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膃肭臍丸中包含天雄,主要是因為天雄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寒濕凝滯、氣血阻滯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風濕痺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天雄藥性峻烈,具有較強的毒性,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在膃肭臍丸中,天雄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發揮其藥效,同時也能控制其毒性,達到安全有效的治療目的。
膃肭臍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膀胱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陽、散寒止痛之功效。膃肭臍丸主治腎陽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泄瀉、腰膝冷痛等症,附子在此起到溫陽散寒、止痛止瀉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陽氣不足、寒氣凝滯的狀況。
- 助藥力: 附子藥性強勁,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發揮更強的療效。膃肭臍丸中其他藥物,如肉桂、吳茱萸等,也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附子與之搭配,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腽肭臍丸]的組成中包含[烏頭],因為烏頭具有強烈的散寒止痛作用。烏頭常用於治療由寒濕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酸痛等。它能夠有效緩解由寒邪引起的不適,並具有較強的外用效果。在[腽肭臍丸]中,烏頭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散寒止痛效果,對於改善由寒邪引起的相關症狀具有顯著作用。
膃肭臍丸方中加入陽起石,主要是基於其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
陽起石性寒,味甘,入肝、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效。膃肭臍丸以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為主,而陽起石的藥性正好與之相符,可助於藥效發揮,達到治療目的。
例如,對於濕熱下注導致的癃閉、小便不利等症狀,陽起石可以清熱利濕,促進小便通暢;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瘡瘍腫痛等症狀,陽起石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膃肭臍丸方劑中含有鐘乳石,主要是因為鐘乳石具有以下兩項特性:
- 收斂止血: 鐘乳石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膃肭臍丸主治癥瘕積聚、腹痛、崩漏等,鐘乳石的收斂止血作用能有效控制出血症狀,緩解腹痛,並幫助改善積聚症狀。
- 清熱解毒: 鐘乳石具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多種疾病。膃肭臍丸中加入鐘乳石,除了止血作用外,也能清熱解毒,緩解由熱毒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總體來說,鐘乳石在膃肭臍丸中的作用主要是收斂止血、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癥瘕積聚、腹痛、崩漏等病症的功效。
膃肭臍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膃肭臍丸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癲癇等症,硃砂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焦慮和失眠症狀。
- 化痰止咳: 硃砂還能化痰止咳,配合其他藥材,可以有效治療痰多咳嗽等症。膃肭臍丸中其他藥材如半夏、茯苓等,亦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與硃砂相輔相成,更能發揮療效。
膃肭臍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扶正祛邪: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膃肭臍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食少、面色蒼白等症狀。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益氣血則可改善面色蒼白,提升患者體力。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膃肭臍丸中其他藥材如茯苓、白朮、山藥等都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人參的加入可以增強這些藥材的功效,使補脾益氣的作用更加明顯,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膃肭臍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出於兩方面考量:
1. 溫中理氣,止痛降逆: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降逆止嘔之效。膃肭臍丸主治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腹痛拒按等症,沉香的溫中理氣作用可以緩解脾胃寒凝,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減輕疼痛,改善嘔吐症狀。
2. 暖腎固精:沉香入腎經,具有溫腎納氣、固精止遺之效。膃肭臍丸亦可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沉香的溫腎固精作用可以改善腎虛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中藥方劑[腽肭臍丸]的組成中包含[鹿茸],因為鹿茸具有補腎壯陽、強身健體的作用。鹿茸常用於治療由腎虛引起的症狀,如腰膝酸軟、性功能減退等。它能夠強化身體的基本機能,提升免疫力。在[腽肭臍丸]中,鹿茸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的補腎效果,對於改善由腎虛引起的相關症狀具有顯著作用。
