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膏

桂附膏

GUI F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3.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大腸經 22%
腎經 22%
肺經 11%
心經 11%
脾經 11%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桂附膏]的組成中,包含[側柏葉],主要是因為側柏葉具有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側柏葉能夠有效改善由熱毒引起的病症,如皮膚病、炎症等,對於消腫止痛有良好效果。其加入可以提升方劑的療效,幫助改善相關症狀,特別是在處理由熱毒引起的問題上效果顯著。

中藥方劑[桂附膏]的組成中,包含[天雄],主要是因為天雄具有溫陽散寒、解毒的作用。天雄能夠改善因寒邪引起的症狀,如關節疼痛、寒冷引起的不適等。其具有強效的溫陽效果,能夠幫助方劑對於寒性病症進行治療。天雄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在寒冷季節或寒性病症中效果顯著。

桂附膏中添加麻油,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進藥力: 麻油具有活血通絡、溫經止痛的功效,與桂枝、附子等藥材相輔相成,能更好地發揮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藥效,更有效地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病症。
  2. 潤滑藥物: 麻油性滑,可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並有助於藥物在體內流通,提高藥效。此外,麻油還能減輕藥物的刺激性,防止對胃腸道的損傷,提高用藥安全性。

桂附膏方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助陽氣: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效。與附子等溫陽藥合用,可溫補腎陽,改善寒凝血瘀、肢體冰冷等症狀。
  2. 溫通心陽,行氣止痛: 桂枝辛溫,善於溫通心陽,並能行氣止痛。桂附膏中加入肉桂,可改善心陽不足、胸悶心痛、寒凝氣滯等症狀。

桂附膏整體溫陽散寒,通經活絡,可治療寒凝血瘀、心陽不足、腎陽虛衰等病症。肉桂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着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附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桂附膏主治「臀脊腰腹掣引疼痛」,即腰臀、脊背及腹部牽掣性疼痛。此類疼痛多因寒濕凝滯、經絡不通或陽氣不足所致,膏方外貼可溫通經絡、散寒除濕、緩解拘攣疼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陽散寒為主導

    • 肉桂(一斤):辛甘大熱,溫補命門之火,散寒止痛,助陽化氣。
    • 生天雄(一斤):烏頭類藥物(附子之變種),性味辛熱,能驅逐深層寒濕,溫通經脈,尤善治頑固性寒痹疼痛。
    • 此二藥為君藥,共奏溫陽散寒之效,解決根本之寒邪。
  2. 祛風濕、通絡止痛

    • 鮮側柏葉(十斤):苦澀微寒,傳統外用可涼血止血,但本方用量極大,可能取其「通絡」之性(《本草綱目》提及其能「治風痹」)。與大熱藥相配,寒熱並用,防燥熱太過。
    • 鮮松毛(三斤):松針苦溫,能祛風燥濕、活血通絡,輔助天雄、肉桂疏散經絡風寒濕邪。
  3. 賦形與引藥透皮

    • 麻油(六斤):滋潤護膚,緩和藥物刺激,並作為溶媒提取有效成分。
    • 炒黃丹(三十六兩):即鉛丹,與麻油化合生成膏藥基質,具收斂、生肌作用,並助藥力持續釋放。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溫通並行:天雄、肉桂溫補陽氣,松毛、側柏葉宣通經絡,共解寒濕凝滯之痛。
  • 外治透達:膏藥經皮膚吸收,直接作用患處,麻油與黃丹助藥力滲透,溫煦局部氣血,鬆解肌肉拘攣。
  • 寒熱調和:大劑側柏葉(偏涼)與熱藥相制,防溫燥傷陰,適合長期寒濕痹證。

四、推測功效延伸

除「臀脊腰腹掣引疼痛」外,此方可能對以下症狀有效:

  • 風寒濕痹關節痛(如膝痛、肩背冷痛)。
  • 慢性勞損因寒加重者(如腰肌勞損)。
  • 陽氣虛弱所致的局部冷感或麻木。

總結

桂附膏以溫陽散寒為核心,結合祛風濕、通絡止痛之品,膏劑外貼使藥力直達病所,適合寒濕阻絡之痛證。其組方體現「溫通結合、局部調治」的中醫外治理念。

傳統服藥法


鮮側柏葉10斤,鮮松毛3斤,生天雄1斤,麻油6斤,炒黃丹36兩,肉桂1斤。
用麻油六斤,將前藥浸七日,入鍋內熬至藥枯黑,去滓濾淨;加炒黃丹三十六兩,攪微冷;加肉桂一斤攪勻,成膏一百一十八兩八錢,稍冷,裝入瓦鉢中,用紅布攤貼,每張大重五錢,小重三錢。
視患處大小,熔開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桂附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武漢方)。 組成:鮮側柏葉10斤,鮮松毛3斤,生天雄1斤,麻油6斤,炒黃丹36兩,肉桂1斤。 主治:臀脊腰腹掣引疼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