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平瀉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因為白芍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緩解腹瀉:白芍具有收斂止瀉之效,能減少腸道蠕動,抑制腸液分泌,幫助緩解腹瀉症狀,與方劑中的黃芩、甘草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止瀉目的。
- 和胃養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和胃止痛之效,能緩解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同時,白芍也能緩解藥物對胃部的刺激,保護胃黏膜。
因此,白芍在平瀉湯中扮演着緩解腹瀉、和胃養血的關鍵角色,有助於改善腹瀉症狀,促進身體恢復。
平瀉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平瀉湯主治濕熱內蘊,脾胃失調,症狀包括腹脹、便溏、小便不利等。茯苓可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滲濕利水: 茯苓還具有滲濕利水的功效,能利水滲濕,消腫止渴。平瀉湯中常搭配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如澤瀉、豬苓等,茯苓的加入可加強利水滲濕之力,更有效地去除體內濕熱,緩解患者的症狀。
平瀉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之效。平瀉湯主治脾虛濕困,水瀉不止,白朮能健脾益氣,助運脾陽,使脾胃運化正常,從而止瀉。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平瀉湯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性寒涼,易傷脾陽。白朮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保護脾胃,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也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
總而言之,白朮在平瀉湯中起着健脾益氣,助運脾陽,並中和寒涼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平瀉湯」
平瀉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成分包括白芍、茯苓、白朮,具有平肝息風、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臟腑機能失調、肝木剋害脾土、濕邪向下侵襲引起的腹瀉久治不癒。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平瀉湯」,主要成分是:白芍,茯苓,白朮,主治功效是:臟腑機能失調,肝木剋害脾土,濕邪向下侵襲,所以腹瀉久治不癒。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三者合用,可以平肝息風、健脾益氣、利水消腫,達到治療腹瀉久治不癒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芍藥2兩,茯苓1兩,白朮2兩。
平肝瀉水。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平瀉湯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弱、濕氣下注、久瀉不癒的人群服用。但是,平瀉湯性寒,脾胃虛寒、大便溏薄的人群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平瀉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芍藥2兩,茯苓1兩,白朮2兩。 主治:平肝瀉水。主治:臟腑不調,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久瀉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