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仙散

GU X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1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8%
肝經 18%
脾經 13%
肺經 10%
胃經 10%
心經 8%
膀胱經 7%
大腸經 2%
膽經 0%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谷仙散中包含石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生津,潤肺止咳: 石斛性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谷仙散主要針對肺熱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石斛的滋陰生津作用可以緩解肺熱,潤燥止咳,改善症狀。
  2. 養胃健脾,助消化: 石斛亦有養胃健脾,促進消化的功效。谷仙散中可能存在其他成分,如山藥、麥冬等,這些成分也具有健脾養胃的作用,石斛的加入可以協同這些成分,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

總而言之,石斛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肺熱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也具有養胃健脾,促進消化的作用,與谷仙散其他成分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谷仙散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益精,潤腸通便:肉蓯蓉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腎虛精虧、腸燥便祕等症狀,肉蓯蓉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 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谷仙散中其他藥材如枸杞子、補骨脂等,也具有補腎益精的作用,肉蓯蓉與這些藥材搭配使用,可以加強補腎益精的效果,並能改善腸道功能,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因此,肉蓯蓉在谷仙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腎虛精虧、腸燥便祕等症狀,達到整體的調理效果。

谷仙散方劑中包含杜仲,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補腎固精: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固精止遺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等症狀,杜仲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強筋壯骨:杜仲能補肝腎,強筋骨,對於骨骼關節疼痛、腰腿無力等症狀,杜仲能起到舒筋活絡、強健骨骼的作用。

谷仙散方劑中加入杜仲,正是利用其補腎固精、強筋壯骨的功效,來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骨骼關節疼痛等症狀,達到整體調理身體的效果。

谷仙散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腎固精: 菟絲子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功效。適用於腎虛精虧、遺精滑精、尿頻尿急等症。

二、強壯筋骨: 菟絲子亦可補肝腎,強筋骨,對於因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

谷仙散中加入菟絲子,旨在通過補腎固精、強壯筋骨,以增強體質,達到治療目的。

谷仙散中含有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安神定志: 遠志性味甘苦、溫,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之效。谷仙散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而遠志可通過安神定志,改善患者的睡眠品質,提高記憶力。
  2. 通竅開鬱: 遠志還具有通竅開鬱的功效,可疏通心包、開竅醒神。對於心包鬱熱所致的胸悶心悸、神志恍惚等症,遠志可起到疏解鬱氣、改善心神的作用。

谷仙散中包含水菖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止痛安神等功效。谷仙散主治神志昏迷、痰迷心竅等症,水菖蒲可幫助開竅醒神,使患者恢復意識。
  2. 化痰止咳:水菖蒲還能化痰止咳,對於痰濕阻滯、咳嗽氣喘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谷仙散也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等症,水菖蒲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化痰止咳作用。

谷仙散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谷仙散主要用於治療燥熱傷肺、咳嗽痰少、口乾咽燥、心煩失眠等症狀,而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之效能,正好可以緩解肺燥津傷,改善咳嗽、口乾等症狀。
  2. 養心安神:麥門冬還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滋養心陰,鎮靜心神,緩解心煩失眠。谷仙散中可能加入麥門冬,也與其安神功效相關,有助於改善因肺熱上擾心神所導致的失眠症狀。

谷仙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癢: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肺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癢消腫的功效。谷仙散主治風濕痺痛、麻木不仁,而防風能祛除風邪,緩解痺痛,並能止癢,改善皮膚症狀。
  2. 配伍增效:谷仙散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也具祛風止痛作用,與防風配伍,可相輔相成,加強祛風止痛的效果,使療效更佳。

谷仙散中包含萆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萆薢味甘淡,性平,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谷仙散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狀,萆薢能利水滲濕,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通淋止痛:萆薢亦具有通淋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尿路感染引起的疼痛、灼熱感。谷仙散中包含萆薢,可以緩解患者因濕熱下注引起的尿路疼痛,達到通淋止痛的效果。

谷仙散中包含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性味甘苦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之效。谷仙散主要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筋骨痿軟,腰膝酸軟等症,續斷可補益肝腎,使氣血充盈,達到強筋骨,緩解腰膝酸軟等症狀。
  2. 引藥入腎: 續斷入腎經,可引藥入腎,有助於其他藥材發揮其補腎強筋的功效。例如,谷仙散中還有桑寄生、杜仲等藥材,續斷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材更好的發揮其補腎強筋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

「谷仙散」中的地瓜,具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的功效。地瓜能夠幫助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體力不足等問題,與其他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補中益氣作用。

