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神膏

大黑神膏

DA HEI SHE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8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4%
大腸經 11%
肺經 11%
胃經 11%
心經 9%
腎經 9%
膀胱經 5%
膽經 3%
心包經 1%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黑神膏是一種中藥外用藥方,主要用於治療筋骨疼痛和風濕痹痛等症狀。其中,烏頭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烏頭含有多種生物鹼,如烏頭賴氨酸等,對於活血化瘀和舒筋通絡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它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因此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減輕炎症上,能發揮積極作用。但烏頭性烈,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出現副作用。大黑神膏中加入烏頭,不僅增強了藥膏的療效,還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患者恢復。由於烏頭的強烈毒性,在炮製過程中必須經過適當的加工處理,以降低其毒性,確保安全使用。因此,烏頭在大黑神膏的配方中是一個重要且關鍵的成分。

大黑神膏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在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味辛溫,入肝、膽經,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並能行氣止痛,舒緩局部疼痛。大黑神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川芎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大黑神膏中包含升麻,主要原因有二:

  1. 消腫止痛: 升麻性涼,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由外傷、感染等引起的紅腫熱痛,能有效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升麻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傷口癒合,加速組織修復。

因此,升麻在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大黑神膏的療效。

大黑神膏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除濕: 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利水消腫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防己,可有效祛除濕邪,改善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發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解毒止癢: 防己還具有解毒止癢的功效,可以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在大黑神膏中,防己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能夠有效改善皮膚病症,達到止癢消腫的目的。

大黑神膏中加入黃柏,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肝、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殺蟲的功效。其藥性強勁,可以有效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同時亦能消炎止痛,緩解患處的紅腫熱痛。

在治療皮膚病時,黃柏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與苦參、蛇牀子等藥材配伍,可加強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作用。

大黑神膏中含有藜蘆,其主要原因在於藜蘆的藥性。藜蘆味苦、辛,性寒,具有毒性,可外用治療頑固性皮膚病。由於其藥性強,對皮膚病具有較強的殺菌、消炎、止癢作用,能夠有效抑制病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瘙癢症狀。因此,在治療一些難以治癒的皮膚病時,大黑神膏會加入藜蘆來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目的。然而,由於藜蘆具有毒性,使用時需謹慎,嚴格控制劑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大黑神膏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熱所致的瘡瘍、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大黑神膏通常用於治療皮膚病,黃連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作用,幫助緩解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大黑神膏」中使用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外用於創傷出血、潰瘍、濕疹等,可起到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
  2. 燥濕殺蟲: 白礬亦具燥濕殺蟲之效,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用於治療濕疹、癬症等皮膚病,可起到抑菌止癢的作用。

因此,白礬在「大黑神膏」中發揮著收斂止血、燥濕殺蟲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大黑神膏」方劑中包含「雄黃」,其原因主要在於雄黃具有以下功效:

  1. 殺蟲止癢:雄黃性溫燥,具有很強的殺蟲作用,能有效抑制皮膚真菌和寄生蟲的生長,並可止癢消腫,適用於治療疥瘡、濕疹、皮膚癬等皮膚病。
  2. 解毒消腫:雄黃還具有解毒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蛇蟲咬傷、蜂螫傷、疔瘡等外傷感染。

因此,在大黑神膏中添加雄黃,可發揮其殺蟲止癢、解毒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病和外傷感染。

大黑神膏是一種中藥外用膏劑,其組成中包含雌黃,主要因為雌黃具有特定的藥理特性。雌黃,即氫化砷,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成分,傳統上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中醫認為雌黃能夠通過外用於皮膚,達到舒緩疼痛和消除炎症的效果。

此外,雌黃也包含了微量元素砷,其在一定劑量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促進局部發炎的消退。因此,在本方劑中合理使用雌黃,能增強膏劑的療效,特別是在對抗某些皮膚病變或損傷的情況下。

然而,需注意的是,雌黃的毒性和安全性問題,需要在專業指導下使用,避免不當使用導致的副作用。因此,雖然雌黃具有良好的療效,但使用時必須謹慎,確保安全。

大黑神膏是一種傳統中藥外用膏劑,常用於解毒、消腫和活血。巴豆(學名:Croton tiglium)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潤滑作用。在大黑神膏的配方中使用巴豆,一方面是因其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餵養受損肌膚,加速癒合過程;另一方面,巴豆的發散性質能有效驅散體內的寒邪,對於某些炎症或腫脹的情況有良好的緩解效果。然而,巴豆含有的成分也相對強烈,使用時需謹慎,以避免產生過度刺激,引起皮膚不適。因此,在使用大黑神膏時必須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適合的劑量與使用方法,以確保其療效並減少副作用的風險。

「大黑神膏」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因肺燥引起的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杏仁能起到滋潤、緩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呼吸道黏膜的狀態。
  2. 消痰止喘: 杏仁還具有消痰止喘的功效,可以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通暢,對於痰多、咳嗽喘息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杏仁的潤肺止咳、消痰止喘功效,使其成為「大黑神膏」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狀。

