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十六疰丸
JIANG NAN SAN SHI LIU ZH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江南三十六疰丸中包含雄黃,主要源於其解毒殺蟲之效。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等功效,對於濕熱疫疰所致的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古代醫學認為,江南濕氣重,容易滋生濕邪,引發各種疾病,而雄黃的燥濕解毒特性,可以有效祛除濕邪,並殺滅病原蟲,因此被廣泛運用於治療此類疾病。
江南三十六疰丸中包含麥門冬,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對於因燥熱引起的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清心除煩:麥門冬還能清心除煩,安神定志,對於因心火亢盛引起的失眠、心煩、心悸等症狀有改善效果。
江南三十六疰丸主要治療因濕熱蘊結、脾胃失調所致的疰夏諸症,而麥門冬的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可以輔助緩解因濕熱內蘊引起的口渴、煩躁、失眠等症狀,並滋養肺陰,保護脾胃功能,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江南三十六疰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瀉下逐水與消積化痰之功效。
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痰、殺蟲止癢等作用。其瀉下逐水可有效去除體內濕熱,緩解因濕熱引起的腹脹、腹痛、小便不利等症狀;其消積化痰則能幫助化解積滯,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
因此,皁莢的加入,可有效改善濕熱積滯所導致的各種疾病,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病之目的。
江南三十六疰丸中包含莽草,乃因其具有驅邪解毒之功效。莽草性溫,味辛,入肝經,能解毒殺蟲,止痛消腫,並可驅除瘴氣、瘟疫等。古人認爲疰氣乃邪氣所致,故以莽草入藥,意在驅邪解毒,消解疰氣。此外,莽草亦有止痛消腫之效,可緩解疰氣帶來的疼痛症狀。然而,莽草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以免中毒。
江南三十六疰丸中包含鬼臼,主要原因如下:
- 瀉下攻積: 鬼臼性寒,味苦,具有瀉下攻積、清熱解毒之功效。江南三十六疰丸主治積滯腹痛、瀉痢膿血等症,鬼臼的瀉下作用可幫助清除積滯,緩解腹痛,同時也能抑制腸道炎症。
- 消腫止痛: 鬼臼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腹痛、腹脹等症,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藥效。
中藥方劑[江南三十六疰丸]的組成中包含[巴豆],因為巴豆具有強效的攻毒瀉水作用。巴豆含有的巴豆素能夠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具有解毒排泄的功能。在[江南三十六疰丸]中,巴豆的加入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和濕氣,從而達到改善健康的效果。然而,由於巴豆具有較強的刺激性,使用時需謹慎,以免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江南三十六疰丸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清熱解毒: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緩解疰夏症候所造成的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
- 生津止渴,養陰益腎: 疰夏常伴有陰虛津傷,導致口渴、尿少等症狀。天門冬能生津止渴,養陰益腎,補充體內津液,緩解陰虛津傷,使症狀得到緩解。
主治功效
江南三十六疰丸
江南三十六疰丸,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雄黃、麥門冬、皁莢、莽草、鬼臼、巴豆、天門冬等。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天門冬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天門冬味甘、微寒,入肺、胃經,具有滋補人體,增強體力和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可治療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疲勞乏力等症狀。同時,天門冬具有清肺熱、利咽喉、潤肺、止咳的作用,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氣管炎、喉嚨痛等疾病。天門冬性微寒,味甘,具有養陰潤燥、清肺止咳、益胃生津之功,能治療肺燥咳嗽、咽喉疼痛、口乾舌燥、胃陰不足、嘔吐呃逆等症。天門冬還具有消炎、鎮痛、止咳、化痰的作用,可治療感冒、咳嗽、喉嚨痛等疾病。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皁莢的主要成分為皁角甙、莢苷,具有溫熱身體、抗炎、鎮痛、抗菌、殺蟲等作用。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其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雄黃(研)2分,麥門冬(去心)3分,皂莢(去皮子,炙)2分,莽草(炙)2分,鬼臼3分,巴豆(去心皮,熬)2分(1方不用麥門冬,用天門冬)。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2丸,日1次。
忌鯉魚、野豬肉、蘆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江南三十六疰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江南三十六疰丸,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 組成:雄黃(研)2分,麥門冬(去心)3分,皂莢(去皮子,炙)2分,莽草(炙)2分,鬼臼3分,巴豆(去心皮,熬)2分(一方不用麥門冬,用天門冬)。 主治:轉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