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丹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之功效。神丹丸多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邪入侵所致的疾病,如陽虛水腫、脾腎陽虛等。附子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改善患者的症狀。
- 助藥力:附子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發揮更強的療效。神丹丸中常配伍其他寒性藥物,如茯苓、白朮等,附子的溫陽作用可防止寒涼之藥過於傷陽,同時也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整體療效。
神丹丸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在於烏頭性味辛熱,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其毒性較強,但臨牀應用中需嚴格控制劑量和炮製方法,以減輕毒性,發揮其藥效。
烏頭對於寒性體質或寒邪侵襲導致的疾病,例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神丹丸中,烏頭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起到溫經散寒、驅邪止痛的作用。
神丹丸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之功效。神丹丸多用於氣血不足、體虛乏力等症狀,人參的補益作用可以提升患者的元氣,改善血液循環,起到整體調理的作用。
- 增強藥效: 人參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起到輔助的作用。神丹丸中可能包含其他藥材,而人參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神丹丸方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神丹丸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心神不安等症,茯苓可健脾益氣,利濕化痰,助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 協調藥性:茯苓性平,可以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或溫燥,使藥效更溫和有效。神丹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性質偏寒或偏燥的藥物,茯苓可起到中和作用,使藥物配伍更合理。
神丹丸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之效。神丹丸主治嘔吐、眩暈、心悸等症,而半夏能有效抑制胃氣上逆,止嘔止眩,使患者症狀得到緩解。
- 化痰止咳: 半夏兼具燥溼化痰之效,能幫助排除痰液,緩解因痰阻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神丹丸中加入半夏,可增強方劑的化痰止咳功效,促進患者痰液的排出,使呼吸道通暢。
神丹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具有安神、鎮靜的效果。在其組成中,硃砂作為重要成分之一,主要由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硃砂含有汞成分,能夠有效地安撫神經,減少焦慮情緒,適合用於中醫所謂的「心神不寧」。此外,硃砂還被認為具備清心火、解毒的作用,對於情緒波動引起的失眠或心悸有一定的療效。
在神丹丸中,硃砂的作用通常是與其他成分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療效機制。這種方劑的設計考慮了多種病症的表現,因而希望透過硃砂來針對心神不寧和夢魘等問題進行調理。當然,在使用硃砂時必須注意劑量,以避免可能的副作用。總之,硃砂在神丹丸中的選用,不僅是對其藥性認識的體現,更是中醫藥方劑精華的傳承與應用。
主治功效
神丹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神丹丸,又名赤丸,出自《金匱要略》,為一溫陽散寒、益氣化痰之劑。其主要用於治療傷寒表證,症見惡寒發熱、身體疼痛、脈澀等,亦可用於寒氣厥逆之證。
組成與功效
神丹丸由附子、烏頭、人參、茯苓、半夏、硃砂六味藥組成。各藥功效如下:
- 附子、烏頭: 辛熱燥烈,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為君藥。其中,附子溫腎陽、散寒邪,善治陽虛寒盛之證;烏頭力猛,擅於搜剔內外之風寒濕邪,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兩者合用,溫陽散寒之力更強。
- 人參: 甘溫,大補元氣,益氣固表,為臣藥。與附子、烏頭合用,有扶正祛邪之功。
- 茯苓: 甘淡,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為佐藥。協助附子、烏頭溫陽化濕。
- 半夏: 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佐藥。有助於化痰散結,緩解痰濕阻滯之症。
- 硃砂: 甘寒,鎮靜安神,解毒殺蟲,為佐使藥。既可鎮心安神,又能防止溫燥藥物耗傷陰血。
治療原理
綜合各古籍記載,神丹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溫陽散寒: 《外臺秘要》曰:「夫如是則神丹不可以誤發(神丹丸在此卷崔氏部中六味者是也)」,並提及「夫表和里病,(一作陽盛陰虛)下之而愈,汗之則死。里和表病(一作陽虛陰盛)汗之而愈,下之則死。」 說明神丹丸適用於陽虛陰盛之證,即表證。附子、烏頭溫陽散寒,為方中主藥,針對傷寒初期,寒邪在表,陽氣被遏,正氣抗邪於外,出現惡寒發熱、身體疼痛等症狀。
- 扶正祛邪: 《備急千金要方》記載其用法為「先食服,如大豆二丸,生薑湯下,日三,須臾進熱粥二升許,重覆出汗止。若不得汗,汗少不解復服如前法。」並提到「得汗而不解者,當服桂枝湯。」 強調了扶正祛邪的原則。人參大補元氣,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與附子、烏頭合用,既能溫陽散寒,又能鼓舞正氣,使邪從汗解。
- 燥濕化痰: 《聖濟總錄》指出「如脈微即加附子半兩」,提示脈微為陽虛之象。半夏燥濕化痰,茯苓利水滲濕,兩者合用,可祛除體內濕邪,防止寒濕困阻陽氣。
- 鎮心安神: 硃砂鎮心安神,可緩解因寒邪侵襲、正氣抗爭引起的心神不安。
適用時機
根據《外臺秘要》和《備急千金要方》的記載,神丹丸的使用時機主要在冬及始春天寒之時,用於治療傷寒初期,寒邪在表的證候。若在春末夏初之熱月,則不宜使用。
總結
神丹丸為一溫陽散寒、益氣化痰之劑,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初期,寒邪在表,症見惡寒發熱、身體疼痛、脈澀等。其治療原理在於溫陽散寒、扶正祛邪、燥濕化痰、鎮心安神。然而,由於方中含有附子、烏頭等溫燥之品,故使用時機應根據季節和病情而定。
傳統服藥法
附子4兩,烏頭4兩,人參5兩,茯苓5兩,半夏5兩,朱砂1兩。
發汗。
上為末,煉蜜為丸,以真丹為色,如大豆大。
每服2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每日3次。服後須臾進熱粥2升許,重覆汗出,止;若不得汗或汗少不解,復服如前法;若得汗足,應解而不解者,當服桂枝湯。若治瘧,當於發前服2丸。此藥多奉
忌豬、羊肉、大酢、生血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的性質,陰虛火旺、心煩易怒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烏頭等有毒中藥,使用時應嚴格遵醫囑,避免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丹丸, 出處:《千金》卷九。 組成:附子4兩,烏頭4兩,人參5兩,茯苓5兩,半夏5兩,朱砂1兩。 主治:發汗。主治:傷寒脈澀,惡寒發熱,體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