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桑白皮湯
CHAI HU SANG BAI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桑白皮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在於柴胡的疏肝解鬱、退熱解表功效。
- 疏肝解鬱: 柴胡擅長疏解肝氣鬱結,對於肝氣不舒、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 退熱解表: 柴胡同時具有退熱解表的作用,對於外感風寒、發熱頭痛、惡寒發熱等症狀,柴胡能幫助驅散外邪,退熱解表。
因此,柴胡在柴胡桑白皮湯中擔當疏肝解鬱、退熱解表的重任,配合桑白皮等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表,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柴胡桑白皮湯主要用於治療風熱犯肺,症見發熱、咳嗽、咽痛、鼻塞等。桑白皮可配合柴胡疏散風熱,宣肺利氣,緩解肺氣鬱滯,幫助止咳化痰。
- 利水消腫:桑白皮還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緩解肺熱壅盛所致的水腫。柴胡桑白皮湯治療的風熱犯肺,有時也伴有水腫症狀,桑白皮的利水消腫作用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柴胡桑白皮湯為一經典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因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胸脹、咳嗽等症狀。方中包含天雄,乃取其溫熱之性,能行氣活血、散寒止痛。天雄為烏頭之一種,性大熱,味辛、甘,有毒,歸心、肝、腎經。在本方中,天雄與柴胡相配,柴胡疏肝解鬱,天雄溫通經絡,兩者相輔相成,可增強療效。天雄之熱能助柴胡疏暢氣機,對於寒凝氣滯之咳嗽、胸脹,有獨到之功。但因其有毒性,用量須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用量,確保安全有效。
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羌活,主要是因為其 疏散風寒 和 解表止痛 的功效。
羌活味辛性溫,能 祛風解表、散寒止痛,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身痛、發熱、鼻塞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柴胡桑白皮湯主要用於治療 外感風寒,兼有濕邪 的病症,羌活的加入可以加強方劑的 疏風解表 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柴胡桑白皮湯主治少陽病,症狀包括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頭脹、嘔吐泛酸等。枳殼能疏肝解鬱,理氣降逆,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苦滿、嘔吐等症狀。
- 促進藥物吸收:枳殼具有破氣消積之效,可促進藥物在腸道的吸收利用,提高藥效。柴胡桑白皮湯中其他藥物如柴胡、桑白皮等,也需要依靠氣機通暢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效。枳殼的加入,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利水濕,健脾和胃: 大腹皮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濕、行氣消脹的功效。方中柴胡、桑白皮疏散風寒,但容易傷及脾胃,大腹皮可補益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傷脾。
- 利水滲濕,通利小便: 大腹皮能利水滲濕,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柴胡桑白皮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表證兼有水濕內停者,大腹皮可助柴胡、桑白皮疏風散寒,同時利水消腫,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症狀。
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清熱解毒,瀉火除煩: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柴胡桑白皮湯主治少陽病,症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等,黃連可清泄少陽之熱,解除煩躁,緩解胸脅苦滿等症狀。
- 抑制柴胡升散之性: 柴胡為疏散解表藥,性偏升散,而黃連則偏於清降,兩者搭配可抑制柴胡之升散,避免因柴胡過分升散而導致病情加重。
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 緩解肝鬱氣滯:柴胡桑白皮湯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而當歸具有養血活血、補肝潤燥的功效,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配合柴胡、桑白皮等藥物,共同達到疏肝理氣、清熱解毒的作用。
- 滋陰養血:肝鬱氣滯往往伴隨血虛,當歸能補血養血,滋陰潤燥,能改善血虛症狀,使治療更加全面,提高療效。
柴胡桑白皮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 麻黃性溫,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功效。柴胡桑白皮湯主治風寒襲表,肺氣不宣所致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麻黃可幫助疏散風邪,宣通肺氣,緩解表證。
- 配合柴胡,增強解表作用: 柴胡性微寒,善於疏解少陽經之風邪,而麻黃則善於疏解太陽經之風邪。兩者配合使用,可達到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協同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助柴胡解表: 柴胡桑白皮湯主治寒熱往來之證,而肉桂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之效。配合柴胡疏肝解鬱,可增強散寒解表之功,使寒熱之邪得以迅速排出。
- 調和脾胃,助藥力運行: 肉桂辛溫,入脾經,能溫脾散寒,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此處加入肉桂,一方面可使藥物更好吸收,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藥力運行至病所,提高療效。
