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力伽散

QI LI G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心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腎經 8%
肝經 8%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乞力伽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乞力伽散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腹瀉、水腫等症,白朮能補脾益氣,固澀止瀉,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
  2. 燥濕止瀉: 白朮善於燥濕,對於脾胃濕盛、腹瀉等症有良好療效。乞力伽散中加入白朮,可以幫助燥濕健脾,止瀉止痛,改善腹瀉症狀。

乞力伽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乞力伽散主治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茯苓有助於利水滲濕,排除體內濕邪,改善小便不利,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2. 寧心安神: 茯苓亦能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因水濕停滯而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狀。乞力伽散中加入茯苓,不僅利水消腫,更能起到安神寧心之效,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更好的調理。

乞力伽散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緩解疼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方劑中常因病痛而產生瘀血,白芍能活血化瘀,緩解病痛。
  2. 調和藥性: 方劑中可能存在藥性偏燥或寒涼的藥材,白芍性微寒,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平和,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白芍的加入,不僅能緩解病痛,還能協調藥性,使方劑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乞力伽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百藥之效。乞力伽散中可能包含多種藥性偏寒、偏熱或偏燥的藥材,甘草可以緩和這些藥物的刺激性,使藥效更溫和,避免對身體造成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同時,甘草還具有解毒作用,可以減輕其他藥材對人體的毒副作用。

主治功效


乞力伽散主治功效分析

乞力伽散,源於多部醫籍,諸如《証治準繩‧女科》、《婦人大全良方》、《傷寒廣要》、《校註婦人良方》等,其組成藥物簡單,僅白朮、白茯苓、白芍藥、甘草四味,但療效卻涵蓋範圍頗廣。諸書記載,其主治功效皆圍繞「血虛肌熱」及「脾虛蒸熱」兩大病機展開,並多見於婦女及小兒。

一、 治療原理:

乞力伽散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組成藥物的協同作用上:

  • 血虛肌熱方面: 白芍藥養血柔肝,緩解血虛所致的肌膚乾燥、發熱等症狀;白朮健脾燥濕,脾胃運化正常後,則能更好地吸收營養,滋養血液,從根本上改善血虛;茯苓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濕熱,進一步改善肌膚狀況;甘草調和諸藥,並能緩和白芍藥的收斂作用,使藥性更為平和。此四藥合用,標本兼治,共同達到養血、清熱、除濕的功效。

  • 脾虛蒸熱方面: 小兒脾虛,運化失職,導致營養吸收不良,出現蒸熱、羸瘦、不思飲食等症狀。白朮健脾益氣,為君藥,直接提升脾胃功能;茯苓健脾利水,輔助白朮健脾,並利濕去熱,消解脾胃積滯的濕熱;白芍藥斂陰柔肝,保護脾胃的正常運作;甘草調和諸藥,使藥力更為平和。 因此,此方對脾虛所致的蒸熱、羸瘦、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二、 病機分析及臨牀應用:

古籍中記載乞力伽散治療的病症,其病機關鍵在於「血虛」與「脾虛」。 「血虛」導致肌膚失養,出現肌熱、乾燥等;「脾虛」則影響營養吸收與水液代謝,導致蒸熱、羸瘦、食慾不振等。乞力伽散通過補脾益氣,養血柔肝,清熱利濕等多方面作用,調整臟腑功能,從而改善相關症狀。

例如,《傷寒廣要》中記載一個案例,病人因服用辛溫解表藥過度,導致元氣大虛,血不榮筋,脈洪緩無力,出現瞤動等症狀。此案例中,病人並非單純的血虛肌熱,而是元氣大虛,氣血兩虧,但其症狀與血虛肌熱有部分重疊。作者最終選擇溫補之法,並使用乞力伽散的組成藥物(朮、苓、芍、甘),說明即使在較為複雜的病症中,乞力伽散的藥物組成仍可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乞力伽散方劑簡潔,卻能有效治療血虛肌熱及脾虛蒸熱等病症,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健脾益氣、養血柔肝、清熱利濕等多種作用機制,從根本上調整臟腑功能,改善臨牀症狀,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白朮1兩,白茯苓1兩,白芍藥1兩,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
每用2錢,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膩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乞力伽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 組成:白朮1兩,白茯苓1兩,白芍藥1兩,甘草半兩。 主治:血虛肌熱,小兒脾虛蒸熱,羸瘦,不能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