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湯

Si Jun Z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心經 22%
肺經 22%
胃經 14%
腎經 8%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2-07-03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虛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

疼痛腹痛,產後脅痛,上腹胃脘痛

症狀經常疲勞想睡,食慾不振,腹瀉,面色發白,幼兒低熱,身體消瘦,肚子餓卻吃不下,暈眩,幼兒痿證,手腳冰冷,易感到驚嚇,妊娠五、六月以後,腹大異常,胸膈脹滿(胎水),聲音嘶啞,容易悲傷,臁瘡

現代疾病異位性皮膚炎,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肝炎,冠狀動脈疾病,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麻疹,嗜眠症(嗜睡症),痤瘡

方劑介紹


四君子湯

本方的主要功用,就是「益氣健脾」,本方證由脾胃氣虛,運化乏力所致。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受納與健運乏力,則飲食減少;濕濁內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氣虛,四肢肌肉無所稟受,故四肢乏力;氣血生化不足。

血不足不榮於面,而見面色萎白;脾為肺之母,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見氣短、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虛弱皆為氣虛之象。脾胃氣虛,運化力弱,氣血乏源是本證的基本病機。

《黃帝內經》提到:「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陰皆以受氣。」由於脾主運化,胃主受納,五肵六腑四肢百骸皆賴其所消化轉輸的水谷褚微以充養之,故被稱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氣虛,健運失職,胃納不振,則飲食減少,大便溏薄,氣血生化不足,臟腑組織器官失於濡養,以致臟腑怯弱,營衛不足,則面色矮白,語聲低飲,脾氣虧虛,肢體失養,則四肢倦怠。

本方諸藥相輔相成,配伍嚴謹,藥簡力專,頗合脾欲甘,喜燥惡濕,喜通惡滯的生理特性,體現了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本大法。本方配伍特點為:以益氣補脾為主,伍以祛濕助運之品,補中兼行,溫而不燥,為平補脾胃之良方。

現代運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脾氣虛者,以及乙型肝炎、冠心病、慢性腎炎、妊娠胎動不安,小兒感染後脾虛綜合症、小兒低熱、小兒鼻衄等辨證屬脾胃氣虛的多種疾患。

方劑組成解釋


方中人參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胃。臣以苦溫之白朮,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苓、朮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 本方與理中丸比較,兩方均用人參、白朮、炙甘草以補益中氣,僅一藥之別,而功能相異。四君子湯配茯苓,功用以益氣健脾為主,主治脾胃氣虛證;理中丸用乾薑,功用以溫中祛寒為主,適用於中焦虛寒證。

現代藥理研究


  • 白朮: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且能促進電解質特別是鈉的排出,還能鎮靜、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元減少。
  • 人參:能興奮人體新陳代謝機能,又使血色素增加。
  • 茯苓:含有豐富的茯苓酶、葡萄糖、果糖及礦物質,有顯著的營養利尿作用。
  • 合為滋養強壯健胃利尿劑,綜觀全方: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減輕疲乏感。有促使紅細胞、血色素及自細胞升高的作用。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可糾正胃腸功能紊亂,並有護肝效能。故其強壯補養作用頗為突出,不僅有補氣之功,而且有補血之力,故為補氣與雙補氣血的基礎要方。

四君子湯的經絡型態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發現,從每年冬天的時候脾經雖然是虛證,但是接近正常,有些人會轉成實證。

從4月開始脾經的能量暴減(急轉直下),一直到7-8月時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相對嚴重沒有能量),而後能量逐漸回升至正常,幾乎每年都是依照這個模式在循環著。

脾經能量走勢,在天氣最炎熱時能量到達最低點
脾經能量走勢,在天氣最炎熱時能量到達最低點

因此可以說,每年到了4-5月之後,就是運用六君子湯養生的季節,至少持續到每年9-10月。只要出現脾虛、痰濕相關症狀,都可以運用此基本方來改善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四君子湯, 出處:《片玉痘疹》卷三。 組成:人參、白朮、陳皮、甘草、滑石、白茯苓、白芍(酒炒)、澤瀉、車前子。 主治:痘瘡光壯,中虛作泄。

四君子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人參(去蘆)、白朮(去蘆)、砂仁、茯苓(去皮)、陳皮、厚朴(薑汁炒)、當歸、甘草各等分。 主治:氣虛。

四君子湯,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白朮、人參、黃耆、茯苓各等分。 主治:益氣。主治:真氣虛弱,肺損而皮聚毛落,或吐瀉轉筋,氣短身熱,脈長而弱。

四君子湯,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人參1兩,白朮1兩,茯苓1兩,甘草1兩。 主治:和胃進食。主治:脾肺氣虛,中土衰弱,食少便溏,體瘦神倦,或氣短息微,皮聚毛落。

四君子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人參(去蘆)、白朮(去蘆)、茯苓(去皮)、黃耆(蜜炒)、川芎、陳皮、半夏(薑制)、天麻、桔梗(去蘆)、白芷、當歸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氣虛濕痰頭眩。

四君子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人參(去蘆),白朮(去蘆)1錢3分,茯苓6分(去皮),陳皮6分,厚朴6分(薑汁炒),砂仁6分,蘇子6分,桑白皮6分,當歸8分,沉香5分,木香5分(另磨水),甘草(炙)1錢。 主治:短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