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牙散

小金牙散

XIAO JIN Y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二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6%
腎經 12%
胃經 11%
肺經 11%
脾經 10%
膽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4%
心包經 1%
肝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小金牙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以其獨特的組成和功效而受到重視。其中,雄黃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其使用歷史悠久,主要因其具有強效的抗菌和消炎作用。雄黃中的砷元素可以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對於口腔潰瘍、牙齦炎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此外,雄黃還能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與疼痛,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在小金牙散中,雄黃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治療效果,還兼具了輔助調和其他藥材的作用,從而提升整體的療效。不過,需謹慎使用因其含有砷元素,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綜合而言,雄黃的使用使小金牙散在治療口腔及相關疾病中更具優勢,是中醫藥智慧的體現及傳承。

小金牙散中含有萆薢,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消腫: 萆薢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有效改善因濕熱、痰飲等因素引起的尿路感染、水腫等症狀,與小金牙散中其他清熱利濕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2. 抗菌消炎: 萆薢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部分細菌的生長繁殖,有助於消解炎症,進一步緩解尿路感染等症狀。

因此,萆薢作為小金牙散的組成藥物,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小金牙散中包含黃芩,主要是因為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針對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狀。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能清熱瀉火消炎止痛,對於因熱毒上炎引起的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黃芩亦能燥濕止帶,對於因濕熱下注引起的牙齦紅腫、流膿等症狀也有一定效果。

因此,小金牙散中加入黃芩,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達到治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狀的目的。

小金牙散中包含花椒,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此藥方多用於治療牙齒疼痛、牙齦腫痛等寒邪入侵所致的病症,花椒的溫陽散寒作用可有效緩解疼痛。
  2. 殺蟲止癢: 花椒還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牙齦處的細菌感染,減輕牙齦腫痛,達到治療效果。

小金牙散方劑中包含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桂枝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小金牙散主要用於治療牙齒疼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而桂枝的溫經散寒作用可以緩解牙齒周圍的寒邪侵襲,同時止痛止癢作用可以減輕牙痛和牙齦腫痛的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小金牙散中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黃連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而桂枝的溫經散寒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增強藥效。

因此,桂枝的加入,不僅可以溫經散寒,止痛止癢,還能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達到治療牙齒疼痛、牙齦腫痛等症狀的目的。

小金牙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口腔疾病,特別是牙痛等症狀。方劑中的莽草,學名為“莽草根”,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其主要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適合用於各種炎症狀況。莽草的性味辛、苦,性寒,能夠有效地對抗由於熱毒引起的口腔問題,促進傷口癒合,並減少炎症反應。

此外,莽草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夠幫助清除口腔內的有害細菌,減少感染的風險。由於小金牙散主要針對口腔和牙齒的健康,莽草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方劑的效果,同時也增強了藥物的綜合療效。在與其他成分的配合下,莽草發揮了協同增效的作用,使得小金牙散成為一個更為有效的治療選擇。因此,莽草的使用是根據其藥理特性和臨牀需求所選擇的,體現了中醫藥在組方上的精妙考量。

小金牙散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天雄。天雄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具備溫陽散寒、祛風解毒的功效。此藥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體內的陽氣不足,適合於寒症患者。天雄的特性使它成為小金牙散的核心成分,因為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寒冷引起的各種病症,包括關節痛、肌肉僵硬等。

小金牙散的組合作用不僅僅依賴於天雄,還有其他輔助藥材共同發揮作用,形成協同效應。然而,天雄在整個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能夠驅散體內寒氣,強化藥方的療效,尤其對於症狀較為明顯的患者而言,能有效減輕不適。因此,將天雄納入小金牙散中,是基於其在溫陽驅寒方面的顯著作用,以達到全面改善病情的效果。

