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丸

真武丸

ZHEN W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飼鶴亭集方》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3.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6%
心經 18%
腎經 18%
胃經 9%
肺經 9%
肝經 9%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真武丸中含有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真武丸主治寒濕困脾、陽氣不足之症,附子可溫補陽氣,驅散寒濕,達到溫陽散寒、扶正祛邪之目的。
  2. 回陽救逆: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陽氣虛衰、脈微欲絕等危重病症。真武丸中加入附子,可以增強其回陽救逆之力,在治療寒濕困脾的同時,也能應對危急情況。

真武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源於其健脾利濕升陽止瀉的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燥濕健脾,利水滲濕,並能升舉陽氣,止瀉止汗。真武丸主治寒濕內盛,脾陽不振證,患者常表現為四肢冰冷、腹痛泄瀉、面目浮腫等。白朮的加入,可溫脾健脾,利水消腫,並能協助茯苓、白芍等藥物驅散寒濕,振奮陽氣,達到溫陽利水、祛寒止瀉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真武丸方劑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在於其緩解寒邪侵襲所致的症狀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的功效。真武丸主治陽虛水泛,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自汗畏寒等症,而白芍可以滋養肝血,緩解寒邪對肝脾的損傷,並抑制汗液分泌,達到溫陽利水、固表止汗的效果,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奏療效。

真武丸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可將體內過多的水濕排出,有助於改善真武丸主治的寒濕痺證,如四肢沉重、關節疼痛、畏寒肢冷等症狀。
  2. 健脾益氣:茯苓還具有健脾益氣之功效,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濕運化,進一步改善寒濕痺證的脾腎陽虛狀態。

茯苓作為真武丸中重要的藥材,其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使其在治療寒濕痺證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真武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真武丸》主治少陰病(腎陽虛衰、水濕內停)及相關證候,具體表現如下:

  1. 少陰腹痛:因腎陽不足,寒水內停,氣血凝滯所致之腹痛,多屬冷痛、綿綿不休。
  2. 四肢沉重:陽虛水濕不化,浸漬肌膚經絡,故肢體困重。
  3. 嘔咳下利:水氣上逆犯胃則嘔,射肺則咳;下趨腸間則下利清穀。
  4. 小便不利:腎陽虛膀胱氣化失司,水液代謝失常。
  5. 痰飲水氣:泛指陽虛水停所致之痰飲、水腫等證。
  6. 傷寒亡陽兼證:過汗損陽,陽虛不能溫養筋肉,故見「筋惕肉瞤」(肌肉跳動);陽氣外脫則「氣虛惡寒」。

此方核心病機為「腎陽虛衰,水濕內停」,治療方向以溫陽利水為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1. 附子(君藥)

    • 性大熱,補命門真火,溫腎助陽以化氣行水。
    • 針對少陰本虛,恢復腎之氣化功能,為治本之關鍵。
  2. 白朮(冬朮,臣藥)

    • 健脾燥濕,與茯苓協同運化中焦水濕。
    • 土旺則制水,防範水濕泛濫,兼固後天之本。
  3. 茯苓(佐藥)

    • 甘淡滲濕,導水濕從小便而出,治標之要藥。
    • 與附子相配,溫利並行,祛邪不傷正。
  4. 白芍(佐使藥)

    • 斂陰和營,緩急止痛,制附子之燥烈。
    • 於陽虛水停證中,防利水過劑傷陰,體現「陰中求陽」之法。
  5. 薑汁為丸

    • 生薑溫中散水,助附子振奮陽氣,兼和胃止嘔,契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旨。

(二)方義推衍

全方以「溫腎陽、利水濕」為主軸,體現三大治療邏輯:

  1. 溫陽化氣:附子配生薑,直補少陰之陽,恢復水液氣化功能。
  2. 健脾制水:白朮、茯苓健脾滲濕,斷水濕生成之源。
  3. 剛柔相濟:白芍柔斂,制附子之剛燥,使溫利而不耗陰血。

(三)延伸推論

此方結構暗含「標本兼治」思維:

  • 治本:附子溫腎陽以治水停之根。
  • 治標:茯苓、白朮利水健脾,白芍調和營陰,共奏祛邪安正之效。
    適用於一切「陽虛水泛」之證,現代可類比於慢性心衰水腫、腎病水腫、寒濕腹瀉等屬腎陽虛者。

三、總結

《真武丸》以附子為君,合健脾利水、斂陰調和之品,構成溫陽利水之經典配伍。其方義嚴謹,深合「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治療哲學,展現中醫「調動氣化以治水」的獨特思路。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兩,冬朮4兩,白芍4兩,茯苓4兩。
上為末,薑汁為丸。
每服3錢,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真武丸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排尿困難腹痛大腸激擾綜合症胰臟炎心內膜炎心包炎嗜眠症(嗜睡症)二尖瓣狹窄嘔吐腎絲球腎炎咳嗽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怕冷多痰身體筋肉不由自主地跳動

相同名稱方劑


真武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附子1兩,冬朮4兩,白芍4兩,茯苓4兩。 主治:少陰腹痛,四肢沉重,嘔咳下利,小便不利,痰飲水氣。並治傷寒汗多亡陽,筋惕肉瞤,氣虛惡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