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膏

XIONG HU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鬼遺》卷五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4%
脾經 13%
胃經 13%
肺經 10%
大腸經 8%
膽經 5%
腎經 5%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雄黃具有多種療效。雄黃(化學成分為二硫化砷)在中醫中被認為有驅邪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由於它能夠抑制某些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因此在治療皮膚病、癤瘡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時非常有效。此外,雄黃還被認為能夠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減輕炎症和疼痛。

然而,因雄黃含有砷元素,其使用必須謹慎。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中毒,因此在臨牀應用中需依照醫生的指導進行。雄黃膏除了雄黃,通常還會配合其他藥材,以增強療效並減少副作用。這種組合使其在治療時既能發揮雄黃的藥效,又能平衡整體的安全性。總之,雄黃膏的組成設計體現了中醫藥對於療效和安全的平衡考量。

雄黃膏中加入白礬,其主要原因如下:

  1. 增強殺菌消毒效果:白礬性寒,具有解毒殺菌之效,與雄黃共用,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消滅細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2. 收斂止癢作用:白礬能收斂皮膚,減少滲出,並具有止癢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疾病,與雄黃共同使用,可達到更好的療效。

雄黃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外用治療各類皮膚疾患。在其組成中,藜蘆是一個重要的成分。藜蘆通常被認為具有潤燥、解毒、消腫的效果,這使其在雄黃膏中扮演了關鍵角色。藜蘆的有效成分能夠抑制病菌和炎症,促進傷口癒合,並輔助雄黃的療效。雄黃本身具備良好的抗菌、消腫效果,而藜蘆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整體的治療效果,還能針對某些特定病變如疣贅、瘡毒等進行更為有效的處理。此外,藜蘆的活性成分能夠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進一步加強雄黃膏的療效。總之,藜蘆的加入不僅增加了方劑的多重療效,也為皮膚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更為全面的藥理支持。這種配方的組合展示了中醫在處方上的獨特智慧和對於草藥特性的深刻理解。

雄黃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雄黃性燥烈,易傷血,而當歸性溫和,能補血活血,緩解雄黃的燥烈之性,避免傷血。同時,當歸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滲透皮膚,發揮療效。
  2. 調和藥性: 雄黃膏中常加入一些寒涼藥材,如冰片、薄荷等,以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而當歸性溫,能中和寒涼藥材的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寒涼而傷陽氣。

雄黃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抑制細菌感染,並減輕皮膚炎症反應,對於雄黃膏治療瘡瘍、濕疹、皮膚感染等具有輔助作用。
  2. 抗菌消炎: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配合雄黃的殺蟲止癢作用,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總體而言,黃連在雄黃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輔助作用,有助於增強藥效,提升治療效果。

雄黃膏中包含附子,主要是由於附子的溫熱性,能夠驅寒止痛、回陽救逆,與雄黃的燥性相輔相成,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具體而言,附子可以:

  1. 溫經散寒: 對於寒邪入侵經絡所致的疼痛,附子可以溫經散寒,緩解疼痛。
  2. 回陽救逆: 附子可以溫補心陽,對於寒邪侵襲心陽所致的氣虛、脈微等症狀,附子可以回陽救逆。

因此,附子在雄黃膏中起到溫陽散寒、驅邪止痛的作用,與雄黃相配合,能夠更加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雄黃膏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的功效。雄黃膏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炎症消退,緩解疼痛。
  2. 引藥上行,通達病所:川芎具有較強的走竄特性,可以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上行,直達病所。雄黃膏中其他藥材大多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而川芎的引導作用可以幫助藥力更有效地作用於患處,提高療效。

雄黃膏中包含白芨,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血: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肝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雄黃膏主要用於外傷出血,而白芨能幫助收斂傷口,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的效果。
  2. 消腫生肌:白芨還具有消腫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與雄黃膏中的其他藥物如雄黃、冰片等配合,可增強消腫生肌的效果,加速傷口修復。

