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金飲

SHUANG JIN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九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肺經 23%
胃經 19%
心經 15%
腎經 1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雙金飲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胃散寒: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胃寒、嘔吐等症狀。對於寒性胃痛、胃氣上逆等,丁香能起到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作用,與雙金飲中其他溫陽散寒的藥材協同作用,增強其溫胃散寒的效果。
  2. 行氣止痛:丁香還具備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胃脘疼痛。在雙金飲中,丁香與其他行氣活血藥物配合,能更好地舒緩胃部不適,達到止痛的效果。

雙金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雙金飲常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疾病,如久病體虛、脾胃虛弱等,而人參的補氣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助於恢復元氣。

2. 扶正祛邪: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人參可以提升正氣,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病邪入侵。雙金飲中常常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扶正祛邪的作用,例如與黃芪、白朮等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補氣固本之效。

雙金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雙金飲中多為辛溫燥烈之品,如金銀花、連翹等,容易傷津耗氣。加入甘草可緩解藥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人。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雙金飲主要用於清熱解毒,而甘草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此外,甘草還能補脾益氣,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進疾病的康復。

雙金飲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雙金飲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氣虛水腫等症狀,白朮可補脾益氣,利水滲濕,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水腫症狀,從根本上解決濕邪困脾的問題。
  2. 佐助其他藥物: 白朮性平和,能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雙金飲中常含有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白朮可輔助這些藥物,使其藥力更易發揮,提高治療效果。

雙金飲中包含茯苓,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以達到治療水濕停滯、脾虛不運所致的症狀。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其利水滲濕,能有效排除體內過多的水濕,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而健脾寧心則能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心悸失眠等症狀。因此,在雙金飲中加入茯苓,可以更好地發揮藥方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雙金飲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雙金飲多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阻塞。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之功。若痰濕阻滯,容易導致脾胃氣逆,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可降逆氣,止嘔吐,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消化道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雙金飲」組成與功效介紹

中藥方劑「雙金飲」的主要成分包括丁香、人參、甘草、白朮、茯苓、半夏。這些成分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它還能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丁香能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傳統服藥法


大罌粟殼(去蒂,銼碎,蜜水炒透,曬乾)1兩,大川芎(銼碎,釀醋炒透,候乾)半兩。
上藥再曬或焙,為末。
每服1-2錢,空心用粳米清湯調下;或溫蜜湯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脾胃。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雙金飲, 出處:《百一》卷十九。 組成:丁香1錢,人參1錢,甘草1錢,白朮半兩,白茯苓半兩,半夏半錢(薑制)。 主治:實脾,進飲食。主治:小兒吐瀉。

雙金飲,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大罂粟殼(去蒂,銼碎,蜜水炒透,曬乾)1兩,大川芎(銼碎,釀醋炒透,候乾)半兩。 主治:下痢赤白,晝夜頻密,及泄瀉經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