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GUI ZHI QU GUI JIA FU LING BA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4%
胃經 21%
肺經 19%
心經 12%
腎經 6%
肝經 6%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主治功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益氣健脾、利水滲濕、安神補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太陽病下痢,頭痛項強,微熱,無汗,心下隱隱作痛,小便不利等症狀。其組成包括: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的主要功效是益氣健脾、利水滲濕、安神補血。益氣健脾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體質,緩解脾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利水滲濕可以祛除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水腫,改善泌尿系統功能。安神補血可以寧心安神,改善睡眠,補益氣血,增強體質。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的臨牀應用非常廣泛,除了可以治療太陽病下痢外,還可以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脾虛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
  • 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泌尿系統疾病。
  • 失眠、多夢等神經衰弱症狀。
  • 氣血兩虛引起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倦怠乏力等症狀。
  • 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風濕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雖然具有多種功效,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孕婦、兒童以及有嚴重肝腎疾病的患者應慎用。服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避免服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避免服用寒涼性藥物。
  • 服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服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後,如果出現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中並無白芍。此方是由桂枝去桂湯加上茯苓和白朮組成,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四肢乏力等症狀。

方中去桂枝,是因為桂枝性溫,容易助熱,而此方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故去桂枝以避免燥熱傷陰。茯苓和白朮則健脾益氣,補中益氣,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氣血生成。因此,此方以健脾益氣、補中益氣為主,並無白芍的應用。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的主要藥材為茯苓、白朮,性偏寒涼,而桂枝性溫,去桂後,整體偏寒。甘草性甘平,味甘而入脾胃,能調和藥性,使藥力平和,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陽,同時亦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2. 緩解副作用:甘草具有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茯苓、白朮等藥材可能引起脾胃虛寒,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傷害,避免產生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確保藥物安全有效地使用。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解表裏: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表寒裏虛證,而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之效,可助桂枝、茯苓、白朮溫陽化濕,驅散寒邪,溫暖脾胃,緩解表寒裏虛之症。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生薑可調和桂枝、茯苓、白朮等藥物的性味,使其藥力更趨平和,並能促進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中常因脾虛氣弱而出現水濕停滯,白朮可補脾益氣,助脾運化水濕,改善水腫。
  2. 固表止汗:白朮能固表止汗,與茯苓、桂枝等藥材合用,可改善因脾虛氣弱引起的汗出不止,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達到固表止汗的效果。

白朮的加入,使方劑更能針對脾虛氣弱導致的水腫和汗出等症狀,達到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療效果。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功。該方症狀多為脾氣不足,濕邪內困,茯苓能補脾益氣,利水滲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濕邪得以排除,從而改善症狀。
  2. 配伍協同: 方中桂枝去桂,辛溫解表,茯苓配伍,一溫一涼,寒熱相濟,有助於疏解表邪,溫補脾陽,達到溫中祛寒、利水滲濕之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大棗味甘性溫,能緩和桂枝、茯苓、白朮等藥物的燥性,避免藥物過於辛燥而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補益脾氣: 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促進藥物吸收,並提升整體療效。此外,大棗還能改善因脾氣虛弱而引發的各種症狀,如乏力、食慾不振等。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脖子頸項酸痛腹瀉無尿及少尿不易流汗頸部連及背部筋脈肌肉強直腹痛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芍藥3兩,甘草2兩(炙),生薑(切)3兩,白朮3兩,茯苓3兩,大棗12枚(擘)。 主治:利水通陽。主治: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