雄黃膏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巴豆,這是因為巴豆具有獨特的藥理性質,能有效增強藥膏的功效。巴豆的主要成分巴豆甙,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局部的代謝。此外,巴豆亦被認為具備解毒和消腫的作用,對於治療某些皮膚病變或癤瘡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

在使用雄黃膏時,巴豆的加入能夠提供協同效應,增強藥膏的整體療效。其獨特的性味使得雄黃膏能夠更有效地滲透皮膚,促進雄黃等成分的吸收,從而達到更快的療效。此外,巴豆對於某些病症,能夠起到緩解疼痛和消炎的作用,使得患者的感受更加舒適。然而,由於巴豆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掌握劑量,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專業的中醫指導是十分重要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雄黃膏 」的主要成分有:雄黃、白礬、藜蘆、當歸、黃連、附子、川芎、白笈、巴豆。

雄黃膏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 雄黃膏也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雄黃膏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雄黃膏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雄黃膏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雄黃膏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雄黃膏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 雄黃膏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其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藜蘆性寒味辛,有毒,歸肺、大腸經,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藜蘆可治療肺熱咳嗽、腸道濕熱引起的腹痛泄瀉、皮膚瘡瘍腫毒等疾病。但藜蘆有毒,不宜久服或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白及味苦辛、氣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白及能促使血小板聚集,適用於經期、創傷性出血。能抑制纖維蛋白溶解,以及增強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促進血栓形成,促進凝血,加快血液凝固。白及為外瘍消腫生肌之要藥,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能滋養肝腎,補血止血,兼具疏通經絡、消散瘀血、活化氣血之功,常被用於治療經期不調、痛經、瘀血等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檳榔半兩,雄黃(別研,如無,舶上硫黃代之)半兩,輕粉(別入)半兩,枯礬半兩,黃蠟半兩,蛇床子1兩,黃柏1兩,吳茱萸1兩,苦參1兩,黃連1兩,五倍子6錢,海桐皮6錢,閭茹2兩。
上為細末,先將臘月豬肪脂1斤,入皂角5條,帶須蔥5莖,全蠍10個,巴豆30粒去殼,蓖麻仁40粒去殼,川椒3錢,同煎黑色,去滓,入前藥末,再熬成膏子,方入輕粉,臘月內合者,瓷盒內收貯,可留十年余。
若治疥瘡,加入舶上硫黃與雄黃同分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頭白禿皮膚表面起水疱帶狀疱疹疥癬腳氣病乳腺炎濕疹乳房腺體瘤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麻疹軟性下疳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五引《十便良方》。 組成:雄黃1兩,硫黃1兩(并細研)。 主治:身上諸惡瘡。

雄黃膏,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蓖麻子81個(去殼),巴豆仁49個,雄黃(末)5分,麝香3分。 主治:紅白痢疾,水瀉。

雄黃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雄黃1兩(細研),雌黃1兩(細研),黃柏1兩,黃芩1兩,薑黃1兩,白芷1兩,當歸1兩,木香1兩。 主治:小兒頭瘡經年不癒,癒而復發。

雄黃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雄黃2兩,礬石(末)2兩,藜蘆2兩,當歸2兩,黃連2兩,附子2兩,??草1兩,川芎1兩,白及1兩,巴豆60枚(去皮心)。 主治:惡瘡皆爛。

雄黃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雄黃1兩(細研),(艹閭)茹1兩,蛇床子1兩,礜石1兩(銼搗爲灰),水銀半兩(于手心內以津研如泥),黃連1兩(去須)。 主治:小兒惡瘡,久不癒,並瘻瘡及疥癬等。

雄黃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四。 組成:雄黃3分(細研),麒麟竭(細研)3分,乳香(細研)3分,麝香1分(細研),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柳枝1握(銼),瀝油8兩。 主治:一切惡毒瘡,日夜疼痛,膿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