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內炙羌活木瓜丸」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散寒:羌活性溫,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可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 通絡止痛:羌活可通經絡、活血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經絡痺痛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羌活在「內炙羌活木瓜丸」中,起著重要的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內炙羌活木瓜丸」方劑中使用木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舒筋活絡,散寒止痛: 木瓜性溫,味甘,入肝、脾經,具有舒筋活絡、散寒止痛的功效。此方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疼痛、筋骨拘攣等症,木瓜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肢體活動障礙。
- 消食健胃,行氣止痛: 木瓜亦有消食健胃、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濕阻滯脾胃導致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木瓜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有助於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內炙羌活木瓜丸」方中使用「天雄」的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濕止痛: 天雄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方中羌活、木瓜均有祛風濕之效,天雄的加入可增強祛風濕之力,並能深入骨髓,緩解深層的疼痛。
- 溫陽散寒: 天雄性溫,能溫陽散寒,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方中羌活、木瓜雖能祛風濕,但性偏寒,天雄的加入可平衡其寒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陽,使藥效更加溫和。
總之,天雄的加入,既增強了方劑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又使藥性更加溫和,更適合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
「內炙羌活木瓜丸」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其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之效。
方劑以羌活、木瓜等辛溫解表藥為主,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疼痛。肉桂性熱,入心、腎經,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溫經散寒之力,並促進氣血運行,使藥效更為顯著。
此外,肉桂亦可溫陽助陽,對於陽虛體質患者,可改善體寒、四肢冰冷等症狀。
內炙羌活木瓜丸中加入茴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方中羌活、木瓜偏寒性,加入茴香可緩解其寒性,並促進藥物溫經散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增強藥效: 茴香氣味芳香,能幫助藥物更好地揮發,提高藥效。同時,茴香與羌活、木瓜等藥物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因此,內炙羌活木瓜丸中加入茴香,不僅可平衡藥性,更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內炙羌活木瓜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配合羌活、木瓜等藥材,可以促進氣血運行,將藥效引導至下肢,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膝關節疼痛、活動不便等症狀。
- 補益肝腎,強筋健骨: 川牛膝藥性平和,兼具補益肝腎之效。肝腎虧虛,筋骨失養,也會導致膝關節疼痛。因此,加入川牛膝可以補益肝腎,增強筋骨力量,從根本上改善膝關節問題。
「內炙羌活木瓜丸」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羌活、木瓜皆屬辛溫之品,善於疏散風邪,但亦可能導致氣機鬱滯。木香加入可協同疏散風邪,並兼顧行氣止痛,避免藥效過於偏燥。
- 健脾和胃:木香除行氣止痛外,亦能健脾和胃,助消化吸收。此方以羌活、木瓜為主,主要治療風寒濕痺之症,而風寒濕痺常伴隨脾胃功能失調,木香加入可改善脾胃氣機,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利用。
內炙羌活木瓜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滯: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消食化滯的功效。方中羌活、木瓜皆屬辛溫解表藥,容易造成氣機鬱滯,加入橘皮可助其行氣散結,避免藥性過於燥烈。
- 調和藥性: 橘皮能調和藥性,使其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方中羌活、木瓜偏於溫燥,橘皮的苦寒之性可緩和其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內炙羌活木瓜丸中添加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止痛,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鎮痛之效。羌活、木瓜則以疏風散寒、祛風止痛見長。三者合用,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所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特別適用於風寒濕痺所致的頭痛、眩暈。
