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子湯

JI LI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腎經 13%
膀胱經 11%
心經 10%
肺經 9%
胃經 9%
脾經 9%
膽經 6%
大腸經 4%
心包經 3%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蒺藜子湯中加入沙苑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蒺藜子擅長疏肝解鬱,散結消腫,而沙苑子則以補腎益精、強筋壯骨見長。二者結合,既能疏肝解鬱,又能補腎益精,對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具有更顯著的治療效果。
  2. 協調藥性,避免副作用: 蒺藜子偏寒性,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脾胃。而沙苑子性溫,可以溫補脾腎,緩解蒺藜子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的損害,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蒺藜子湯中加入淫羊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淫羊藿性溫,味甘辛,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蒺藜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平肝息風、降逆止嘔之效。兩藥配伍,寒溫相濟,可以更好地發揮各自功效,達到補腎壯陽,平肝息風的治療目的。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淫羊藿能溫補腎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梢血液循環,而蒺藜子能平肝息風,舒筋活絡,二者相輔相成,可以共同改善因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頭暈目眩等症狀。

蒺藜子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蒺藜子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性較重,易傷陽氣。防風性微溫,可調和蒺藜子寒涼之性,避免過寒傷正。同時,防風辛溫,可散寒止痛,有助於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疼痛、瘙癢等症狀。
  2. 助蒺藜子祛風止癢:蒺藜子主要功效為平肝解鬱,祛風止癢,而防風亦有祛風止癢之效。兩藥合用,可增強藥力,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

蒺藜子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 蒺藜子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止痛之效,而川芎則能活血行氣、通經止痛,兩者合用,可加強活血通絡之功,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疏風散寒: 蒺藜子性溫,有祛風除濕之效,川芎亦具疏風散寒之功,二者相配,可協同作用,散寒祛風,改善因風寒所致的痺痛麻木等症狀。

總之,川芎加入蒺藜子湯,不僅能增強活血通絡之效,更能協同疏風散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蒺藜子湯中包含萆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蒺藜子擅長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而萆薢則以利水滲濕、通經活絡見長。二者合用,可互相增強功效,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利水消腫,達到治療肝鬱氣滯、濕熱下注所致的病症目的。
  2. 針對病症,協同作用: 蒺藜子湯常用於治療肝鬱脾溼所致的脅肋疼痛、小腹脹滿、月經不調等症。萆薢的利水滲濕作用,可幫助消除脾溼,而蒺藜子的疏肝解鬱作用,則可緩解肝鬱氣滯。二者協同,更能有效緩解病症。

蒺藜子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蒺藜子具有平肝熄風、行氣止痛的作用,兩者配伍,可加強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
  2.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枳殼還能利水消腫,有利於消散水腫,通利關節,減輕疼痛。蒺藜子則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兩者合用,可促進水液代謝,解除水腫,通絡止痛。

因此,枳殼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蒺藜子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效果,還能利水消腫,通絡止痛,提高藥效。

蒺藜子湯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其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功效。

  1. 溫陽散寒: 蒺藜子性寒,擅長祛風濕、利小便,但容易傷陽氣。肉桂性熱,溫補腎陽,可緩解蒺藜子寒涼之性,避免傷及陽氣。
  2. 補火助陽: 肉桂入腎經,可溫腎陽,助陽氣運行,配合蒺藜子利水消腫之效,更能促進水液代謝,達到通利水道、消腫止痛之目的。

蒺藜子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針對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

蒺藜子性寒,善於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但其寒涼之性易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寒,出現腹瀉等症狀。而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的功效,能夠抑制蒺藜子的寒性,防止其損傷脾胃,並輔助其清熱解毒,更好地治療肝鬱氣滯、濕熱下注引起的症狀。

因此,黃芩的加入,既能調和蒺藜子的寒性,又能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蒺藜子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病所:蒺藜子性寒,入肝腎經,擅長疏肝解鬱,散結止痛。但其寒性較重,易傷脾胃,影響藥力發揮。白朮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力更容易到達病竈部位,發揮療效。
  2. 佐以利水消腫,兼顧整體調理:蒺藜子湯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乳房腫塊、月經不調等症。白朮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配合蒺藜子疏肝解鬱,達到通暢氣血,消散腫塊的效果,同時兼顧脾胃運化,促進機體整體恢復。

