治:心下支滿,寒熱鬼疰,長病欬逆唾噫,客忤中惡,胸中結氣,咽中閉塞,繞臍絞痛,按之挑手,心中慍慍如有蟲狀,毒註相染滅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