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甘草飲
CHANG SHAN GAN CAO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常山甘草飲的組成中包含常山,主要原因如下:
- 常山性寒,味苦,具有解熱、止痛、抗瘧的作用。 常山可以清熱解毒,抑制瘧疾的發作。
- 甘草性甘,味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 甘草可以緩解常山寒涼的藥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常山甘草飲通常用於治療瘧疾,常山可以抑制瘧原蟲的生長,而甘草可以緩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常山甘草飲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緩和藥性:常山性寒,具有較強的毒性。甘草性甘溫,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可以減輕常山的毒性,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副作用。
- 增強療效:甘草可與常山相互配合,加強其清熱解毒、抗瘧的作用。甘草能提高常山的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其作用。
常山甘草飲為一方經典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瘧疾。其基本組成包括常山與甘草兩味藥材,而根據不同病情的需要,有時會加入其他藥物如大黃。大黃性寒味苦,歸肝、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止血等功效,在方劑中的應用多著眼於其良好的瀉下作用。
在常山甘草飲中加入大黃,主要是考慮到瘧疾發作時可能伴隨的熱結便秘或黃疸等症狀。常山本身具有驅除瘧原蟲的作用,但可能會引起嘔吐不適;甘草則能調和諸藥並減輕副作用。配合大黃使用,可以增強整個方劑的清熱瀉火效果,幫助排出體內積滯,緩解因熱毒內結導致的相關症狀。此外,大黃還有助於改善由瘧疾引發的消化系統問題,從而達到綜合治療的目的。
常山甘草飲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原因有二:
- 解表清熱,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常山甘草飲主治風寒感冒,桑白皮可輔助常山清熱解表,同時宣肺止咳,緩解患者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 與其他藥物相配伍:常山甘草飲中的常山性寒,容易傷脾胃,桑白皮則能起到緩解常山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同時,桑白皮與甘草相配伍,能增強甘草的解毒作用,提高方劑的整體療效。
常山甘草飲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瘧疾、咳嗽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包括了常山、甘草及烏梅等。其中,烏梅的加入具有深遠的醫學考量。根據中醫理論,烏梅味酸、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及安蛔之功效。在常山甘草飲中,烏梅的作用主要為調和諸藥,並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一方面,烏梅可以緩解常山可能引起的嘔吐感,減輕患者不適;另一方面,由於瘧疾或劇烈咳嗽易耗傷津液,烏梅能夠生津止渴,補充體內流失的津液,兼有固澀作用,對症下藥,使治療更為全面。此外,烏梅還能輔助調節腸胃功能,對於因疾病而引發的腹瀉亦有一定的療效。綜上所述,烏梅作為常山甘草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平衡了藥方的性味,也確保了治療過程中的患者舒適度與療效的提升。
常山甘草飲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瘧疾及相關症狀。其組成成分主要包括常山與甘草兩種主要藥材,其中還加入了杏仁。杏仁在本方中的應用,主要是取其能降氣平喘、潤腸通便之效。瘧疾患者往往伴有發熱後的咳嗽或胸悶等症狀,而杏仁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這些不適。此外,由於瘧疾發作時,人體可能出現虛弱乏力,甚至有便秘的情況,杏仁的潤腸作用可以幫助改善腸胃功能,促進患者康復。總體而言,在常山甘草飲中加入杏仁,不僅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還能兼顧患者多方面的身體需求,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常山甘草飲是一則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疾病的中藥方劑。根據傳統中醫理論,該方劑主要由常山和甘草兩味藥材組成,但在一些變化版本中會加入黃連。黃連作為一味苦寒之品,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在中醫裡被認為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在常山甘草飲中加入黃連,主要是為了增強其清除內熱的能力,特別是對於那些因熱毒而引起的症狀,如發熱、口舌生瘡等,有較好的療效。此外,黃連還能夠調節胃腸道功能,對腹瀉、痢疾等消化系統疾病亦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在某些情況下,為了提升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尤其是針對伴隨有明顯濕熱表現的患者,中醫師會選擇加入黃連,以達到更好的臨床效果。