蒺藜子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蒺藜子、麻黃等多種草藥。其中,麻黃的加入有其深層的醫理依據。麻黃性溫味辛,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善於開腠理、散寒邪。在蒺藜子湯中,麻黃用以增強方劑的散風寒、通竅利咽作用,尤其適合治療因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聲音嘶啞等症狀。此外,麻黃與蒺藜子相配,還能增強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效果,對於風熱感冒或風濕痹痛亦有良好療效。然而,由於麻黃含有刺激性成分,使用時應注意劑量,避免過量導致心悸、失眠等副作用。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和體質,由專業醫師辨證施治,合理調配。

蒺藜子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祛濕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祛除濕氣、止痛的功效,與蒺藜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腰膝疼痛、筋骨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的作用。
  2. 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羌活亦具有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經絡阻滯,進而改善腰膝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羌活在蒺藜子湯中起著疏散風寒、祛除濕氣、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與蒺藜子共同發揮治療腰膝疼痛、筋骨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的效果。

蒺藜子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包括蒺藜子、天雄等多種草藥。在本方中加入天雄,主要取其溫熱辛烈之性質,以及散寒止痛、通經絡之效用。天雄,為烏頭之一種,其性大熱,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善於祛風除濕、散寒止痛,適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筋骨痿弱等症狀。在蒺藜子湯中,天雄與其他藥材相配伍,能增強整體方劑的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效果,尤其對於因寒濕所導致的各種病證有著良好的治療作用。然而,天雄含有烏頭鹼,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用量宜少,且應遵循醫囑,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蒺藜子湯方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熄風止痙: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的功效,可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驚癇抽搐等症狀。蒺藜子湯主治風熱頭痛,兼有目赤腫痛、口渴咽乾等症,羚羊角可清熱解毒,緩解風熱之邪,並止痙鎮痛。
  2. 活血化瘀,通經絡: 羚羊角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可改善氣血循環,消散瘀血,對於風熱頭痛引起的頭部血管阻塞、血脈不通有輔助治療作用。蒺藜子湯中其他藥物如蒺藜、川芎等也有活血化瘀之效,與羚羊角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蒺藜子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蒺藜子性平,善於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但對於某些肝火旺盛或濕熱內蘊所致的症狀,單用蒺藜子可能效果不足。黃連的加入,可以幫助清熱瀉火,進一步增強蒺藜子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效果。
  2. 制約藥性: 蒺藜子性平,但有些患者服用後可能出現寒涼的副作用。黃連的加入,可以起到制約蒺藜子的藥性,防止寒涼過度,避免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

蒺藜子湯中加入旋覆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旋覆花味辛、微苦,性溫,入肺、胃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蒺藜子湯主治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胸悶、脅痛、嘔吐等症。旋覆花可以幫助疏解肝氣,降逆止嘔,緩解患者的症狀。
  2. 化痰止咳,止喘平喘: 旋覆花還具有化痰止咳、止喘平喘的作用。蒺藜子湯中常加入其他具有化痰止咳功效的藥材,如半夏、陳皮等,旋覆花可以加強此功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主治功效


蒺藜子湯,是一款中藥方劑,具有治療皮膚發紅、變白、反覆瘙癢的功效。

配方組成:

  1.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
  2.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
  3. 萆薢: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
  4.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
  5.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
  6.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7.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
  8.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9.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
  10. 旋覆花: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
  11. 淫羊藿:溫陽補腎,壯陽益精,祛風除濕。
  12.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
  13. 沙苑子: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腎。

蒺藜子湯具有治療皮膚發紅或變白,伴隨劇烈瘙癢,反反覆覆好不了的功效。該方劑組成多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益精補腎等功效,可有效緩解皮膚炎症,止癢消腫,改善皮膚狀況。

傳統服藥法


蒺藜子(炒,去角)2兩,仙靈脾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芎藭1兩半,萆薢1兩半,白石脂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桂(去粗皮)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白朮1兩,麻黃(去根節)1兩,羌活(去蘆頭)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羚羊角屑1兩,黃連(去須)1兩,旋覆花(炒)3分。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入生薑2片,烏梅肉半棗大,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蒺藜子湯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蒺藜子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一。 組成:蒺藜子(炒,去角)2兩,仙靈脾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川芎1兩半,萆薢1兩半,白石脂1兩半,枳殼(去瓤,麸炒)1兩半,桂(去粗皮)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白朮1兩,麻黃(去根節)1兩,羌活(去蘆頭)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羚羊角屑1兩,黃連(去須)1兩,旋覆花(炒)3分。 主治:風疹發歇不癒,或赤或白,瘙癢至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