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活絡通經丸中含有烏頭,其主要原因如下:
-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烏頭性熱,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導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烏頭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瘀血阻滯經絡而導致的痛經,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然而,烏頭為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活絡通經丸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通絡: 木鱉子性溫,味甘苦,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其所含的木鱉子皁苷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
- 消腫止痛: 木鱉子亦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經絡不通所引起的腫脹和疼痛。對於一些因血瘀不通導致的經絡痺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木鱉子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劑「活絡通經丸」中包含「斑蝥」,其作用是具有強效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斑蝥對於改善因血瘀或腫瘤引起的症狀有顯著效果,但因其具有毒性,使用時需要特別小心,並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斑蝥的加入是為了加強方劑的效果,對於需要強效藥物治療的情況尤為適用。
活絡通經丸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通經活絡:烏梢蛇性味甘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消腫止痛之效。其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導致的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有助於改善經絡不通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關節僵硬等問題。
- 化瘀止痛:烏梢蛇還有較好的化瘀止痛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風濕性關節炎等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緩解作用。
活絡通經丸中加入白花蛇,主要基於其藥性對於活絡筋骨、通經活絡的功效。
白花蛇性味甘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其藥性與活絡通經丸的整體功效相契合,可以有效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經絡不通等症狀。
此外,白花蛇還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疼痛也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活絡通經丸中加入白花蛇,可以增強其活絡筋骨、通經活絡的功效,提高藥效。
中藥方劑「活絡通經丸」中包含「白膠香」,其主要作用是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白膠香具有改善關節痛、經絡不通等症狀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輕疼痛。其成分可以幫助方劑更有效地治療由風濕或氣滯引起的病症,使整體療效更為顯著。
活絡通經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使經絡通暢。
-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 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因血虛所致的月經量少、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增強體質。
因此,活絡通經丸中加入當歸,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更能補血養血,改善經絡氣血,達到通經活絡、調理經期的效果。
中藥方劑「活絡通經丸」中包含「五靈脂」,其作用是具有強效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五靈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由於血瘀引起的症狀,如疼痛和腫脹。它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對於處理血瘀引起的病症非常有效,但也需謹慎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活絡通經丸」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癱瘓諸風,屬中醫「中風」範疇,尤其針對「風痰瘀血阻絡」之證。其功效強調「宣導凝滯」,即疏通經絡瘀阻;「壯筋骨,助血脈」則是補益肝腎、活血養筋,以改善肢體廢用。古代用於風邪夾痰瘀深入經絡,導致肢體偏廢、運動障礙之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祛風逐瘀為核心
- 川烏、草烏(生熟製並用):生者取其峻烈之性散寒逐風,製者減毒性存溫通之力,共奏散經絡寒濕、止痛之效。
- 烏蛇、白花蛇:蛇類善走竄,祛風通絡,針對「風邪入絡」之肢體痿痹。
- 斑蝥(醋製後毒性稍減):以蟲藥攻逐痰瘀,破血逐瘀,開通閉塞。
活血通絡為輔助
- 五靈脂、當歸:活血化瘀兼養血,使祛瘀不傷正。
- 白膠香(乳香類):活血定痛,助氣血流通。
- 墨(煅用):傳統認為能止血散瘀,煅後增強收澀化瘀之性。
獨特配伍思路
- 木鱉子(醋研為膏):有毒但能散結消腫,醋製後加強軟堅散結之功,與黑豆同用既能解毒,又能引藥入腎(黑豆屬水,對應腎主骨)。
- 黑豆末拌醋:黑豆補腎解毒,醋酸性收斂,協調諸藥峻烈之性,緩和毒性並引藥入經。
劑型設計的用意
- 以墨為衣,取其色黑入腎,兼保護藥丸緩釋;溫酒鹽湯送服,酒行藥勢,鹽助引經入腎,加強筋骨治療作用。
【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峻藥緩攻」為策略,結合祛風藥、蟲類藥、活血藥,層層深入經絡,攻逐痰瘀風邪。透過溫通、活血、散結三法並用,針對「久病入絡」之癱瘓,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其邏輯體現中醫「以毒攻毒」「絡病通治」的思想,尤其重視肝腎與氣血的調和,以重建肢體功能。
傳統服藥法
川烏頭2兩(1兩生,不去皮尖;1兩煙,去皮尖),草烏2兩(制如上法),木鱉子3兩3分(別研),斑蝥100個(去頭足並翅,醋煮香熟,焙乾),烏蛇(酒浸,去皮骨,焙)1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1兩,好墨(火煅)1兩,白膠香1兩(別研),當歸1兩半,五靈脂3兩3分。
活絡通經,宣導凝滯,壯筋骨,助血脈,起偏廢。
上為末,將木鱉子末醋研為膏,和黑豆末一斤,好醋拌,一兩作十丸,以墨為衣。
每服1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嚼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活絡通經丸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活絡通經丸, 出處:《三因》卷二。 組成:川烏頭2兩(1兩生,不去皮尖;1兩炮,去皮尖),草烏2兩(制如上法),木鱉子3兩3分(别研),斑蝥100個(去頭足并翅,醋煮香熟,焙乾),烏蛇(酒浸,去皮骨,焙)1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1兩,好墨(火煅)1兩,白膠香1兩(别研),當歸1兩半,五靈脂3兩3分。 主治:活絡通經,宣導凝滯,壯筋骨,助血脈,起偏廢。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癱瘓諸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