常山甘草飲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特定類型的疾病。根據古籍記載,其基本組成包含了常山與甘草兩味主藥,但部分版本或變化方中確實會加入羌活這一味藥材。羌活在中醫學中多被用於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之效,特別適用於外感風寒所導致的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
將羌活納入常山甘草飲之中,主要是考慮到其能輔助整個方劑增強對風寒濕邪的驅除能力。常山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而甘草則能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三者相配,一方面可以利用羌活的特性來改善由風寒引起的各種不適,另一方面,也能藉由常山與甘草的協同作用,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總體而言,羌活的加入使此方劑更適合用於風寒侵襲所導致的複合性症狀,提高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常山甘草飲為一方經典的中醫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有常山、甘草與黃芩等藥材。黃芩之所以被納入此方之中,主要取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膀胱經,善於清解上焦邪熱,對於治療因熱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常山甘草飲中,黃芩不僅能增強整體方劑清熱解毒的作用,還可以輔助調理因常山引起的嘔吐等不良反應。此外,黃芩亦具備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有助於提升人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的進一步發展。總體而言,黃芩在常山甘草飲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相輔相成”的配伍原則,使整個方劑更加完善,更適合用於治療由熱毒所致的疾病。
常山甘草飲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瘧疾。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常山、甘草及川芎等藥材。其中,川芎作為一味活血行氣的重要藥材,在此方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根據中醫理論,川芎能夠「上行頭目,下走血海」,具有良好的活血祛風、止痛之效。在治療瘧疾時,川芎可以幫助改善因瘧疾所導致的肢體疼痛與頭痛症狀,並能調節體內氣血運行,達到舒緩病況的效果。此外,由於瘧疾發作時往往伴隨著寒熱交錯的情況,川芎還能夠協調寒熱,輔助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抗瘧作用。總體而言,川芎在常山甘草飲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也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
常山甘草飲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消痞: 常山甘草飲以治寒邪內阻、脘腹脹痛為主,枳殼味苦性寒,能理氣消痞,行氣止痛,有助於疏通寒邪阻滯的氣機,緩解腹部脹痛不適。
- 協同作用: 枳殼與常山、甘草等藥材相配伍,可增強藥效,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和作用。例如,枳殼能降低胃腸道平滑肌的張力,配合常山溫經散寒,甘草調和藥性,共同作用於寒邪內阻所致的腹部疼痛。
常山甘草飲方中,加入赤茯苓,其主要目的有二:
一、 健脾燥濕: 常山甘草飲以常山、甘草為主,性寒涼,容易傷脾胃。赤茯苓性甘平,入脾經,有健脾燥濕之功,可緩解常山甘草飲的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維持脾胃運化功能。
二、 化濕解毒: 赤茯苓兼具利水滲濕的作用,可協助常山、甘草清熱解毒,將體內濕熱之邪排出體外,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常山甘草飲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瘧疾。其基本組成為常山與甘草,而根據不同的臨床需要,有時會加入其他藥材如柴胡。柴胡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疏肝解鬱、調和臟腑等功能,並能夠引導其他藥物到達特定的臟腑或經絡,因此在治療由肝氣鬱結所導致的病症時常常使用。
在常山甘草飲中加入柴胡,主要是考慮到瘧疾發作時可能伴隨的情緒波動及肝膽功能失調等問題。常山本身具有截瘧的作用,但單獨使用可能會引起患者嘔吐等不良反應;甘草則能緩和藥性,保護胃黏膜。柴胡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整個方劑的疏肝解鬱效果,還有助於調節體內氣機運行,使常山更好地發揮其抗瘧作用,同時減輕因常山引起的不適感。三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常山甘草飲中加入附子,是為了溫陽救逆。
常山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性較烈,易傷陽氣,故需用附子溫陽扶正。附子性熱,能溫補心陽,回陽救逆,可抵消常山寒性,防止寒邪傷陽,並增強藥效。
此外,附子還有化解常山毒性的作用。常山有毒性,附子可溫陽解毒,減輕其毒副作用,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常山甘草飲的組成中,包含牽牛子,其原因主要在於牽牛子的瀉下作用。
