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野丸

WU Y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6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脾經 15%
心經 13%
肺經 12%
腎經 12%
胃經 9%
大腸經 5%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五野丸方劑中加入牛黃,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

牛黃為牛膽結石,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其能清心火、解熱毒、開竅醒神,並能豁痰開竅,對於熱病神昏、痰迷心竅、中風昏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五野丸主治熱病神昏、痰迷心竅、小兒驚癇等症,因此加入牛黃,可有效清熱解毒、開竅醒神,起到治療作用。

五野丸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之功效,可治療昏迷、驚厥、神志不清等症狀。
  2. 活血止痛: 麝香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可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五野丸方中,麝香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其獨特的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五野丸中包含花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五野丸常用於治療寒溼凝滯所致的腰膝冷痛、風溼痹痛等症,花椒可溫暖經脈,驅散寒濕,緩解疼痛。
  2. 行氣活血,止癢: 花椒還有行氣活血、止癢的功效。五野丸中常加入花椒,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瘙癢症狀。

五野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內外科疾病,其中包含雄黃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砷,具有強烈的藥理作用,能夠清熱解毒、燒傷毒邪,對於化瘀止痛亦有良好的效果。在五野丸中,雄黃的使用主要是在於其抗菌、消炎的功能,特別適用於對抗一些慢性炎症及感染。此外,雄黃也被認為能夠解毒和驅邪,因此在傳統醫學中長期被用於治療各種中毒情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雄黃含有的砷元素在現代醫學上也存在一定的毒性風險,過量使用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因此,在使用五野丸時,一定要遵循醫師的建議,以確保安全和療效。通過適量使用,雄黃在五野丸中的組成不僅是為了集成多種藥效,更是充分體現了中藥方劑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五野丸中含有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可有效清除腸道積熱,改善便祕症狀。五野丸中加入大黃,旨在疏通腸道,促進排泄,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對於因熱毒瘀滯而導致的腫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五野丸中加入大黃,可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提升藥效。

五野丸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當歸為常用補血藥,能促進血細胞生成,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女性經期不調、痛經等症狀有顯著療效。五野丸中加入當歸,可有效緩解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相關不適。
  2. 滋陰潤燥,養血生肌:當歸性溫味甘,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生肌的功效。五野丸常用於治療因血虛津虧所致的皮膚病,當歸的加入可起到滋養肌膚、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加速病竈癒合。

五野丸中包含烏頭,主要基於其祛風散寒、止痛之功效。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能散寒止痛,故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疼痛,筋骨麻木等症。五野丸為治療風寒濕痺之常用方劑,烏頭在此方中發揮重要作用,其辛溫之性可以驅散寒邪,止痛止痺,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野丸方劑中包含天雄,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天雄性溫,具有溫陽散寒之效,用於治療寒濕痺痛、風寒感冒等症。五野丸主治風寒濕痺,四肢麻木,疼痛難忍等,天雄可溫經散寒,緩解痺痛。
  2. 祛風除濕:天雄性燥,能祛風除濕,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腫痛等。五野丸中,天雄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祛風除濕,改善痺痛症狀。

總之,天雄在五野丸方劑中,起到溫陽散寒,祛風除濕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治療風寒濕痺等症。但天雄毒性較大,使用時需謹慎,遵醫囑服用。

五野丸中加入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軟堅散結之效。五野丸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濕熱下痢等症,芒硝可清熱瀉火,通利大便,緩解腸道積熱。

二、 引藥入藥: 芒硝味鹹,善於引藥入藥,促進藥物下行,加強藥效。五野丸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藥物,芒硝的引導作用有助於藥物深入腸道,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野丸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 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能益氣補脾,固本扶正。五野丸多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狀,而人參的補氣功效可以提升患者的正氣,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提升抵抗力。
  2. 扶正祛邪: 五野丸中常配伍其他藥材,如黃芪、白朮等,共同達到補氣固表、扶正祛邪的作用。人參作為補氣藥,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驅散外邪,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五野丸方劑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桂枝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能改善寒邪所致的四肢厥冷、腹痛、嘔吐等症狀,與五野丸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陽散寒的作用。
  2. 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寒邪所致的氣血瘀滯,有助於恢復正常生理功能。五野丸針對寒邪凝滯所致的疾病,桂枝的調和營衛作用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五野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是因為硃砂(重硫酸鉛)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硃砂的性味寒涼,能清心火,對於心火亢盛、心煩失眠的患者特別有效。此外,硃砂還具有去痰利濕、解毒的功能,對於因心腎失調引起的癥狀也有輔助療效。

硃砂在中醫中通常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形成協同效應。例如,搭配具有安神作用的藥材,可以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和心理狀態。不過,需注意的是,硃砂在用量上要控制合理,以避免毒副作用。因此,五野丸中的硃砂成分,體現了其針對心神療效的設計,也凸顯了中藥方劑的複合療法特點。

五野丸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五野丸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關節僵硬等症狀,細辛可溫散寒邪,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通鼻竅: 細辛能通鼻竅,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五野丸中加入細辛,可配合其他藥物,提高通鼻竅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鼻塞症狀。

