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湯

WU G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七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心經 17%
脾經 15%
肺經 12%
腎經 9%
胃經 6%
膽經 4%
大腸經 4%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蜈蚣湯以蜈蚣為主要藥材,主要原因有二:

一、蜈蚣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解毒散結之功效。對於風濕痺痛、筋脈拘攣、麻木不仁、跌打損傷、癰腫瘡毒等症具有顯著療效。

二、蜈蚣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減輕炎症反應。對於一些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蜈蚣湯具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蜈蚣作為蜈蚣湯的主要藥材,是基於其藥性與臨牀應用價值的綜合考量。

蜈蚣湯中添加牛黃,主要是因為其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蜈蚣本身性寒,善於解毒,但對於一些熱毒熾盛、痰濁阻絡的病症,單靠蜈蚣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攻克。而牛黃性涼,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作用,可以與蜈蚣相輔相成,提升藥效。牛黃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幫助蜈蚣清熱解毒,另一方面也能疏通經絡,化解痰濁,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蜈蚣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蜈蚣性寒,善於解毒,但其毒性亦強,需配合大黃的寒涼之性,以清熱解毒,並促進毒素排出。大黃苦寒,瀉熱通便,可助蜈蚣驅除體內積熱,減輕毒素對人體的傷害。
  2. 活血化瘀:蜈蚣有通絡止痛、散瘀消腫的功效,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效,二者合用可加強活血化瘀作用,有利於治療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腫脹。

蜈蚣湯中添加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因肝風內動、心火亢盛引發的驚癇、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狀。蜈蚣亦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與硃砂相輔相成,增強鎮驚安神之效。
  2. 化瘀止痛: 硃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蜈蚣亦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效,二者合用,可更有效地化解瘀血、止痛消腫。

然而,硃砂為重金屬,長期服用會累積體內,產生毒性。因此,蜈蚣湯僅供醫生處方使用,需嚴格控制劑量,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配製或服用。

蜈蚣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元氣:蜈蚣性寒,善於解毒散瘀,但其毒性較強,容易損傷正氣。人參性溫,具有補氣益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可緩解蜈蚣的寒性,保護正氣,防止藥性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

2. 調和藥性:人參味甘性溫,可以緩和蜈蚣的辛寒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人參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蜈蚣湯中加入細辛,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引藥入經: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蜈蚣性寒,善走經絡,但其入經能力較弱,細辛的辛溫之性,可引導蜈蚣藥性深入經絡,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2. 增強療效: 細辛與蜈蚣同用,可增強通竅止痛之效。蜈蚣善於疏通經絡,而細辛則可發散風寒,二者合用,可更有效地治療風寒引起的鼻塞、頭痛、齒痛等症狀。

「蜈蚣湯」中包含「鬼臼」的原因,主要在於兩者皆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相互協同,增強藥效。

「蜈蚣」性溫,具有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作用,常用於治療中風、癱瘓、毒蛇咬傷等症;「鬼臼」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等症。

將「鬼臼」加入「蜈蚣湯」,一方面可緩解「蜈蚣」的溫燥之性,另一方面可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蜈蚣湯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蜈蚣性寒,善於通絡止痛,但其行藥較烈,容易耗傷血氣。當歸性溫,味甘,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之效,可緩解蜈蚣的寒性,並補充氣血,使藥力更為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當歸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補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能與蜈蚣相輔相成,增強其通絡止痛、消腫止癢的效果,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蜈蚣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驅風散寒,通絡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蜈蚣性寒,入肝經,善於祛風止痙,但容易傷陽氣。桂枝溫陽散寒,可調和蜈蚣寒性,使其藥效更為柔和,避免寒涼之氣傷及正氣。
  2. 配合蜈蚣,加強療效: 桂枝的辛溫之性,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蜈蚣的藥效發揮,更有效地驅除風寒濕邪,達到通絡止痛的目的。

