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平瀉湯
整體功效
平瀉湯是一首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滲濕功效的方劑,主治臟腑不調,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久瀉不癒。
組成
白芍、茯苓、白朮
主治
臟腑不調,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久瀉不癒。
臟腑不調,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久瀉不癒。
臟腑不調,是指臟腑之間的關係失調。肝乘脾土,是指肝氣過盛,乘侮脾土,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濕氣下行,是指濕邪下注,困阻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久瀉不癒,是指長期腹瀉,不易治癒。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本草綱目》
- 《中醫方劑學》
傳統服藥法
芍藥2兩,茯苓1兩,白朮2兩。
平肝瀉水。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平瀉湯由白芍、茯苓、白朮組成。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三味藥合用,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的功效,可以緩解臟腑不調、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久瀉不癒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平瀉湯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弱、濕氣下注、久瀉不癒的人群服用。但是,平瀉湯性寒,脾胃虛寒、大便溏薄的人群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平瀉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芍藥2兩,茯苓1兩,白朮2兩。 主治:平肝瀉水。主治:臟腑不調,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久瀉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