五野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五野丸多用於治療寒邪凝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而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有效驅散寒邪,緩解脾胃虛寒的症狀。
  2. 助藥力:乾薑能促進其他藥物的藥效發揮,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五野丸中其他藥物如肉桂、丁香等也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乾薑的加入可以增強藥物的溫暖效果,使藥效更佳。

五野丸方劑中包含巴豆,主要基於其峻下逐瘀之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散結、祛風止痛之效。對於瘀血阻滯、腸胃積滯、腹痛便祕等症,巴豆可有效促使糞便排出,並消散瘀血,緩解疼痛。然而,巴豆藥性猛烈,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減輕其毒性,不可單獨使用。

五野丸是一款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內外疾病,特別是與濕熱阻滯、腸胃不適等有關的症狀。其組成中包含鬼臼,這是因為鬼臼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夠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鬼臼含有多種活性成分,特別是鬼臼苷,能對抗多種病原體,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的排毒功能。在五野丸中,鬼臼的加入可以加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幫助消除體內的濕熱,緩解腸胃不適及相關症狀。此外,鬼臼還有促進新陳代謝的效果,有助於改善食慾,增進消化功能。

總的來說,鬼臼作為五野丸的成分之一,充分體現了中醫理論中“對症下藥”的概念,能夠和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提升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野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外臺秘要》記載,五野丸主要治療「五疰」,即屍疰、哭疰、冷疰、寒疰、熱疰。這些症狀表現為:身體寒熱交替,氣短,兩脅下疼痛牽引至背部、腰脊,呼吸急促、氣力不足,食慾不振,面色萎黃,小便困難,頸項僵硬,難以俯仰,腹部堅硬有痞塊,肚臍左右下方有雷鳴般的脹痛感,手腳煩躁疼痛,視力模糊,健忘。此外,還可治療因久風濕痹引起的腰脊活動不利,以及多夢易醒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五野丸的藥物組成複雜,涵蓋了多種功效的中藥材,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祛邪扶正,調和陰陽: 方中以牛黃清熱解毒,麝香開竅醒腦,雄黃殺蟲驅邪,巴豆峻下逐水,大黃瀉下通便,共同起到祛除邪氣的作用。同時,人參益氣固本,當歸補血調經,從而扶助正氣。多種藥物合用,旨在驅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留邪,達到調和陰陽的目的。
  2.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 方中多種溫熱藥物,如花椒、烏頭、天雄、桂枝、乾薑、細辛,這些藥物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改善「寒疰」、「冷疰」等寒邪所致的症狀,緩解疼痛。
  3. 理氣活血,消積化瘀: 麝香、鬼臼行氣活血,巴豆破積導滯,有助於消除體內積聚的邪氣和瘀血,緩解腹部痞塊、脅下疼痛等症狀。
  4. 調和脾胃,改善運化: 乾薑暖脾胃、助消化,人參益氣健脾,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緩解面色萎黃、食慾不振等症狀。
  5. 利水通淋,改善排泄: 芒硝潤腸通便,磔砂利水消腫,大黃瀉下通便,有助於改善小便困難、腹脹等症狀。
  6. 安神定志,改善睡眠: 牛黃、麝香、磔砂皆有安神之效,可以緩解心神不安、多夢易醒等症狀。

綜上所述,五野丸的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物的綜合作用,達到祛邪扶正、溫通經絡、理氣活血、調和脾胃、利水通淋、安神定志等目的,從而改善「五疰」及相關症狀。其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整體觀念。

傳統服藥法


牛黃(研)1分,麝香(研)1分,蜀椒(去目,汗)1分,雄黃(研)1分,大黃1分,當歸1分,蜀烏頭(炮)1分,蜀天雄(炮)1分,消石(熬,一方用芒消)1分,人參2分,桂心2分,朱砂2分,細辛2分,乾薑2分,石蜥蜴1枚(炙),巴豆50枚(去心皮,熬),鬼臼2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1日2次。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忌豬肉、蘆筍、生蔥、生菜、生血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野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尿道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脖子頸項酸痛肋間神經疼痛無尿及少尿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容易健忘夜間多夢四肢痿軟無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強直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五野丸,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古今錄驗》。 組成:牛黃(研)1分,麝香(研)1分,蜀椒(去目,汗)1分,雄黃(研)1分,大黃1分,當歸1分,蜀烏頭(炮)1分,蜀天雄(炮)1分,消石(熬,一方用芒消)1分,人參2分,桂心2分,朱砂2分,細辛2分,乾薑2分,石蜥蜴1枚(炙),巴豆50枚(去心皮,熬),鬼臼2分。 主治:五連:屍疰、哭疰、冷疰、寒疰、熱疰,身體寒熱。短氣、兩脅下痛,引背腰脊,吸吸少氣不能行,飲食少,面目痿黃,小便難,項強不得俯仰,腹堅癖,臍左右下雷鳴脹,手足煩疼,目不明,喜忘;久風濕痹,腰脊不隨,喜夢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