主治功效
膃肭臍丸
膃肭臍丸為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天雄、附子、烏頭、陽起石、鐘乳石、硃砂、人參、沉香、鹿茸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陽起石:**具有壯陽、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主治功效
- 膃肭臍丸主治五勞七傷,真陽衰憊,臍腹冷痛,肢體痠疼,腰背拘急,腳膝緩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眩耳鳴,口苦舌乾,飲食無味,腹中虛鳴,脅下刺痛,心常慘戚,夜多異夢,晝少精神,小便滑數,大腸溏泄,時有遺瀝,陽事不舉。
總結
膃肭臍丸為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天雄、附子、烏頭、陽起石、鐘乳石、硃砂、人參、沉香、鹿茸等,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等功效,主治五勞七傷,真陽衰憊,臍腹冷痛,肢體痠疼,腰背拘急,腳膝緩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眩耳鳴,口苦舌乾,飲食無味,腹中虛鳴,脅下刺痛,心常慘戚,夜多異夢,晝少精神,小便滑數,大腸溏泄,時有遺瀝,陽事不舉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腽肭臍丸性溫熱,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腽肭臍丸, 出處:《濟生》卷一。 組成:腽肭臍1對(酒蒸熟,打和後藥),天雄(炮,去皮)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川烏(炮,去皮尖)2兩,陽起石(煅)2兩,鍾乳粉2兩,獨體朱砂(研極細)1兩,人參1兩,沉香(不見火,别研)1兩,鹿茸(酒蒸)1兩。 主治:五勞七傷,真陽衰憊,臍腹冷痛,肢體酸疼,腰背拘急,腳膝緩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眩耳鳴,口苦舌乾,飲食無味,腹中虛鳴,脅下刺痛,心常慘戚,夜多異夢,晝少精神,小便滑數,大腸溏泄,時有遺瀝,陽事不舉,但是風虛痼冷。
腽肭臍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腽肭臍1兩(酒刷,炙微黃),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石斛3分(去根,銼),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牛膝3分(去苗),肉豆蔻3分(去殼),山茱萸3分,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半兩,沉香3分,蛇床子半兩,覆盆子3分,黃耆半兩(銼),熟乾地黃1兩,檳榔3分,木香3分,巴戟3分,澤瀉半兩,補骨脂3分(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 主治:腑臟虛弱,肌體羸瘦,下元冷憊,腰膝疼痹,心腹脹滿,脾氣乏弱,不思飲食,面無顔色,虛損不足。
腽肭臍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腽肭臍1兩(酒刷,炙微黃),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陽起石1兩(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茴香子1兩,桂心3分,山茱萸3分,獨活3分,天麻3分,乾蠍3分(微炒),人參3分(去蘆頭),石斛1兩(去根,銼),川芎1兩,木香1兩,補骨脂1兩(微炒),白朮3分,蓽撥3分,熟乾地黃1兩,牛膝3分(去苗),遠志1兩(去心),鐵粉1兩(細研),檳榔1兩,朱砂1兩(細研,水飛過),麝香半兩(細研)。 主治:溫脾胃,思飲食,安心志,強氣力,利腰腳,補虛損。主治:腎臟風虛冷氣。
腽肭臍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組成:腽肭臍(酒浸,微炙)1兩,鹿茸(去毛,酥炙)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人參1兩,木香1兩,獨活(去蘆頭)1兩,天麻1兩,白朮1兩,防風(去叉)1兩,巴戟天(去心)1兩,麝香(研)1兩,鐵粉(研)1兩,五味子1兩,石斛(去根)3分,沉香(銼)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遠志(去心)3分,菖蒲(米疳浸,切,焙)3分,山芋3分,蓽澄茄3分,丁香3分,肉豆蔻(去殼)3分,訶黎勒皮3分,檳榔(銼)1兩半,熟乾地黃(焙)1兩半,萆薢1兩半,松花1兩半,丹砂(研)2兩,赤石脂(研)2兩。 主治:滋潤肌膚,悅澤顔色,進飲食。主治:元臟虛冷,腰膝無力疼痛。
腽肭臍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 腽肭臍丸(《聖惠》卷九十八。)出處:《聖惠》卷九十八。組成:腽肭臍1兩(酒刷,炙微黃),蓽澄茄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澤瀉3分,川芎3分,沉香1兩,石龍芮3分,肉豆蔻3分(去殼),牛膝1兩(去苗),蛇床子3分,薯蕷1兩,覆盆子1兩,巴戟3分,檳榔1兩,桂心1兩,木香1兩,麝香1兩(細研),白朮3分,遠志3分(去心),石斛1兩(去根,銼),補骨脂1兩(微炒),山茱萸3分,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母丁香半兩。主治:補益丹田,固濟水臟,安神益智,明目駐顔,壯腰膝,充肌膚,補虛冷,安臟腑。 。 主治:補益丹田,固濟水臟,安神益智,明目駐顔,壯腰膝,充肌膚,補虛冷,安臟腑。
腽肭臍丸, 出處:《局方》卷五。 組成:腽肭臍1對(慢火酒炙令熟),硇砂(研飛)2兩,精羊肉(熟切碎爛,研)1斤,羊髓(取汁)1斤,沉香4兩,神曲(炒)4兩,以上6味,用無灰好酒1鬭,同于銀器內,慢火熬成膏,候冷入下項藥:陽起石(用漿水煮1日,細研飛過,焙乾用)2兩,人參(去蘆)2兩,補骨脂(酒炒)2兩,鍾乳粉(煉成者)2兩,巴戟(去心)2兩,川芎2兩,肉豆蔻(去殼)2兩,紫蘇子(炒)2兩,枳殼(去瓤,麸炒)2兩,木香2兩,蓽澄茄2兩,葫蘆巴(炒)2兩,天麻(去苗)2兩,青皮(去白)2兩,丁香2兩,茴香(舶上,炒)2兩,肉桂(去粗皮)2兩半,檳榔2兩半,蒺藜子(炒)2兩半,大腹子2兩半,山藥1兩半,蓯蓉(洗,切片,焙)4兩,白豆蔻(去殼)1兩,大附子(炮,去皮,臍,用青鹽半斤,漿水1鬭5升煮,候水盡,切,焙乾)8兩。 主治:補虛壯氣,暖背祛邪,益精髓,調脾胃,進飲食,悅顔色。主治:五勞七傷,真氣虛憊,臍腹冷痛,肢體酸疼,腰背拘急,腳膝緩弱,面色黎黑,肌肉消瘦,目暗耳鳴,口苦舌乾,腹中虛鳴,脅下刺痛,飲食無味,心常慘戚,夜多異夢,晝少精神,小便滑數,時有餘瀝,房室不舉,或夢交通,及一切風虛痼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