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膏
TIAN XIO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9.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雄膏」方劑中包含「天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祛風止痛:天雄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寒溼痹痛、肢體麻木等症。
- 強筋壯骨,活血化瘀:天雄還能強筋壯骨、活血化瘀,對於風寒溼痹引起的腰腿疼痛、筋骨痠軟等症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天雄作爲「天雄膏」的組成藥材,可發揮溫陽散寒、祛風止痛、強筋壯骨、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天雄膏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風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濕、止痛、散結的功效。天雄膏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天南星可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2. 溫經散寒: 天南星還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肢體麻木、畏寒等寒症。天雄膏中往往會加入其他溫陽散寒藥物,天南星可以與之協同作用,增強溫經散寒的效果。
天雄膏中加入天麻,主要是利用其平肝熄風的功效。
天麻性平,味甘,歸肝經,具有平肝潛陽、祛風止痙的功效。天雄膏中常含有雄黃等具有較強毒性的藥物,容易導致肝陽上亢、風邪內擾,出現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的加入可以平抑肝陽,祛除風邪,防止雄黃毒性對肝臟的損害,起到保護肝臟、穩定病情的作用。此外,天麻還能改善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天雄膏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靜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靜安神之效。天雄膏多用於治療驚癇、癲狂、心悸失眠等症,硃砂能鎮心安神,緩解患者精神興奮、神志不清等症狀。
- 解毒止痛: 硃砂亦有解毒止痛之效,可治療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天雄膏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天雄、全蠍等,共同發揮解毒止痛的作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
總體而言,硃砂在天雄膏中發揮鎮靜安神、解毒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天雄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記載,「天雄膏」主要用於治療「冷痔瘡久不瘥者」,並兼具「追風毒,去疼痛」之效。以下將從藥材組成、古籍記載及現代藥理角度,分析其治療原理:
藥材組成與功效分析
「天雄膏」主要由以下藥材組成 (根據《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記載的天雄膏組成方式分析):
- 天雄:性味辛熱,歸腎、肝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溫煦下焦,改善因陽虛寒凝所致的冷痔瘡。
- 天南星:性味辛、苦、溫,有毒。歸肺、肝、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解痙、消腫散結的功效,有助於消除痔瘡局部腫脹、疼痛。
- 天麻:性味辛、甘、平。歸肝經。具有平肝息風、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緩解痔瘡引起的疼痛不適。
- 硃砂:性味甘、微寒,有毒。歸心經。具有鎮靜安神、解毒、殺菌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痔瘡引起的局部炎症、疼痛,並促進癒合。此外,根據《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如神散組成分析,部分天雄膏的組成可能也含有蜈蚣、蠍子等蟲類藥材,具有活血通絡、祛瘀止痛的功效,可加強治療效果。
古籍記載與主治分析
《聖濟總錄》明確指出「天雄膏」治療「冷痔瘡久不瘥者」,並強調其「追風毒,去疼痛」之效。所謂「冷痔瘡」,多指因寒邪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痔瘡,臨牀表現為痔核蒼白、疼痛較劇、遇冷加重等。天雄膏中天雄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直中病機;天南星燥濕化痰、消腫散結,有助於消除局部腫脹;天麻平肝息風、通絡止痛,可緩解疼痛;硃砂鎮靜安神、解毒殺菌,有助於控制炎症、促進癒合。
治療原理
綜合以上分析,「天雄膏」治療冷痔瘡的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溫陽散寒:天雄溫補腎陽,驅散下焦寒邪,從根本上改善陽虛寒凝的病理狀態,使氣血運行通暢,痔核得以溫煦。
- 活血祛瘀:天南星、蜈蚣、蠍子等藥材具有活血通絡、祛瘀止痛的功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滯,緩解痔瘡腫脹、疼痛。
- 消腫止痛:天南星、天麻具有消腫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直接作用於痔瘡局部,緩解腫脹、疼痛等不適症狀。
- 解毒殺菌:硃砂具有解毒、殺菌的功效,有助於控制痔瘡局部炎症,促進癒合。
總而言之,「天雄膏」通過溫陽散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解毒殺菌等多種途徑,共同發揮治療冷痔瘡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赤頭蜈蚣1條(日曬乾,卻用好酒半盞,滴潤,炙令脆),天雄1錢(慢火煅存性,研),白附子1錢(切,焙),朱砂半錢(研,水飛),細辛(去苗)1錢,輕粉半錢,雄黃半錢(水飛),白朮1錢(焙),鬱金1錢,半夏1錢(洗淨,生薑汁浸1宿,又洗,切,焙乾)。
安神魂,定心氣。
上為細末,入腦、麝各少許,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候。
本方名天雄膏,據劑型,當作「天雄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天雄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天雄(去皮臍)1枚,天南星1枚,天麻半兩,丹砂(研)1錢,黃臘半兩。 主治:追風毒,去疼痛。主治:冷痔瘡,久不瘥者。
天雄膏, 出處:《衛生總微》卷五。 組成:赤頭蜈蚣1條(日曬乾,卻用好酒半盞,滴潤,炙令脆),天雄1錢(慢火煅存性,研),白附子1錢(切,焙),朱砂半錢(研,水飛),細辛(去苗)1錢,輕粉半錢,雄黃半錢(水飛),白朮1錢(焙),鬱金1錢,半夏1錢(洗淨,生薑汁浸1宿,又洗,切,焙乾)。 主治:安神魂,定心氣。主治:小兒虛風慢驚,發搐瘈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