總之,桂枝在蜈蚣湯中起着溫陽散寒、調和藥性、增效的作用,與蜈蚣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蜈蚣湯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經散寒: 蜈蚣性寒,入肝經,擅長祛風止痙,但過寒易傷陽氣。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可溫煦肝經,防止寒邪侵襲,減輕蜈蚣寒性對人體的影響。

二、 調和藥性: 乾薑可緩解蜈蚣的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人體吸收。同時,乾薑還能增強蜈蚣的驅風止痙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蜈蚣湯方劑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蜈蚣性溫,善於解毒,但容易引起熱毒。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可以中和蜈蚣的溫燥之性,避免其毒性過於強烈,達到解毒而不傷正的功效。
  2. 消腫止痛:蜈蚣擅長治療風濕痺痛,但其毒性亦會引起局部腫脹疼痛。黃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蜈蚣可能引發的炎症反應,使蜈蚣的藥效得以更好地發揮。

因此,黃芩在蜈蚣湯中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既能發揮蜈蚣的解毒消腫功效,又能減輕其副作用,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蜈蚣湯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絡止痛: 蜈蚣性溫,善於通絡止痛,而麝香辛溫,具有開竅通絡、活血止痛之效。二者相配,可加強通經活絡之功,更有效地治療因經絡不通、氣血瘀阻所致的疼痛。
  2. 引藥入經: 麝香氣味濃烈,能引藥直達病竈,使蜈蚣藥性更易於發揮。同時,麝香也具有一定的開竅醒神之效,可輔助治療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蜈蚣湯中加入附子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溫陽散寒,助蜈蚣驅寒化瘀:蜈蚣性寒,善於解毒消腫,但其寒性易傷陽氣,不利於寒凝血瘀的病症。附子性溫,入心、腎經,有回陽救逆、溫通經絡之效,可溫煦陽氣,助蜈蚣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二、補腎壯陽,增強蜈蚣藥效:附子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而蜈蚣則具有疏風解毒、通絡止痛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增強藥效,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蜈蚣湯」

蜈蚣湯,是一種以蜈蚣、牛黃、大黃及硃砂等中藥材製成的中藥方劑,用於治療惡疰(一種邪氣往來,引起心臟疼痛徹背,或移動不定地進入皮膚,造成皮膚燒灼感,同時四肢煩痛、疲乏無力的疾病)。

組成:

  • 蜈蚣:主入肝腎經,既平肝熄風,又能清肝熱、通絡定痛、活血化瘀,是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藥。
  • 牛黃:具有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等傳統代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硃砂: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鬼臼: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邪的功效。。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主治功效:

惡疰:一種邪氣往來,引起心臟疼痛徹背,或移動不定地進入皮膚,造成皮膚燒灼感,同時四肢煩痛、疲乏無力的疾病。

注意事項:

  • 本方組成藥材均有毒性,過量服用可能引起中毒,應謹慎使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避免服用。
  • 兒童及老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總結:

蜈蚣湯是一種以蜈蚣、牛黃、大黃及硃砂等中藥材製成的中藥方劑,用於治療惡疰。本方組成藥材均有毒性,過量服用可能引起中毒,應謹慎使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避免服用。兒童及老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蜈蚣1枚,牛黃1分,大黃2兩,丹砂3分,人參3分,細辛1兩,鬼臼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乾薑1兩,黃芩半兩,麝香半兩,附子4枚。上(口父)咀。以水1鬥,煮取3升,去滓,下牛黃、麝香末,分3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蜈蚣湯, 出處:《千金》卷十七。 組成:蜈蚣1枚,牛黃1分,大黃2兩,丹砂3分,人參3分,細辛1兩,鬼臼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乾薑1兩,黃芩半兩,麝香半兩,附子4枚。 主治:惡疰。邪氣往來,心痛徹背,或走入皮膚,移動不定,苦熱,四肢煩疼,羸乏短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