- 增強療效,協調藥性: 天麻能緩解羌活、木瓜等藥物可能帶來的燥熱之弊,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進一步增強其疏風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此外,天麻與羌活、木瓜相配,藥性互補,協同作用更顯著,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內炙羌活木瓜丸」方劑中使用硇砂,是基於其燥濕解毒的功效。硇砂性寒,味鹹,入肝、脾、腎經,能清熱燥濕,解毒殺蟲。
此方以羌活、木瓜等藥材祛風散寒,但若濕邪較重,單純祛風效果有限。硇砂的加入,可燥濕化痰,配合其他藥物,提高祛風散寒的效果,達到治標治本的目的。
內炙羌活木瓜丸中加入沒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本方旨在治療風寒濕痺,兼有瘀血阻絡的症狀,因此加入沒藥,可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輔助羌活、木瓜祛風除濕: 羌活、木瓜均擅長祛風除濕,但單獨使用效果有限。沒藥與之搭配,可增強祛風除濕之效,並促進藥效深入筋骨,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內炙羌活木瓜丸中加入沒藥,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輔助羌活、木瓜祛風除濕,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最佳效果。
主治功效
內炙羌活木瓜丸主治功效分析
內炙羌活木瓜丸,出自《聖濟總錄》,其組成藥味繁複,綜觀其效,可見其主要針對「下經風冷氣攻注」所致的肢體疼痛腫脹、活動受限之症。本方劑以羌活、木瓜為君藥,配以多味藥材,共同發揮袪風散寒、活血通絡、舒筋止痛之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病症:
根據《聖濟總錄》的記載,內炙羌活木瓜丸主治「下經風冷氣攻注」,具體表現為:
- 腳膝疼痛腫滿: 患處疼痛且腫脹,此乃風寒濕邪侵襲,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 沉重少力: 患者感覺肢體沉重無力,亦為寒濕凝滯,經絡不通,氣血不能濡養筋骨的表現。
- 行步艱難: 因疼痛腫脹及肢體無力,導致行走困難,活動受限。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劑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袪風散寒,通絡止痛:
- 羌活: 作為君藥,其性溫,味辛,能發散風寒,解表止痛,且能祛風勝濕,直達下焦經絡,驅散風寒濕邪。
- 肉桂、天雄: 均為溫熱藥,能溫經散寒,助陽散結,使寒邪得散,陽氣得以復甦,對於因寒邪所致的疼痛腫脹具有良效。
- 蘿香: 理氣和胃,散寒止痛,使氣機順暢,氣滯引起的疼痛得以緩解。
舒筋活絡,化濕和胃:
- 木瓜: 性溫,味酸,歸肝脾經,能舒筋活絡,化濕和胃。木瓜在此不僅可助羌活祛風濕,且能緩解因濕邪困阻脾胃而引起的肢體沉重感。
- 川牛膝: 活血通經,強筋骨,引藥下行,導引藥力直達下焦,改善氣血運行,達到筋骨強壯的目的。
- 木香、橘皮: 理氣止痛,調和脾胃,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水濕得以正常代謝,減少濕邪對經絡的影響。
平肝息風,化瘀散結:
- 天麻: 平肝息風,定眩安神,可輔助改善因肝風內動引起的肢體麻木、活動障礙等症狀。
- 硒砂: 消積化癥,破瘀生肌,針對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腫脹疼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 沒藥: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與硒砂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綜合來看:
內炙羌活木瓜丸通過袪風散寒、活血通絡、舒筋止痛等多重功效,針對「下經風冷氣攻注」引起的腳膝疼痛腫滿、沉重少力、行步艱難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本方劑配伍精妙,諸藥合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其治療作用,使病邪得散,經絡暢通,氣血得以運行,筋骨得以濡養,從而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羌活(去蘆頭)1兩,木瓜1枚,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1兩,茴香子(炒)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木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1兩,天麻1兩,硇砂(別研)1兩半,艾(用葉,別搗末)4兩,沒藥(別研)1兩。
上為末,將木瓜剜去瓤,留蓋,將艾末、硇砂與熟蜜拌和,在木瓜內蓋了,以竹籤簽定,於銀石器內盛,就飯甑內炊取爛,與前藥末,一處拌和,更搗三五百杵,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微嚼破,溫酒送下;鹽湯亦得。如難丸,更入少許酒煮面糊同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內炙羌活木瓜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 組成:羌活(去蘆頭)1兩,木瓜1枚,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1兩,茴香子(炒)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木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1兩,天麻1兩,硇砂(别研)1兩半,艾(用葉,别搗末)4兩,沒藥(别研)1兩。 主治:下經風冷氣攻註,腳膝疼痛腫滿,沉重少力,行步艱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