牽牛子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的功效。常山甘草飲中,常山性寒,甘草性甘,牽牛子加入其中,可起到緩解常山寒性、防止其過於峻烈,並增強其瀉下逐水作用,達到治療水腫、腹水等疾病的效果。
此外,牽牛子與甘草的配伍,也有相輔相成之效。甘草性甘,能調和藥性,緩解牽牛子的毒性,使其更安全有效。
常山甘草飲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特定的症狀或疾病。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常山、甘草以及肉桂等藥材。肉桂在這裡的應用,主要是基於其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肉桂性味辛、甘、大熱,歸心、腎、脾、肝經,能夠幫助提升體內陽氣,驅除寒邪。對於因寒邪所致的各種不適,如腹痛、四肢厥冷等,肉桂能發揮良好的療效。此外,肉桂還具有一定的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輔助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在與常山、甘草等藥材的配伍中,肉桂不僅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還能緩和部分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使得整個方劑更加平衡、安全。總體來說,肉桂在常山甘草飲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學「辨證施治」、「君臣佐使」的原則,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常山甘草飲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據古籍記載其組成中確實包含虎骨。虎骨在此方中的應用,主要基於傳統中醫學對於虎骨性味歸經的理解,認為其具有強壯筋骨、祛風濕的功效。然而,現代由於野生虎類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受到國際法規保護,嚴禁貿易與使用,因此在當今社會已不再採用虎骨作為藥材。
在古代,虎骨被視為珍貴的中藥材料,尤其對於治療風濕痹痛、強壯筋骨等症狀有著特殊的療效觀念。但隨著生態保護意識提升及相關法律規定出臺,傳統方劑中的虎骨已經被其他具有相似療效的藥材所替代,例如狗脊、鹿角霜等,這些藥材同樣能夠達到強健筋骨、袪風除濕的效果,且來源合法,符合現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在今日開立常山甘草飲時,會避免使用虎骨,轉而選用合適的替代品,既確保療效也不違背生態保護原則。
主治功效
常山甘草飲
常山甘草飲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治瘧、驅蟲、清熱解毒等功效。
常山甘草飲的組成如下:
- 常山: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嘔、止瀉等功效。
-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牽牛子: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虎骨:具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等功效。
常山甘草飲的功效如下:
- 治瘧:常山甘草飲具有治瘧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瘧疾。
- 驅蟲:常山甘草飲具有驅蟲的功效,可治療蛔蟲、糞線蟲、鉤蟲等寄生蟲病。
- 清熱解毒:常山甘草飲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肝炎、膽囊炎、腎炎、風濕病、癰腫瘡毒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常山1兩,甘草(炙,銼)1兩,大黃(銼,炒)1兩,桑根白皮(銼)1兩半,烏梅5枚(去核),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0枚,黃連(去須)1兩,羌活(去蘆頭)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芎藭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旋復花(熬)半兩,柴胡(去苗)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牽牛子(炒)1兩半,桂(去粗皮)1兩,虎頭骨牙齒(酥炙黃)1兩半。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常山甘草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組成:常山1兩,甘草(炙,銼)1兩,大黃(銼,炒)1兩,桑根白皮(銼)1兩半,烏梅5枚(去核),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0枚,黃連(去須)1兩,羌活(去蘆頭)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芎藭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旋復花(熬)半兩,柴胡(去苗)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牽牛子(炒)1兩半,桂(去粗皮)1兩,虎頭骨牙齒(酥炙黃)1兩半。 主治:痰瘧寒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