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黑膏中含有烏頭,是因其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肝、腎經,其溫經散寒之效,可溫暖肢體,改善寒邪入侵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而其祛風止痛之效,則能有效緩解關節疼痛、風寒濕痹等病症。
由於烏頭藥性峻猛,需嚴格掌握劑量,並由專業醫師指導使用,避免因過量使用而導致中毒。
大黑膏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大黑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疏通經絡:川芎具有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至患處,發揮藥效。
因此,川芎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大黑膏的止痛效果,還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治療效果。
大黑膏中含有雄黃,主要源於其 殺蟲止癢 的功效。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在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疥癬等症時,雄黃能 直接作用於病竈,起到殺滅病原體、消腫止癢的作用。
此外,雄黃在膏藥中還起到 引藥入膚 的作用,有助於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滲透到皮膚深層,發揮治療功效。
大黑膏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濕止痛: 防己味苦性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與大黑膏其他藥材如川烏、草烏等相輔相成,加強其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功效。
- 利水消腫: 防己亦有利水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有助於減輕關節部位的腫脹,並緩解因濕氣滯留所致的疼痛和不適。
總而言之,防己在中藥方劑大黑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的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
大黑膏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解毒透疹: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散風之效。大黑膏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疥癬等皮膚病,升麻可幫助藥物深入肌膚,加速排毒,促進瘡瘍消退。
- 升陽散寒: 升麻亦能升舉陽氣,散寒解表。對於一些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皮膚病,例如風寒濕痺引起的皮疹,升麻可起到散寒止癢、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疾病康復。
大黑膏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與涼血止痛的功效。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大黑膏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燙傷等病症,而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瘀血,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提升大黑膏的療效。
大黑膏為傳統中醫藥方之一,其配方精妙,用於治療多種皮膚病症。在大黑膏的組成中,雌黃(雌黃礦物質)佔有一席之地。雌黃,即自然產出之三硫化二砷,色澤鮮豔,自古以來便被中醫學家視為寶貴藥材。其性味辛溫,歸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效。在大黑膏中應用雌黃,主要是利用其強烈的殺蟲解毒作用,能有效對抗皮膚表面的微生物感染,改善因蟲毒所致之各類皮膚問題,如疥癬、濕疹等。此外,雌黃亦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加速病灶部位的修復過程。然而,由於雌黃含有砷元素,需謹慎使用,避免過量導致中毒。在中醫藥方中,雌黃的加入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攻補兼施的原則,以及對藥物性質與治療效果之間深刻的理解與把握。
大黑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和腫瘤病變。其中,藜蘆作為其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藜蘆的主要成分為藜蘆鹼,這種生物鹼對腫瘤細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有效促使腫瘤細胞凋亡,並抑制腫瘤的生長。除了抑制腫瘤外,藜蘆還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這使得其在治療皮膚病變時更加得心應手。藜蘆的使用需謹慎,因其含有一定的毒性,若用量不當可能會導致不良反應。因此,在臨牀應用中,通常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性與療效。此外,藜蘆與其他成分相互配伍,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大黑膏的綜合運用,在中醫藥理上為藥效的多維提升提供了基礎。
大黑膏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涼,具有燥濕止癢、收斂生肌之效。大黑膏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瘡瘍等皮膚疾病,白礬可有效抑制皮膚炎症,減輕瘙癢,促進傷口癒合。
- 收斂固澀:白礬具有收斂固澀作用,可使藥液更易附著於患處,並減少滲出液,有利於藥效發揮。同時,白礬還能減輕藥液的刺激性,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大黑膏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大黑膏以滋陰潤燥為主,杏仁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潤肺止咳的效果,適用於肺燥咳嗽、乾咳少痰等症。
- 消腫散結: 杏仁還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大黑膏常用於治療瘰癧、痰核等病症,杏仁的加入可以輔助消散腫塊,促進病症恢復。
大黑膏中添加巴豆,乃因其具有強烈瀉下作用,可治療頑固便祕,尤其是因寒濕凝滯所致的便祕。巴豆性味辛熱,能溫中散寒,通利腸胃,驅除積滯。但巴豆毒性較強,故需與其他藥物配伍,以減低毒性並增強療效。
例如,大黑膏中通常會加入甘草、蜂蜜等藥材,以緩和巴豆的刺激性,並提高其潤腸通便的效果。此外,巴豆的用量需嚴格控制,以避免過度瀉下,造成身體損害。
大黑膏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和解毒止癢的功效。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癢,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具有顯著療效。
在治療皮膚病時,黃柏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而其燥濕作用則能去除皮膚表面的濕氣,從而達到止癢的效果。因此,黃柏作為大黑膏的組成成分,對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具有重要作用。
大黑膏中加入松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粘合作用: 松香具有粘性,可以將其他藥材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膏狀,方便塗抹於患處,並提高藥效的吸收和滲透。
- 活血化瘀: 松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松香在大黑膏中扮演著重要的粘合劑和藥效輔助劑的角色,有助於提高藥效和治療效果。
大黑膏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血餘炭性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血餘炭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瘀、瘡瘍腫毒等症。同時,其涼血止血之效能,能有效控制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血餘炭在大黑膏中發揮了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熱毒血瘀等症的有效成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黑膏 」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血餘炭性味苦溫,歸肝、腎、肺、大腸等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腐生肌、清熱利尿、止血、化瘀利尿、生肌等功效。
-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 雌黃具有廣譜殺蟲、活血化瘀、解毒、止咳化痰、燥濕等功效。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 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 藜蘆性寒味辛,有毒,歸肺、大腸經,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
- 松香性微溫,味苦,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化腐生肌、強筋骨、燥濕、生津止渴、排膿、外用消腫、拔膿、生肌之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大黑膏 」由十三種藥材組成,包括烏頭、川芎、血餘炭、黃柏、黃連、升麻、雄黃、巴豆、雌黃、白礬、防己、藜蘆、松香等,具有疾風、遍體生瘡、膿血潰壞等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胸痺腹痛、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痢疾、咳嗽、痰多、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痛、散留痰、肺氣咳嗽喘鳴、諸癥屬瘀滯不通、濕熱蘊結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烏頭0.5兩,芎窮0.5兩,雄黃0.5兩,胡粉0.5兩,木防己0.5兩,升麻0.5兩,黃連0.5兩,雌黃0.5兩,藜蘆0.5兩,礬石0.5兩,杏仁(去皮尖)40枚,巴豆40枚, 黃柏1分,松脂如雞子大,亂發如雞子大。
上為末,以豬脂2升合藥煎亂發消盡,膏成。
用塗瘡上,每日3敷,先以鹽湯洗,然後塗之;若患人眉睫墜落不生者,服藥後經100日外,即以鐵漿洗其眉睫處所,1日3度洗之。生毛則速出1大徹,眉睫如本,與不患時同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黑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大黑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大黑膏不宜用於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兒童。
- 大黑膏不宜用於對中藥過敏者。
- 大黑膏不宜用於有出血傾向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黑膏,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一引《耆婆惡病論》。 組成:烏頭半兩,川芎半兩,雄黃半兩,胡粉半兩,木防己半兩,升麻半兩,黃連半兩,雌黃半兩,藜蘆半兩,礬石半兩,杏仁(去皮尖)40枚,巴豆40枚,黃柏1分,松脂如雞子大,亂發如雞子大。 主治:疾風,遍體生瘡,膿血潰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