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白朮、茯苓為主藥,白朮健脾益氣,茯苓利水滲濕,二藥相伍,共奏健脾利水之功。甘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久服。
- 脾虛泄瀉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朮茯苓湯, 出處:《醫統》卷三十五引《機要》。 組成:白朮5錢,茯苓5錢。 主治:濕瀉,或食積、濕熱作瀉,脾胃虛弱,不能剋制水谷,濕盛作瀉者。
白朮茯苓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白朮1兩,白茯苓1兩,半夏1兩,炒曲2錢,麥糵面5分(炒)。 主治:實脾胃。主治:胃氣弱,風邪羈絆於脾胃之間,身重有痰,惡心欲吐。
白朮茯苓湯, 出處:《外台》卷八引《範汪方》。 組成:白朮5兩,茯苓3兩,橘皮2兩,當歸2兩,附子(炮)2兩,生薑4兩,半夏4兩(切),桂4兩,細辛4兩(一作人參)。 主治:胸中結,痰飲澼結,臍下弦滿,嘔逆不得食;亦主風水。
白朮茯苓湯,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白朮4兩,茯苓2兩,甘草2兩。 主治:逐支飲,通利小便。主治:飲積胸痞,痰停膈上,頭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煩忪悸,喘咳嘔逆,體重脅痛,腹痛腸鳴,倚息短氣,身形如腫。及時行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振振身搖;脾虛泄瀉,脈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