大黑神膏中加入松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松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癢的功效,與其他藥材搭配,可增強藥效,更有效治療皮膚病。

2. 改善膏藥質地:松香可使膏藥更具黏性,更容易附著於患處,並延長藥效,提升藥物吸收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黑神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血餘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瘀血阻滯、疼痛腫脹等症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清熱解毒、生肌斂瘡: 血餘炭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皮膚潰爛等病症,加速傷口癒合。

綜上,血餘炭的加入能有效改善大黑神膏的治療效果,使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黑神膏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烏癩及諸癩,遍身生瘡及多膿血」。古代所稱「癩」,多指皮膚惡瘡、潰爛流膿之頑疾,類似於現代醫學之麻風病(癩病)、慢性潰瘍、嚴重濕疹或梅毒性皮膚病等。「烏癩」可能指瘡色暗黑、久不癒合之症,多因風毒濕熱鬱結、血瘀腐敗所致。本方以解毒殺蟲、祛腐生肌為主,針對皮膚潰爛、膿血淋漓之重症,外用以清瘡斂膿。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類與配伍思路

  1. 祛風解毒

    • 川烏頭:辛熱大毒,散風逐濕,開痹止痛,能透達深層風寒濕邪。
    • 防己、黃柏、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解毒瀉火,黃柏尤善除下焦濕熱,黃連清心胃火毒,防己利水消腫,共除濕熱瘡毒。
    • 藜蘆:有毒,可殺蟲止癢,攻毒散結,古代用於頑癬疥瘡。
  2. 殺蟲斂瘡

    • 雄黃、雌黃:辛溫有毒,殺蟲解毒,燥濕祛腐,為治癩瘡要藥。
    • 白礬:酸澀收斂,燥濕止癢,能止血斂瘡,抑制膿液分泌。
    • 胡粉(鉛粉):外用殺蟲解毒,收濕生肌,但因其含鉛,現代已少用。
  3. 活血祛瘀

    • 芎藭(川芎):辛溫行氣活血,祛風止痛,助藥力透達病所。
    • 巴豆、杏仁:巴豆辛熱峻烈,破積逐膿;杏仁潤散,助透皮滲藥。二者合用可開泄瘡毒,促進膿血排出。
  4. 賦形與黏合

    • 亂髮、豬脂、松脂:亂髮(血餘炭)止血消瘀;豬脂潤膚養瘡,助藥穿透;松脂黏合諸藥,生肌收口。

(二)煎製與外用法則

  • 以豬脂為基質,煎煮後濾渣,納入礦物藥(雄黃、雌黃等),增強殺蟲斂瘡之效。
  • 熱鹽湯先洗:鹽水清潔瘡面,兼活血軟堅,助藥滲透。

(三)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攻毒祛腐」為核心,結合:

  1. 清熱燥濕(黃柏、黃連、防己)以除濕熱根源;
  2. 殺蟲止癢(雄黃、藜蘆)針對癩瘡蟲毒;
  3. 活血透膿(川芎、巴豆)促進瘡毒外泄;
  4. 收斂生肌(白礬、胡粉)減少膿血。
    諸藥協同,適用於「濕熱蟲毒壅盛,血肉腐敗」之重症皮膚潰瘍。

三、現代潛在應用思考 (依古方邏輯推演)

若以當代皮膚病對應,可推測用於:

  • 慢性潰瘍合併感染(如糖尿病足壞疽);
  • 角化型濕疹或膿皰性皮膚病
  • 寄生蟲性皮膚病(如疥瘡結節)。
    然方中多含毒性藥(如烏頭、巴豆、鉛粉),需嚴格控制劑量與使用週期,避免經皮吸收中毒。

傳統服藥法


川烏頭半兩,芎窮半兩,川升麻半兩,防己(去皮)半兩,黃柏半兩,藜蘆半兩,黃連半兩,白礬(細研)半兩,雄黃半兩,雌黃(並細研)半兩,胡粉(研)半兩,巴豆14粒,杏仁14粒,松脂如雞子大,亂發如雞子大。
上銼,如大豆粒,用豬脂2升,並藥同煎,以亂發消盡為度,綿濾去滓,後入雄黃、雌黃、胡粉、白礬,攪勻,收入瓷器中。
每用先以熱鹽湯洗過,然後塗藥於瘡上,日3次。
勿令入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黑神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大黑神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 大黑神膏不宜用於孕婦和兒童。
  • 大黑神膏不宜用於對中藥過敏者。
  • 大黑神膏不宜用於有出血傾向者。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黑神膏, 出處:《準繩·瘍醫》卷五。 組成:川烏頭半兩,川芎半兩,川升麻半兩,防己(去皮)半兩,黃柏半兩,藜蘆半兩,黃連半兩,白礬(細研)半兩,雄黃半兩,雌黃(并細研)半兩,胡粉(研)半兩,巴豆14粒,杏仁14粒,松脂如雞子大,亂發如雞子大。 主治:烏癩及諸癩,遍身生瘡及多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