「谷仙散」中的「蛇床子」具有散寒止痛、益腎固精的作用。蛇床子含有揮發油、黃酮等成分,能夠舒筋活絡,改善由寒濕引起的症狀。在「谷仙散」中,蛇床子可以幫助舒緩因寒濕導致的腰膝酸痛、關節不適等問題,同時對腎臟功能有一定的補益作用。這使得方劑對於治療寒濕引起的各類病症具有更好的效果,進一步達到調理體內平衡的目標。

谷仙散中包含澤瀉,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谷仙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導致小便不利、水腫等症。澤瀉可利水消腫,將體內多餘水分排出,改善水腫症狀。
  2. 清熱解毒:澤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除濕熱之邪,配合其他藥物如黃柏、梔子等,共同達到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目的。

因此,澤瀉在谷仙散方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於利水滲濕、清熱解毒,達到治療濕熱蘊結之目的。

谷仙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散寒,通竅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肺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肺經,導致鼻塞、流涕、頭痛、咳嗽等症狀,細辛能有效驅寒止痛,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細辛與其他藥材搭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辛夷、白芷等藥材共同使用,可更有效地疏風通竅,緩解鼻塞頭痛;與蒼朮、厚朴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散寒化濕,改善脾胃功能。

谷仙散中加入天雄,主要基於其溫陽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等功效。

天雄性溫燥,入肝腎經,能溫煦陽氣,驅散寒邪,並可通經活絡,止痛消腫。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腰膝冷痛等症,天雄可起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的功效。

此外,天雄還具有毒性,需謹慎使用,且需遵醫囑,切勿擅自服用。

主治功效


谷仙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所載,谷仙散主治「虛勞羸瘦,目風淚出,耳作蟬鳴,口中乾燥,飲食多嘔,或時下利腹中雷鳴,陰下癢濕,不能久立,四肢煩疼。」 此方劑主要針對虛勞症狀,並兼顧眼、耳、口、腸胃、外陰及四肢等部位的不適。

治療原理分析

谷仙散由多味中藥組成,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 滋陰補腎,益氣固本: 方中石斛滋陰潤燥、養胃生津;肉蓯蓉、菟絲子補腎壯陽、固精止泄;杜仲、續斷強筋骨;麥門冬滋肺降火、益心寧神。這些藥物合用,可滋補腎陰、溫助腎陽,從根本上改善虛勞體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2. 健脾和胃,調和腸道: 方中地瓜健脾和胃、潤腸通便;石斛、麥門冬亦有養胃之效。針對「飲食多嘔,或時下利腹中雷鳴」等症狀,這些藥物可調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緩解腹部不適。
  3. 祛風除濕,止癢通絡: 方中防風祛風除濕、舒經活絡;蛇床子殺蟲止癢、溫腎壯陽;澤瀉利尿滲濕、清熱解暑;萆薢利尿通淋、去濕止痛;細辛發汗解表、宣肺平喘。這些藥物合用,可針對「目風淚出」、「陰下癢濕」、「四肢煩疼」等症狀,發揮祛風除濕、止癢、通絡止痛的作用。
  4. 安神定志,開竅醒腦: 方中遠志安神定驚、消痰化瘀;水菖蒲開竅醒腦、解毒殺菌;天雄驅寒暖身、鎮靜安眠。這些藥物可針對「耳作蟬鳴」等症狀,起到安神定志、開竅醒腦的作用。

總體而言,谷仙散以補益為主,兼顧祛邪,通過滋陰補腎、健脾和胃、祛風除濕、安神定志等多重作用,達到改善虛勞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石斛(去根)、肉蓯蓉(酒浸、切、焙)、杜仲(去粗皮、銼、炒)、菟絲子(酒浸、別搗)、遠志(去心)、菖蒲、麥門冬(去心、焙)、白馬莖(切、焙)、防風(去叉)、萆薢、柏實、續斷、山芋、蛇床子、澤瀉、細辛(去苗葉)、天雄(炮裂、去皮臍)各等分。
上為散。
每服3錢匕,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谷仙散是一首補腎益精、強筋壯骨的方劑,但它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腹脹等症狀。因此,在服用谷仙散前,最好先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肺結核容易流眼淚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骨質疏鬆症陰囊搔癢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谷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組成:石斛(去根)、肉蓯蓉(酒浸、切、焙)、杜仲(去粗皮、銼、炒)、菟絲子(酒浸、别搗)、遠志(去心)、菖蒲、麥門冬(去心、焙)、白馬莖(切、焙)、防風(去叉)、萆薢、柏實、續斷、山芋、蛇床子、澤瀉、細辛(去苗葉)、天雄(炮裂、去皮臍)各等分。 主治:虛勞羸瘦,目風淚出,耳作蟬鳴,口中乾燥,飲食多嘔,時或下痢,腹中雷鳴,陰下濕癢,不能久立,四肢煩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