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

天雄

TIAN XIONG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天雄的傳統功效


1. 散風寒

天雄,作為一種辛熱峻猛的中藥,其散風寒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和適用範圍卻存在一些爭議。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贊》皆記載天雄「主大風,寒濕痹」,明確指出其治療風寒濕痹的功效。 《藥性論》更進一步指出其能治「風痰,冷痹,軟腳毒風」,說明天雄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症狀均有一定的療效。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廣泛地記載其「治一切風」,顯示其散風功效之強。這些古籍都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天雄具有散風寒的功效。

然而,部分典籍也對天雄散風寒的功效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本草述鉤元》認為天雄雖能補陽,但其力不及附子,且「不兼散風」,暗示其散風寒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 《本草求真》則指出天雄「止屬主治風寒濕痹之品」,說明其雖能治療風寒濕痹,但其主要功效還是補益下焦陽氣。 《本草綱目》則更謹慎地指出,天雄雖補下焦命門陽虛,但對於上焦陽虛則不宜使用,需謹慎應用。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天雄散風寒功效的認識存在一定差異。雖然多數典籍肯定其治療風寒濕痹的功效,但也有醫家強調其補陽作用更為突出,散風寒僅為其輔助功效。因此,天雄的應用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結合其他藥物,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療效。 理解這些古代醫家的觀點,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認識天雄的藥性及其臨牀應用。

2. 益火助陽

天雄,作為一味辛熱峻猛的中藥,其「益火助陽」的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與適用範圍卻存在一些差異化的觀點。

《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贊》均記載天雄能治大風、寒濕痹等,強調其祛風除濕、溫通經絡的作用,這與其「益火助陽」的功效密不可分。溫陽通絡,才能驅散寒邪濕邪,緩解痺痛。

《本草述鉤元》認為天雄雖能補陽,但效力不及附子,且不兼散風。這點說明天雄的溫陽作用較為專一,主要針對下焦陽虛,而與附子相比,其祛風作用相對較弱。《本草求真》也指出天雄能補下焦命門陽虛,但其辛熱走竄的特性,使其更適用於風寒濕痹。

《本經逢原》則將天雄的溫陽作用提升到更高的層次,認為其「稟純陽之性,補命門、三焦,壯陽精,強腎氣,過於附子」。這表明一些醫家認為天雄的溫補作用甚至強於附子,尤其適合命門火衰、陽氣不足者。 若陽氣衰弱,可佐以人參同用。

《本草綱目》則強調天雄補的是下焦命門之陽,若上焦陽虛,則應選用人參、黃耆等藥物,而非天雄。此處點明瞭天雄溫陽作用的區域性,並非適用於所有陽虛證候。

總而言之,古籍中對於天雄「益火助陽」功效的描述,既肯定其溫補下焦、壯陽益腎的作用,又提醒其藥性峻猛,需謹慎應用,並強調其適用範圍主要在於下焦陽虛,而非所有陽虛證候。 不同醫家對其效力及適用範圍的理解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判斷。

3. 祛風散寒

天雄,為重要的中藥單方,其祛風散寒之效,歷代醫家論述不一,但多肯定其溫陽散寒之作用。

《神農本草經》及《神農本草經贊》皆記載天雄主治“大風、寒濕痹、歷節痛”,此皆風寒痹證之表現,說明古人已認識到天雄的祛風散寒功效。 《藥性論》更進一步指出天雄可治“風痰、冷痹、軟腳毒風”,再次強調其對風寒濕痹的療效。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廣泛列舉其治療各種風寒相關疾病的功效,例如“治一切風、一切氣”,說明其應用範圍之廣。

然而,天雄的溫陽作用更為突出。 《本草述鉤元》指出天雄雖能補陽,但力弱於附子,且不兼散風,這點值得注意。 《本草求真》則認為天雄能補下焦命門陽虛,但其辛熱走竄之性,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 《本經逢原》則強調天雄稟純陽之性,補命門、三焦,壯陽精,強腎氣,甚至強於附子,故可治療大風寒濕等症。 《本草綱目》則比較了天雄、烏頭、附子三藥,指出它們都補下焦命門陽虛,但需根據虛損部位選擇用藥。

