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來湯

QU LA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二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2%
胃經 18%
心經 16%
肺經 15%
腎經 8%
肝經 8%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去來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芩、半夏、乾薑、大棗等藥材組成,人參作為方劑中的君藥,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扶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去來湯以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引起的腹痛、泄瀉等症為主,人參可補益脾胃之氣,固本培元,增強抗病能力。
  2. 調和藥性:方中黃芩、半夏等藥性偏寒,易傷脾胃,而人參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品損傷脾胃,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去來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去來湯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失調所致的腹痛、泄瀉、食少、乏力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利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腹痛、泄瀉等症狀。
  2. 寧心安神:茯苓亦能寧心安神,緩解因濕熱內蘊而導致的心煩、失眠等症狀。去來湯中,茯苓配合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共同起到清熱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去來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蒼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去來湯主治脾胃濕熱,症狀包括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瀉等,而蒼朮能健脾燥濕,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疏風散寒: 蒼朮還具有一定的疏風散寒作用,可幫助解除濕邪阻遏,促進陽氣運行,有利於恢復脾胃的正常功能。

因此,蒼朮的加入不僅可以針對濕熱病邪,更能提升去來湯的整體療效。

去來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去來湯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白朮能補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從而促進氣血生化,緩解腹痛和泄瀉症狀。
  2. 燥濕止瀉: 去來湯所治的腹痛泄瀉,常伴有濕邪困脾。白朮能燥濕利水,去除脾胃中的濕氣,緩解脾胃運化功能障礙,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綜上,白朮在去來湯中發揮了健脾益氣和燥濕止瀉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腹痛泄瀉的目的。

去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去來湯屬於寒涼性藥方,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性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寒涼過度而損傷正氣,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2. 緩解副作用: 甘草能緩解某些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如黃芩、大黃等,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同時,甘草還能增強藥效,提升去來湯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去來湯中含有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寒止痛: 烏頭性熱,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祛風濕之效。去來湯主治寒邪客於腸胃,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烏頭可溫中散寒,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寒性症狀。
  2. 溫陽補氣: 烏頭可溫陽補氣,提升陽氣,有助於改善患者因寒邪侵襲而導致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去來湯中還含有其他溫陽補氣的藥物,如附子、乾薑等,與烏頭協同作用,更能有效地達到溫陽補氣的目的。

去來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去來湯症狀多為脾胃不和,氣逆上沖,導致嘔吐、腹痛,而半夏可降胃氣,止嘔逆,緩解患者的嘔吐症狀。
  2. 燥濕化痰: 半夏兼具燥濕化痰的功效。去來湯患者常伴有痰多、胸悶等症狀,半夏可以化痰止咳,疏通氣道,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

因此,半夏在去來湯中起到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脾胃不和、氣逆上沖、嘔吐、腹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去來湯

去來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人參、茯苓、蒼朮、白朮、甘草、烏頭、半夏。該方劑具有補氣益氣、健脾除濕、祛風散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身體氣虛且輕微受到寒濕之邪氣侵襲,邪氣衝擊心包,引起暫時的心痛,疼痛忽然消失,一天發作十幾次,吃飯喝水沒有問題,但晝夜不安的症狀。

藥方組成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總結:

去來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人參、茯苓、蒼朮、白朮、甘草、烏頭、半夏。該方劑具有補氣益氣、健脾除濕、祛風散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身體氣虛且輕微受到寒濕之邪氣侵襲,邪氣衝擊心包,引起暫時的心痛,疼痛忽然消失,一天發作十幾次,吃飯喝水沒有問題,但晝夜不安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茯苓3錢,蒼朮3錢,白朮5錢,甘草2錢,川烏2錢,半夏1錢。
補氣利濕。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去來湯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它可以溫暖人體的陽氣,散發寒邪和濕邪,行氣止痛,從而緩解心痛的症狀。但是,去來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嗜眠症(嗜睡症)風濕性心臟病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去來湯,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人參3錢,茯苓3錢,蒼朮3錢,白朮5錢,甘草2錢,川烏2錢,半夏1錢。 主治:補氣利濕。主治:氣虛而微感寒濕之邪,邪衝心包,一時心痛,脩痛倏已,一日而十數遍,飲食無礙,晝夜不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