小金牙散中使用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硃砂能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2. 祛風止癢: 硃砂亦可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等症。其清熱解毒之性,可消除風熱之邪,並止癢消腫。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小金牙散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小金牙散中包含麝香,主要是由於麝香具有以下兩個關鍵功效: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芳香,可通達經絡,醒神開竅,對於牙痛、口臭等症狀具有明顯療效。尤其針對寒邪阻滯、氣血不通導致的牙痛,麝香能迅速穿透阻滯,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牙齦腫痛、牙周炎等病症,麝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小金牙散中加入麝香,可以有效緩解牙痛、口臭等症狀,並促進牙周組織的恢復。

小金牙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口腔疾病及相關症狀。其中,烏頭作為其配方之一,具有重要的療效。首先,烏頭富含生物鹼,能夠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從而減輕炎症反應,對於口腔潰瘍及疼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烏頭的辛溫特性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局部的血流,有助於提高癒合速度。值得注意的是,烏頭含有毒性成分,因此在使用時必須講究劑量,並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雖然其具備強效的治療作用,但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導致毒副作用。因此,在採用小金牙散時,患者需謹遵醫囑,通過合理的組合和劑量,來發揮烏頭及其他藥材的最佳療效,促進口腔健康。如此綜合運用,有助於平衡療效與安全性,使這一傳統方劑在臨牀上更加有效。

小金牙散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牛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之效。對於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牛黃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達到緩解疼痛、促進癒合的目的。
  2. 化瘀散結:牛黃能活血化瘀,散結消腫,對於牙齦部位的瘀血腫痛,牛黃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小金牙散中加入牛黃,能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瘀散結的功效,對於治療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小金牙散中加入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絡止痛: 蜈蚣性寒,味辛,具有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牙痛、口瘡、牙齦腫痛等症狀,蜈蚣可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驅蟲止癢: 蜈蚣具有驅蟲止癢的作用,對於因蟲齒、蟲牙、牙齦炎等引起的牙痛,蜈蚣可殺滅蟲體,緩解炎症,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小金牙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小金牙散所治療的牙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細辛能溫經散寒,驅除寒邪,緩解疼痛,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牙齦炎症。
  2. 配合其他藥物: 小金牙散中其他藥物,例如石膏、黃連等,多具清熱解毒、瀉火止痛之功效,而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則可以平衡藥性,避免寒涼過度,使藥效更加協調,更利於治療。

小金牙散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潤燥: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小金牙散常用於治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而玉竹可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緩解口腔黏膜炎症,促進潰瘍癒合。

2. 補益肺氣:玉竹亦有滋陰潤肺之效,能益氣養陰,改善肺虛引起的口乾舌燥、咳嗽等症狀。小金牙散中加入玉竹,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小金牙散之組成中,包含犀角,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犀角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古人認為犀角能有效治療熱毒瘡瘍、吐血、衄血等症,因此常被用於治療發熱、神昏、口渴、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病症。

二、 珍貴藥材,彰顯療效:犀角自古被視為珍貴藥材,價格昂貴。古人認為,昂貴的藥材代表其療效卓越,因此常將犀角列入名貴方劑,以彰顯藥方的珍貴和療效。

然而,由於犀牛面臨滅絕的威脅,現今已禁用犀角入藥,應以其他藥材替代,以保護野生動物資源。

小金牙散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消腫之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溫經止痛、化痰止咳之效。在小金牙散中,乾薑主要起到溫中散寒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它可以驅散體內寒氣,緩解因寒氣侵襲所致的疼痛。

此外,乾薑還具有止痛消腫之功效,可以緩解牙痛、牙齦腫痛等症狀。因此,乾薑在小金牙散中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消腫的協同作用,有效緩解牙痛等症狀。

小金牙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小金牙散主要用於治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狀,而黃連的清熱解毒功效可有效緩解炎症,消腫止痛,促進口腔潰瘍癒合。
  2. 燥濕止癢: 黃連除了清熱解毒,還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口腔潰瘍常伴有濕熱,黃連可以有效去除濕熱,抑制細菌滋生,緩解瘙癢和疼痛。