綜上所述,天雄的祛風散寒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溫陽散寒的作用上。它通過溫補下焦陽氣,從而驅散寒邪,緩解風寒濕痹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但其溫熱之力較強,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時,需謹慎考慮其藥性及患者體質,才能發揮其最佳療效。 古籍中對其功效的描述存在一定差異,應結合具體病症及患者情況,綜合分析運用。

4. 燥濕

天雄,作為一味辛熱燥烈的中藥,其燥濕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需細究其作用機理與適用範圍。

《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贊》皆提及天雄主治大風、寒濕痹等症,說明其能祛除體內寒濕。其治「寒濕痹」、「歷節痛」、「拘攣緩急」等症狀,正是燥濕、溫經通絡的體現。《藥性論》更進一步指出其能治「風痰」、「冷痹」,佐證其燥濕能力,並能化解寒濕導致的痰飲阻滯。

然而,天雄的燥濕並非單純的除濕,而是與其溫陽特性緊密相連。《本草求真》指出天雄「補下焦命門陽虛」,其燥濕作用主要針對因陽虛而導致的寒濕,而非單純的濕邪過盛。若僅有濕邪而無陽虛,則使用天雄未必適宜。 《本草述鉤元》也強調天雄補陽之力不及附子,且不兼散風,說明其燥濕功效主要針對寒濕,而非風濕。

《本草綱目》則指出,天雄雖能補下焦命門陽虛,但其功效著重於下焦,若上焦陽虛,則應選用其他藥物,此處也點明瞭天雄燥濕的侷限性,其作用範圍主要在下焦。 《本經逢原》更進一步說明,天雄溫陽之力甚強,可補命門、三焦,壯陽精,強腎氣,用於陽氣衰弱者佐以人參,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燥濕、溫陽之效。 總而言之,天雄的燥濕功效是建立在溫陽基礎上的,其作用對象主要是陽虛寒濕,而非一切濕邪。 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謹慎使用。

5. 補陽

天雄,其補陽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和應用範圍也存在一些差異化的觀點。

《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贊》皆記載天雄主治風寒濕痹等症,說明其具有驅散寒邪,溫通經絡,從而達到補陽的效果。 《藥性論》更進一步指出其能治風痰、冷痹,以及氣喘等症,皆與陽氣不足相關。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更全面地描述了天雄的功效,包括「助陽道,暖水藏,補腰膝,益精明目」等,顯示其補陽作用涉及下焦、腎陽等方面。 《本經逢原》更直接指出天雄「稟純陽之性,補命門、三焦,壯陽精,強腎氣,過於附子」,強調其強大的補陽能力,甚至勝於附子。

然而,也有典籍對天雄的補陽功效提出一些限制。《本草述鉤元》認為天雄雖能補陽,但其力度不及附子,且不兼具散風之效,故與附子不能同日而語。《本草求真》則指出天雄「能補下焦命門陽虛」,但其辛熱走竄的特性,使其更適合治療風寒濕痹等症,而非所有陽虛病症。《本草綱目》則明確指出,天雄主要補益下焦命門之陽,若上焦陽虛,則應選用人參、黃耆等藥物,而非天雄。

綜上所述,古籍對天雄補陽功效的描述存在一些側重和限制。雖然多數典籍肯定其補陽作用,尤其針對下焦命門陽虛,但其辛熱之性及應用範圍仍需謹慎考慮,不可一概而論。 不同典籍的觀點差異,也反映出中醫對藥物功效的理解是多角度、多層次的,需要結合患者具體症狀和體質進行綜合判斷。

6. 強筋骨

天雄,作為一種辛熱燥烈的中藥,其「強筋骨」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理和適用範圍則需仔細考量。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天雄「強筋骨,輕身健行」,並列舉其治療風寒濕痹、肢體拘攣等症狀。此處的「強筋骨」,應理解為其通過溫通經絡,驅散寒濕,從而改善因寒濕痹阻所致的筋骨疼痛、活動不便等症狀。 《藥性論》也提及天雄能治「軟腳毒風」,進一步佐證其在治療下肢筋骨疾病方面的作用。

然而,不同醫家對天雄的藥性及應用有所差異。《本草述鉤元》指出天雄雖能補陽,但力不如附子,且不及附子兼具散風功效。《本草求真》則認為天雄善於補益下焦命門陽虛,但其辛熱走竄的特性,使其更適用於風寒濕痹。