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柴胡桑白皮湯以柴胡、桑白皮等寒涼藥為主,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入脾,能緩解藥物寒涼之性,調和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度損傷。
-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緩解疼痛、解毒、抗炎、利尿等作用,與其他藥材相配,能增強柴胡桑白皮湯的清熱解表、利濕止痛之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柴胡桑白皮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旨在調理肝氣與肺陰,其中白梅之加入至關重要。白梅性酸、甘、涼,歸肝、肺經,其酸能收斂,甘可潤燥,涼則清熱。在方中,白梅與柴胡相輔相成,柴胡疏肝解鬱,白梅則能收斂肝氣,防止藥物過度升散;同時,白梅的涼潤特性,有助於桑白皮清肺熱、潤肺燥之效,增強整體方劑滋潤降火的作用。此外,白梅還能生津止渴,對於肝肺陰虛所致的口乾舌燥有良好療效,是此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柴胡桑白皮湯以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為主,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可輔助柴胡、桑白皮等藥物,更有效地清熱解表,緩解外感熱邪。
- 抑肝制火: 方中柴胡疏肝解鬱,桑白皮宣肺清熱,若肝火旺盛,易致熱邪上炎,黃芩能清熱降火,抑制肝火上炎,使邪氣得以宣泄,達到清熱解表的效果。
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旋覆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化痰降逆: 旋覆花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降逆之效。柴胡桑白皮湯主治外感風寒,肺氣不宣,咳嗽氣喘,痰多粘稠等症,旋覆花可助柴胡解表散寒,桑白皮清肺潤燥,共同達到宣肺止咳,化痰降逆的效果。
- 降氣平喘,和胃降逆: 旋覆花亦能降氣平喘,和胃降逆,對於因肺氣不降導致的喘咳,以及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皆有一定療效。柴胡桑白皮湯中加入旋覆花,可進一步增強其降氣平喘,和胃降逆之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柴胡桑白皮湯」與其成分介紹
柴胡桑白皮湯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具有咳嗽、呼吸促急、心煩燥熱、四肢痠痛,夜間加劇的功效。其組成包括柴胡、桑白皮、天雄、羌活、枳殼、大腹皮、黃連、當歸、麻黃、肉桂、甘草、白梅、黃芩、旋覆花等多種中藥材,各具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出治療作用。
成分介紹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柴胡歸肝、膽、三焦經:**具有散風退熱、清肝解鬱、調經止痛、退熱疏風、利尿退黃、解毒透疹、解痙止厥的功效。
- **大腹皮性溫、味甘:**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
- **當歸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的功效。
- **黃連歸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肉桂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桑白皮性溫,味甘、苦:**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的功效。
- **旋覆花性溫、辛:**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的功效。
- **枳殼性寒、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的功效。
綜述
中藥方劑「柴胡桑白皮湯」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咳嗽、呼吸促急、心煩燥熱、四肢痠痛,夜間加劇的功效。其組成中的麻黃、甘草、柴胡、大腹皮、當歸、黃連、黃芩、羌活、肉桂、桑白皮、旋覆花、枳殼等藥材具有不同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出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柴胡(去苗)1兩半,桑根白皮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大腹(連皮,銼)1兩半,黃連(去須)1兩,當歸(切,焙)1兩,麻黃(去根節)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白梅(拍碎)4枚,黃芩(去黑心)半兩,旋覆花(微炒)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柴胡桑白皮湯是一首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熱、清熱止咳功效的中藥方劑。本方適用於風寒咳嗽,症見咳嗽、上氣促急、心躁寒熱、四肢煩疼,夜間甚者。在使用本方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 本方含有麻黃、肉桂等藥物,有升陽的作用,因此,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黃連、黃芩等藥物,有苦寒之性,因此,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桑白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組成:柴胡(去苗)1兩半,桑根白皮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枳殼(去瓤,麸炒)1兩半,大腹(連皮,銼)1兩半,黃連(去須)1兩,當歸(切,焙)1兩,麻黃(去根節)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白梅(拍碎)4枚,黃芩(去黑心)半兩,旋覆花(微炒)半兩。 主治:咳嗽,上氣促急,心躁寒熱,四肢煩疼,夜間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