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半夏性味辛、溫。主治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加味四君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人參5錢,白朮5錢,甘草1錢,香薷1錢,茯苓2錢,炮薑3分。 主治:中暑。膏粱子弟,多食瓜果以寒其胃,忽感暑氣,1時猝倒。
加味四君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白朮3錢,茯苓3錢,人參1錢,谷芽1錢,甘草5分,神曲5分,砂仁1粒。 主治:胃氣虛弱,饑餓之後,腹中腸鳴,手按之鳴少止者。
加味四君湯,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人參3錢,白芍3錢,白朮5錢,茯苓5錢,陳皮5分,益智仁1錢,甘草3分。 主治:痰證。胃氣怯弱,水流脅下,咳唾引痛,吐痰甚多,不敢用力。
加味四君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人參3錢,遠志3錢,山藥3錢,白朮5錢,甘草1錢,枳殼1錢,茯苓5錢,菖蒲1錢,山楂20粒,神曲1錢。 主治:心疑而物不化,食蔬菜之類,覺胸膈有礙,遂疑有蟲,因而作痞。
加味四君湯,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人參1錢,白朮(蜜炙)1錢,茯苓1錢,枳殼(麸炒)1錢,柴胡1錢,黃芩1錢,山梔仁(炒)1錢,甘草5分。 主治:子懸。妊娠四五月,胃熱而致胎氣不和,逆上心胸,脹滿疼痛不安者。
加味四君湯, 出處:《辨證錄》卷八。 組成:人參1錢,甘草1錢,桂枝1錢,白朮5錢,茯苓5錢,半夏2錢。 主治:瘧疾,先腰痛,頭疼且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熱如火熾,熱止汗出,不能即乾,遍身骨節無不痠疼,小便短赤,乃太陽膀胱經之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