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金飲

SHUANG JIN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九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肺經 20%
胃經 17%
心經 16%
腎經 14%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雙金飲

整體功效

健脾和胃,止吐止瀉。

主治

小兒吐瀉

本方由丁香、人參、甘草、白朮、茯苓、半夏組成,具有健脾和胃,止吐止瀉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小兒吐瀉,症見嘔吐腹瀉食欲不振、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二:「雙金飲,治小兒吐瀉,不論何因所致,皆可應用。若吐瀉日久,脾胃虛弱,可加白朮、茯苓、甘草;若吐瀉兼有寒熱,可加黃連、黃芩;若吐瀉兼有食積,可加山楂、神曲;若吐瀉兼有腹痛,可加木香、砂仁。」
  2. 《中醫兒科學》第十三章:「雙金飲,主治小兒吐瀉。症見嘔吐、腹瀉、食欲不振、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本方具有健脾和胃,止吐止瀉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小兒吐瀉,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大罌粟殼(去蒂,銼碎,蜜水炒透,曬乾)1兩,大川芎(銼碎,釀醋炒透,候乾)半兩。
上藥再曬或焙,為末。
每服1-2錢,空心用粳米清湯調下;或溫蜜湯亦得。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辛溫,有溫中散寒、開胃止嘔的功效;人參大補元氣,益脾胃;甘草補脾和胃,緩急止痛;白朮健脾燥濕;茯苓利水滲濕;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止吐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脾胃。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雙金飲, 出處:《百一》卷十九。 組成:丁香1錢,人參1錢,甘草1錢,白朮半兩,白茯苓半兩,半夏半錢(薑制)。 主治:實脾,進飲食。主治:小兒吐瀉。

雙金飲,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大罂粟殼(去蒂,銼碎,蜜水炒透,曬乾)1兩,大川芎(銼碎,釀醋炒透,候乾)半兩。 主治:下痢赤白,晝夜頻密,及泄瀉經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丁香安胃湯

相似度 85%

丁沉四君子湯

相似度 83%

理中化痰丸

相似度 83%

加味四君湯

相似度 83%

養脾湯

相似度 83%

扶正散邪湯

相似度 83%

丁朮湯

相似度 80%

四君子湯

相似度 80%

參甘苓夏湯

相似度 8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