《本經逢原》則將天雄的功效歸於其純陽之性,認為其能補益命門、三焦,壯陽強腎,功效甚至超過附子,故可用於治療陽氣衰弱所致的風寒濕痹等症。 《本草綱目》則強調天雄主要補益下焦,若上焦陽虛則不宜使用。

綜上所述,天雄的「強筋骨」功效主要體現在溫通經絡、驅散寒濕,改善因寒濕痹阻導致的筋骨疼痛、活動不利等症狀上。 其使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謹慎施用,並考慮其辛熱燥烈的藥性。 古代醫家對其功效和應用範圍存在不同觀點,臨牀應用時需綜合考量。

7. 活絡止痛

天雄,作為一味辛熱峻猛的中藥,其活絡止痛的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從古代本草典籍中,我們可以窺探其作用機理和臨牀應用。

《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贊》皆記載天雄能治「大風、寒濕痹、歷節痛、拘攣緩急」,說明其在治療風濕痹痛方面的療效,這與其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特性相符。《藥性論》更進一步指出其能治「風痰、冷痹、軟腳毒風」,強調其對風寒濕邪導致的痹痛有較好效果。《日華子諸家本草》則羅列了天雄的廣泛應用,包括「四肢不遂、排膿止痛」,顯示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名醫別錄》則提及天雄能治「頭面風去來疼痛,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說明其在治療關節疼痛方面的價值。

然而,各家論述也存在差異。《本草述鉤元》認為天雄補陽之力不及附子,且不兼散風;《本草求真》則指出其辛熱走竄,主要針對風寒濕痹。這說明天雄的藥性較為峻烈,需謹慎應用。值得注意的是,《本草綱目》強調天雄主要補益下焦命門陽虛,而非上焦陽虛,需根據患者病情辨證施治。《本經逢原》則指出天雄補陽之力勝於附子,可用於陽氣衰弱者,佐以人參使用。

綜上所述,天雄活絡止痛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藥性上,但其藥性峻猛,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不同醫家對其藥性及功效的理解存在差異,需結合患者具體病情進行綜合判斷。

8. 祛風除濕

天雄,作為一味辛熱之品,其祛風除濕功效在歷代本草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主要在於溫補陽氣,驅散寒濕。

《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贊》都記載天雄主治“大風,寒濕痹,歷節痛”,說明其在治療風濕痺證方面具有悠久的應用歷史。 《藥性論》則更進一步指出其能治“風痰,冷痹,軟腳毒風”,強調其在治療風濕性疾病中的功效,並提及其對氣喘的療效,暗示其可能通過溫陽化痰,以達到祛風除濕的目的。 《日華子諸家本草》則羅列了天雄治療多種風濕相關病症的功效,例如“四肢不遂”,說明其應用範圍較廣。

然而,各家本草對天雄的功效也有不同側重點。《本草述鉤元》認為天雄雖能補陽,但不如附子,且不兼散風,這點需要特別注意。 《本草求真》則指出天雄主要治療風寒濕痹,其辛熱走竄的特性,使其更適合寒濕較重的病證。 《本經逢原》則認為天雄的溫補陽氣作用強於附子,可用於陽氣衰弱的風濕病患者,建議佐以人參使用。 《本草綱目》則提示天雄主要補下焦命門之陽虛,而上焦陽虛則不宜使用。

綜上所述,天雄祛風除濕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溫補陽氣的特性上。它通過溫通經絡,驅散寒濕,從而達到治療風濕痺證的目的。但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謹慎使用,並參考其他藥物以達到最佳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本草對其功效的描述存在差異,臨牀應用需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

天雄的古代典籍


天雄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內服宜炮製後用。

天雄的炮製


1.《雷公炮炙論》:宜炮皴坼後去皮尖底用,不然陰制用並得。
2. 《藥性論》:乾薑制用之。
3. 《日華子本草》:凡丸、散炮去皮臍用,飲藥即和皮生使甚佳。
4. 《綱目》:熟用。一法,每十兩,以酒浸七日,掘土坑,用炭半枰煅赤,去火,以醋二升沃之,候乾,趁熱入天雄在內,小盆合一夜,取出,去臍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陽盛者及孕婦禁服。

天雄相關的方劑


天雄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損傷疼痛

天雄含有的化學成分


烏頭鹼(aconitine), 次烏頭鹼(hypaconitine), 中烏頭鹼(mesaconitine), 生物鹼總量(Total Alkaloids), 生物鹼總量(Total Alkaloid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