總之,黃連在小金牙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有助於快速緩解口腔潰瘍帶來的不適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小金牙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小金牙散主治「南方瘴癘、疫氣腳弱、風邪鬼疰」,此三類病症皆與古代南方濕熱環境下常見的外感疫病、風濕痹證及「邪祟」相關的症狀有關。

  1. 瘴癘疫氣:指南方山林濕熱鬱蒸所致的傳染性疾病,症狀多見發熱、頭痛、肢體沉重。
  2. 腳弱:屬濕熱下注或氣血不暢導致的下肢腫脹無力,類似今之腳氣病或風濕性關節炎。
  3. 風邪鬼疰:古人將不明病因的昏厥、驚癇或慢性衰弱歸於「鬼疰」,可能包含瘧疾、寄生蟲病或神經系統疾病。

方中強調「塗人中」及佩帶藥袋,顯示其外用兼內服的特點,既可防疫邪從口鼻入侵,又能通過內服驅散體內病氣。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解毒辟穢

  • 金牙(礦物藥):古人認為可「辟惡氣」,治瘴疫,可能含礦物成分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 雄黃、朱砂:解毒殺蟲,針對「疫氣」「鬼疰」,抑制病原體。
  • 麝香、牛黃:開竅醒神,治昏蒙譫語,疏通氣血滯塞。

2. 祛風散寒除濕

  • 天雄、烏頭、蜀椒、乾薑、桂心:溫陽散寒,止痛逐痹,改善「腳弱」之寒濕痺阻。
  • 萆薢、莽草、由跋:祛風濕、利關節,導濕下行。

3. 清熱燥濕解毒

  • 黃芩、黃連:清熱燥濕,治瘴熱內蘊。
  • 犀角(今多用水牛角代):涼血解毒,防熱入營血。

4. 通絡開竅

  • 蜈蚣:搜風通絡,治頑痹疼痛。
  • 細辛、萎蕤(玉竹):細辛散寒通竅,萎蕤養陰防溫燥傷津。

治療邏輯

此方以「寒熱並用、內外兼施」為特點:

  • 對外:通過礦物藥與香藥(麝香、雄黃)辟穢解毒,形成「藥氣屏障」。
  • 對內:溫散寒濕與清熱並行,調整氣血失衡,尤適南方濕熱夾寒的複雜病機。

劑型設計意義

  • 散劑:便於攜帶,速效釋放藥性,適合緊急防疫。
  • 酒服:借酒行藥力,助溫通之效。
  • 外塗人中:刺激穴位醒神,藥氣直接阻擋邪氣入口鼻。

總結:小金牙散爲古代「環境-人體」互動下的產物,針對濕熱瘴氣引發的氣血痹阻與神昏,結合礦物、動物、植物藥的多重作用,體現「解毒、溫通、清熱、開竅」的複方思維。

傳統服藥法


金牙5分,雄黃2分,萆薢2分,黃芩2分,蜀椒2分,由跋2分,桂心2分,莽草2分,天雄2分,朱砂2分,麝香2分,烏頭2分,牛黃1分,蜈蚣1枚(6寸者),細辛3分,萎蕤3分,犀角3分,乾薑3分,黃連4分。
上藥治下篩,合牛黃、麝香搗三千杵。
溫酒服錢5匕,日3夜2,以知為度。絳袋盛帶,男左女右,1方寸匕。省病問孝,不避夜行,塗人中,晨昏霧露亦塗之。
忌豬肉、冷水、生血物、生菜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金牙散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同名稱方劑


小金牙散, 出處:《千金》卷十二。 組成:金牙5分,雄黃2分,萆薢2分,黃芩2分,蜀椒2分,由跋2分,桂心2分,莽草2分,天雄2分,朱砂2分,麝香2分,烏頭2分,牛黃1分,蜈蚣1枚(6寸者),細辛3分,萎蕤3分,犀角3分,乾薑3分,黃連4分。 主治:南方瘴癧,疫氣腳弱,風邪鬼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