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全身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1.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的功效。全身湯多用於氣虛血弱、體質衰敗者,人參可補益氣血,提升患者體力,增強免疫力,改善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
2. 扶正固本:人參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於因疾病或虛弱導致的正氣不足,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全身湯多用於久病體虛、氣血不足的患者,人參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元氣,提高抗病能力,促進康復。
全身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等功效。全身湯多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脾胃不和等症狀,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等症狀。
- 燥濕止瀉: 全身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溼盛引起的腹瀉,白朮能燥濕利水,健脾止瀉,有助於改善脾虛導致的濕氣過盛、腹瀉等症狀。
全身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全身湯多用於治療濕熱內蘊、氣血不暢所致的諸症,茯苓可以健脾化濕,利水滲濕,改善濕熱內困的狀態。
- 化痰止咳: 茯苓亦能利水消痰,對於痰濕阻肺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全身湯若包含咳嗽症狀,茯苓的加入可以起到化痰止咳的功效,改善呼吸道症狀。
全身湯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全身湯常用於治療濕痰阻滯所致的全身不適,半夏能有效祛除濕痰,使氣血流通,改善症狀。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全身湯中常伴隨嘔吐、噁心等症狀,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緩解患者不適。
綜上所述,半夏在全身湯方劑中起到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痰阻滯所致的全身不適。
「全身湯」中使用附子,乃因其具有強烈的回陽救逆之效。附子為辛熱之品,性峻力強,善於溫陽散寒,回陽救逆,尤其對於陽氣衰敗、寒邪內侵所致的各種寒症,如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脈象微弱等,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此外,附子還可通絡止痛,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對於某些寒凝血瘀所致的疾病,亦有一定療效。但附子藥性猛烈,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全身湯」方劑中加入「神麴」的原因主要有二:
- 健脾消食,助消化吸收: 神麴性溫味甘,具健脾消食之效,可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對於一些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全身不適,神麴可起到調理脾胃、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從而改善全身狀況。
- 溫中散寒,緩解畏寒: 神麴亦有溫中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緩解畏寒、手足冰冷等症狀。對於一些因寒邪侵襲導致的全身不適,神麴可起到溫陽驅寒的作用,改善體質,提升抵抗力。
總體而言,神麴在「全身湯」方劑中發揮著健脾消食、溫中散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畏寒等症狀,從而達到調理全身的目的。
主治功效
全身湯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病因病機分析:
根據《辨證奇聞》與《辨證錄》所述,偏枯(半身不遂)的成因並非外感風邪,而是臟腑經絡本身並無風邪,卻誤用祛風之藥所致。此類患者往往體質羸弱,元氣虛弱,誤用祛風之藥,更傷正氣,導致氣血運行障礙,肢體失養,終成偏枯。文中強調,即使病情發展至偏枯,亦不可再以祛風為治,反需扶正固本,方可奏效。
《辨證錄》進一步闡明,偏枯之症雖非急症,然亦需以峻補之劑救治。若待日久,則元氣愈虛,補之更難。故應在患者元氣將絕未絕之際,以大劑補益之藥,挽救於危難。
方劑組成及治療原理:
全身湯之組成,乃針對上述病機而設,其藥物組成與功效如下:
- 人參、白朮: 皆為補氣要藥,人參大補元氣,益精養血,為君藥,力挽欲頹之元氣,使正氣復甦;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和中,使脾胃運化正常,氣血生化有源,為臣藥,協同人參補益正氣。
-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有助於脾胃運化,同時亦能安神定志,減輕因病所致之精神壓力。
- 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本方中使用半夏,旨在處理因脾胃功能失調可能導致的痰濕內生,同時亦有助於恢復氣機升降之常。
- 附子: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針對患者元陽虛衰,肢體寒冷之象,可助陽氣復甦,推動氣血運行。
- 神麴: 消食化積,和胃醒脾,可助消化,避免補益藥物引起壅滯,有助於脾胃運化吸收,增強補氣藥效。
本方以人參、白朮為核心,大補元氣,扶助正氣。配以茯苓健脾滲濕,半夏化痰降逆,附子溫陽散寒,神麴健胃消食。諸藥合用,溫補脾腎,充養氣血,暢通經絡,使肢體得養,終能解除偏枯之患。
主治功效:
綜合以上分析,全身湯之主治功效如下:
- 偏枯(半身不遂): 針對因誤用祛風藥物,導致元氣大傷、氣血運行不暢,肢體失養所致之偏枯。能有效補益元氣,暢通經絡,使肢體恢復運動功能。
- 肢體痿軟: 因元氣虛衰,氣血不能濡養四肢,導致肢體痿軟,活動無力。本方可補益氣血,使肢體得養,恢復正常功能。
- 步履艱難: 因氣血虧虛,肢體活動受限,導致行走困難。本方可補益氣血,強筋健骨,使患者步履如常。
- 身臂沉重: 因氣血虧虛,導致肢體沉重乏力,本方可補益氣血,使肢體輕快。
總結:
全身湯乃針對元氣大虛之偏枯證所設,以補益正氣為本,兼以化痰散結,溫陽散寒。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大劑量補氣藥物,迅速恢復元氣,使氣血運行恢復正常,肢體得養,從而達到治療偏枯之目的。方劑配伍嚴謹,藥物精當,充分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人參2兩,白朮2兩,茯苓1兩,半夏3錢,附子3分,神曲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全身湯,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人參2兩,白朮2兩,茯苓1兩,半夏3錢,附子3分,神曲1錢。 主治:猝倒之後致半身不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